APP下载

关于中国当代雕塑现状的思考

2009-02-17朱福临

艺海 2009年1期
关键词:流派雕塑意象

朱福临

雕塑有着美术中的“交响乐”之美称,但随着近几年中国雕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雕塑呈现出一种类似美国生化恐怖大片中的怪诞、卡通化,以及所谓的现代感等等,在作品中注射进“观念”、“思想”之类的浅表层的“高深”的流行歌曲式雕塑。然这些因素的产生基本上都源于对西方美术界各种流派的表面理解,借鉴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方向,形成了全盘照抄式的借鉴和盲目虔诚跟随。

一、 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的状况

西方的各种主义、流派都是经过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酝酿才产生的,而中国的文化艺术真正进入现、当代阶段只有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没有形成这些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基础和环境,甚至于连孕育的时间条件都不具备。由于中国古代社会雕塑不是艺术,从事雕塑的能工巧匠隶属于百工,处于社会的底层,不被社会承认,更谈不上得到重视,再加之当时皇权不允许在其制作的任何作品上留下姓名,否则将遭杀身之祸。技艺的传承也只有依靠师徒间保守式的民间口诀传授。因此,既没有几个人留下名字,也更没有多少雕塑理论的文字记载留存于世,所以导致中国古代雕塑理论的空白。

刘开渠、徐悲鸿等老一辈艺术家回国后,带回了解剖、结构、比例、明暗画法、定点透视法等西方理论,中国的传统艺术阵营在西方艺术的出现和进入后,逐渐在人们片面认识和接纳的思想意识当中弱化下去。与此同时产生了一大批靠背诵西方某某流派、主义等名词概念混饭吃的套路性艺术批评家,再加之改革开放后城市雕塑的兴起,绝大部分的雕塑家靠着熟练的解剖、结构、比例、形体塑造方法沉迷于抢接业务,陶醉于欣赏如同交响乐般的点数钞票声中,几乎无人问津属于中国雕塑理论体系的建立。雕塑教学西方化,以结构、比例为准绳,言出必希腊、罗马。众多雕塑家被一些连雕塑皮毛都不懂的评论家吹捧其做的雕塑很像国外某某大师而得意忘形,飘飘然中也自以为是某某现代流派的佼佼者,学生也因此只想抄捷径套取速成法以求早日承接工程性的业务赚取大钱,或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梦想一朝成名,无心也无意识去钻研和接触中国自原始至汉代的传统,导致中国的传统雕塑一直处于非主流的边缘状态和非正统的民间状态。诗词歌赋、京剧、国画、书画等经典的国粹艺术形式更是被冷落,满嘴、满脑子西方概念,从而导致本国文化修养的大面积沙漠化。

二、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质——以意驭形

西方雕塑以严格的解剖、结构、比例来求得形的精准性,主张理性造型,从而企图达到神态的酷似,把神当做人来塑造,造型程式化。在某种程度上,作品使观众只能惊叹于其复制放大的高超技巧——“很逼真”,以形驭神。而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以气韵、诗性之美取胜。造物的最大特点是扑捉住神,即意象挥写。雕凿自由继而已臻化境,不求面面俱到,主张感性造型,把人当做神塑造,使观赏者无形中产生一种敬畏与神秘和距离感,以意驭形。以意驭形首先得气韵贯通,气通则意到,则形准。醉拳的醉,形醉而意不醉,看似醉而无力,其实步步蕴含杀招,太极拳从起式到收式,整个过程气脉贯通,让人感觉力度大小的变化如山峦起伏,绵绵不绝。人们口中常常讲到的“气势”, 先“气”后“势”,中国美学特别重视“气”,把“气”视为生命构成的本源 。《易经》的太极图,以相互依存,相互契合的阴阳、黑白两极,象征流转不息的昼夜交替和天地万物,宇宙生命。也就是一种循环不断的气息连接,气息相通,生生不息,万物才能健康而呈良性地生长与发展。

“凡文不足以动人,所以动人者气也”,气,推动着感情的浓淡和趋势,产生艺术的动情力。《孙子兵法》“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都是说势是一种自然的力度趋势。中国的书法是最高境界的线条艺术,南朝画家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以气韵生动为第一条。笔力雄健、古拙或飘逸潇洒而全靠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气不通则神滞,形体结构也必然会呈现出难以掩饰的极力拼凑状态。将眼中所看到的物象,经过整理后转化为心中的意象,化为一股源源不断的气脉缓缓溢流而出,达到物我两忘的超凡境界,是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

三、中国当代雕塑应立足于本国文化

中国当代雕塑应立足于本国文化,以本国文化为主导,才能呈良性发展趋势。

从古至今,中国都不乏典范之作,秦代陶俑造型高度写实,形象逼真具体,俑身高、胖瘦、面形、胡须、发髻、服饰的塑造甚至铠甲的编缀、鞋底针脚的刻画均丝毫不怠,力求与现实一致,散发着浓郁的自然主义写实作风;宋代,宝顶山石刻中,有许多是直接反映生活和劳动场面的雕塑,如“地域变”中的喂鸡妇女形象以及牧牛道场中的牧牛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民间艺术特点;汉代的《投掷俑》以及那些用手捏成的舞俑,包括那善舞的长袖,形体制作的粗糙性是一目了然的,造型既是夸张的也是写实的,以真实感为造型手段的这些作品省略了许多物质性细节而使舞姿的运动感显得更为鲜明,更为生动——这在艺术性方面不是缺点而是优点;山东嘉祥武荣祠和武班祠里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四川汉画像砖《舞乐百戏》把不便于直接表现的其他情节省略,只选择了最富于表现力的瞬间,所以观众也能受到自己所创造的意象的感动。

中国古代雕塑基本上是以写意方式为主流。“写意”就是表露作者情感的意思,是一种审美观念和艺术精神,它注重的是对象的内在神态、精神风度的刻画与描写,反对对对象的机械模仿和客观再现,把主体的精神、情感等主观心理因素、审美感悟移入到对象中去,使对象“人性化”。

当代南京大学吴为山教授曾在《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一文中,将中国传统雕塑划分为八种风格,其中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帝陵程式夸张风和民间朴素表现风,主要特点是不求形似,注重神似,强调意象、气韵、意境的营造。他成功地把这种本土化的写意雕塑语言转换为圆雕的纪念碑式的雕塑当中,《南京大屠杀》艺术地再现了70年前南京受到的灾难和屈辱,深刻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感和反抗精神。

事实证明,中国雕塑要凸显中国本土特征和东方艺术体系,就不能再一味地全盘接受西方雕塑理论或是盲目推崇跟从所谓的西方现代某某流派,而应该立足于本国文化,以本国文化为主导,才能消除对西方美术界各种流派的表面理解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才能在借鉴的过程中坚持东方艺术体系论,从而寻求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最佳契合点。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雕塑系)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流派雕塑意象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