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古歌传承方式浅议

2009-02-17汤飞宇

艺海 2009年1期
关键词:古歌拜师传授

汤飞宇

苗族古歌作为苗族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在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历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而言,这些篇幅巨大的口头诗歌,是通过什么方式,或者说什么渠道传承下来的呢?

一、古歌传承方式

苗族古歌的传承方式主要有祖先(祖灵)传承、家族传承、师徒传承、自学、偷学传承以及现人的录音、录像传承。

1、祖先传承。苗歌古歌的演唱,在苗族社会初期,与苗巫文化紧密相连。需要在特定的场合才能演唱,平时不唱,一般人也学不会。会不会演唱古歌,还须看他是否与祖灵有缘,是否能得到祖先和神灵的保佑,所以谓之祖先或祖灵传承。这充分反映了苗族人民的鬼神灵魂信仰。笔者曾在湘西凤凰县阿拉镇的县第三中学任教,学校旁边就是著名的黄丝桥古城,城内住着苗民。1989年,笔者随几位老师去听歌师演唱苗歌,当问歌师怎么懂得那么多古歌、怎么学来的、师傅是谁时,他回答:梦中祖先传授。这让人很奇怪。后来才了解到这种回答较普遍。要么是生来就会,要么是大病后受某亡灵指教。特别是对古歌掌握得越多越有名的歌师,回答此类问题时都表现出神秘、古怪、莫测的色彩。

2、家族传承。这种方式是苗族古歌最原始最普遍的传承方式。它是指在同一血亲范围内的传承,包括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经这种方式传承的歌师都是家族内有一个或几个长辈歌师的“歌师世家",在这种家族里有一种特定的文化心理意识,将继承本民族的古歌史诗视为自身的职责。但开始时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只传长子。后来随着苗族人口的不断繁衍,演唱古歌的人选不受太大的限制,只要是歌师自己的子孙都可以传授,也不需要特定的拜师仪式。只要在晚上传授古歌前,点香通报“神灵”就可以学了。

3、师徒传承。师徒传承使古歌的传播范围得到扩大,但拜师的仪式严格,且充满神秘的宗教色彩。据老歌师介绍,歌师要占卜,以洞察学徒是否诚心诚意、为人正派,方能接收为徒。不收女子,且每次一般只收3、5个学徒。

学徒拜师学歌前,要在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期间选定一个“吉日”,备一只鸡、一束摘糯、几条鱼和一两二钱银子到歌师家祭“歌神”、拜师傅。其中这四件物品各有寓意:摘糯有谷魂,能沟通人与祖先的感情;鱼用以敬祖先,因为先祖曾在河边生活;鸡用来占卜传授古歌的凶吉;钱用来给歌神“买路”到人间。

4、自学、偷学传承。这种传承方式是那些没有正式拜师学习,且家族内又无歌师的人凭借他们的记忆力习得的。一是听到歌师唱古歌时记下来;二是在别人拜师学歌时,偷偷在一边学,又不让别人发现。由于他们是无师自通,当别人问起时,就说是“祖灵传授”。

5、现代的录音、录像传承。由于科技的发展、推广,苗族人民在近、现代社会生活当中运用现代设备将古歌进行录音传唱,这很普遍。笔者在风凰工作生活时,就曾多次看见有苗族兄妹用录音设备播放古歌,学唱古歌。研究者出于保护、传承的目的,也将苗族古歌进行录音、录像,以收集整理。

二、古歌传承方式的特点

1、祖先传承方式的宗教神秘色彩与苗族人民独特的巫傩文化密切相关。巫傩文化是苗族人民崇尚万物有灵论、苗乡鬼神多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意识形态。这种心理意识的产生源于对“梦”和“灵感”缺乏科学解释的缘故,也是为了巩固和强化巫师(歌师)在族内的威严地位,维护苗族古歌威严的神圣需要。歌师(巫师)把自己视为通神者,是神与人之间的代言人。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是可以理解的。

2、封闭性与创造性相结合。家族传承以父系传承为主,不传女,认为传女即为传外,说明苗族社会当时的封闭性特点。古歌传承的主体内容须保持原貌。而其它内容可随环境、演唱场合及个人爱好而改动,说明苗族人民的创造性特点。

3、师徒传承有严格的拜师仪式,说明古歌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庄严、神圣的地位。

4、传授古歌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只在农历正月至三月十五期间进行,且多半在晚上,这说明苗族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十分强烈,不容耽误农业生产和耕作。

5、歌师在传授古歌时,往往有所保留,并不全部教完。这既反映出歌师传授的保守性,维护其神圣地位的狭隘性,又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学徒的创造性、加工性及古歌在流传中的变异性。

三、古歌传承的启示

在苗族居住地凤凰县工作生活近15年,尤其是在阿拉镇的教书生涯,让笔者接触和了解到当地苗族人民的一些生活习俗、审美心理和古老传说。古歌在苗族人民当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重要载体:

1、苗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利用节日,歌手们大显身手。各种苗族民歌,包括酒歌、古歌等都通过节日举办的集会、狂欢活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传播。

2、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以酒为礼,借酒助兴,唱歌为乐是其待客之道。古歌在喜庆筵席上是必不可少的。唱时,或一问一答,或相互对唱。宾主频频劝酒,古歌唱至酒饮完。苗族人民通过古歌传唱追朔历史,祭祀先民,教化子孙,追忆古老的传统和习俗。这也是古歌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古歌得以世代传承,久唱不衰的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部)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古歌拜师传授
拜师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湍河之畔拜师记
湍河之畔拜师记
传授技艺
论大花苗古歌的族群音乐记忆属性
苗族古歌《仰阿莎》
酉阳古歌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