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肠炎宁”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009-02-16王明春邓慧敏吕春利张佳媛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王明春 邓慧敏 吕春利 张佳媛

[摘要] 目的:观察“肠炎宁”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肠炎宁”10 g,2次/d;每天1~2次中药汤剂保留灌肠,10 d为1个疗程,3~4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门诊治疗150例患者,完全缓解92例,占61.33%;显效46例,占30.67%;好转10例,占6.67%;无效2例,占1.33%,总有效率为98.67%。结论:“肠炎宁”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可靠,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肠炎宁”;灌肠;溃疡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1(a)-081-0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特发于直肠和结肠的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侵犯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常形成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或脓血便为特点。本病一般慢性迁延,常反复发作。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难治疾病之一。在治疗上目前西医多采用静脉营养法、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但目前对本病的病因病理尚未明了,临床疗效尚不够理想。我院2001~2007年应用自制“肠炎宁”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0例,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6岁。均有慢性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便、脓血便反复发作,伴有消瘦、乏力、纳差等不同表现。均通过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确诊,并排除其他肠道疾病。均符合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的标准。

1.2 方法

1.2.1 “肠炎宁”组成黄连25 g、黄柏20 g、滑石20 g、黄芪20 g、苍白术各20 g、山药15 g、莲子肉15 g、诃子肉15 g、石榴皮15 g、延胡索15 g、木香15 g、厚朴15 g、赤白芍各15 g、甘草15 g。以上各药粉碎成极细末,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成。

1.2.2 灌肠液组成及加减炮姜20 g、地榆20 g、败酱草30 g、黄柏20 g、石榴皮20 g。加减:大便稀薄、黏液多者,加苍术、薏苡仁;出血多者,加地榆炭、白芨;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者,加秦皮、厚朴;面白肢冷、阳虚者,加炮附子、吴茱萸。上药加水1 000 ml煎出浓汁400 ml备用。

1.2.3 药物使用“肠炎宁”10 g, 2次/d,10 d为1个疗程,一般须服3~4个疗程。取上述灌肠液150~200 ml加温到38~40℃,用100 ml空针管连接16号导尿管,前端涂石蜡油缓慢插入肛门15~20 cm,将药液缓慢注入,灌肠后臀部及床尾均抬高10 cm,持续50 min,之后侧卧位3 h,肠内保留4~6 h,每晚1次,病情严重者早晚各灌1次。10 d为1个疗程,一般须3~4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 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改善,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基本正常,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改善,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便常规镜检红、白细胞数<5个/HP;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门诊治疗150例患者,完全缓解92例,占61.33%;显效46例,占30.67%;好转10例,占6.67%;无效2例,占1.33%,总有效率为98.67%。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8岁,工人。2003年4月20日就诊,主诉为腹泻、黏液脓血便反复发作近3年,每因劳累、过食生冷油腻而复发。曾用中、西药多次治疗,均未完全控制。近一周来,因食生冷而复发,黏液脓血便,日行5~6次,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苔微黄腻,脉弦细。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直乙结肠炎,经口服“肠炎宁”配合灌肠治疗3个疗程而完全缓解,1年后随访无复发。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泄泻”、“痢疾”、“腹痛”等范畴,患者常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功能不健,在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等致病因素作用下而诱发。目前认为其发病病机是脾虚为本,大肠湿热为标,血瘀为局部病理损害。“肠炎宁”的处方特点以“腹病以通为用,腹病以通为补”为大法,具体应用上即祛湿化浊为先,调理脾胃为本,收涩止泻为辅,行气活血为佐。方中以黄连、黄柏、滑石三药清热祛湿化浊为君药,是针对本病的病机而设,即大肠湿热和“湿盛则濡泻”,因此以清热祛湿药分清别浊为主,湿去则泻利自止。黄芪、苍白术、山药、莲子肉五药调理脾胃为本,脾气健运则输精化气,水液运化有度,分清别浊则泄利自止;诃子肉、石榴皮收涩止泻为辅,以上七味药共为臣药。延胡索、木香、厚朴、赤白芍五药行气活血为佐,取其“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意。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以上各药之间协同作用起到清热祛湿、理气化瘀、厚肠止痢之效。配以灌肠的目的主要是从治标入手,直捣病所,温清并用,愈合创面。方中炮姜善守中肠、温土摄血;石榴皮酸温涩中而止痢;湿浊趋下,痢责下焦,选性沉降之黄柏、地榆,苦寒可清解盘结于肠间之湿热,地榆又能止血。石榴皮温而涩,固肠止痢,黄柏苦寒而清湿热止痢,一寒一温,一涩一清,相反相成;炮姜辛温,温土摄血,地榆微寒,凉涩止血,一温一寒,一摄一涩,相得益彰。再用败酱草助黄柏清肠中瘀滞。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对病变黏膜起治疗作用,改变局部血运,使溃疡得以修复。口服“肠炎宁”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是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内外合治,所以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11-416.

[2]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2):133-136.

[3]蒋永光,刘娟,胡波.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方分析与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107-108.

[4]徐秀敬,崔敏,徐淑卿.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病理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80-81.

[5]张德正.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37,89.

(收稿日期:2008-09-06)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研究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有效性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自拟中药方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