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咨询业的“冬季”狂想

2009-02-12李朝曙

人力资源 2009年1期
关键词:咨询业冬季咨询

李朝曙

3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并没有停止脚步,我国的管理咨询行业也逐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我国的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管理咨询业也不例外。当传说中的“冬天”来临之时,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管理咨询业所走过的历程。就像小品里讲的那样:回顾过去,评说现在,展望未来。

管理咨询业的“昨天”

中国的管理咨询业几乎是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而正式发展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私营企业的壮大,尤其是港台及海外培训精英的进驻,“培训热”从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开始向珠三角和全国蔓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管理咨询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一大批管理咨询机构脱颖而出,一大批企管名家“修成正果”,管理咨询论坛、高峰会议接踵而至,多个全国性行业组织筹备活动紧锣密鼓,各大媒体对咨询和培训业的追踪报道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与热情,而现在,人们对数百人乃至千人的高峰论坛与管理培训已经司空见惯,销售额达千万的公司如雨后春笋,企业咨询与培训等相关产业和周边产品也是全面升温。据保守估计,截止到2008年,我国的管理咨询机构已经发展到近5万家,年咨询营业额百亿元,年营业额千万元的公司已达数百家。

深圳作为最先感受到改革春风的城市,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也带有深深的时代印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行业启蒙——点子策划阶段(1997年以前)

因郑州“亚细亚现象”轰动全国而斐声国内咨询与培训业的王力,和曾经为广东某房地产公司成功策划了系列促销活动的王志纲,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构成了当时中国管理咨询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受他们的启发,国内许多广告人、媒介人士纷纷加入策划人的行业,为企业指点迷津,个别来自台湾、香港的大师凭借良好的口才与广博的见闻红极一时,那时,人们觉得管理咨询就是策划、就是“出点子”、“造事件”。由于对企业长远与整体发展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因此在当时并没有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

第二阶段:资源整合——兴起阶段(1997—2001年)

就在中国本土管理咨询行业(包括港台在大陆开办的咨询顾问公司)还十分脆弱的时候,国际著名管理顾问公司已经大兵压境,海外著名咨询公司纷纷抢滩中国,仅麦肯锡在中国内地已经至少承接了150多个项目,反观中国管理咨询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虽然出现了少数年营业额在千万元以上的“大户”,但是整体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取得的进展也非常有限,暂时还不能与国际巨头平起平坐。面对比自己健壮百倍的国外著名咨询公司,中国管理咨询业如何突围?当时,中国的管理咨询业虽然处在发展初期,但在深圳、广州、北京等城市,已经呈现出可喜的势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管理和培训业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数百家顾问公司活跃于市场,他们通过企业内训、公开培训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服务,中国管理咨询业最终选择了从培训市场作为生存的突破口。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95%以上的咨询顾问公司开展了培训业务,50%以上的顾问公司以培训业务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30%的咨询项目实际上就是培训项目,一些顾问公司在培训上的收入已经相当可观,影响也越来越大,足以保证咨询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几乎每一家咨询公司的业务发展历程,同时就是管理培训的历程,众多管理咨询公司将培训作为公司重要战略之一并付诸实施,一些咨询公司开发的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培训课程在全国也是风靡一时,引领了国内管理培训行业的发展。深圳创造了中国管理培训行业的多个第一。第一个邀请科特勒来中国举办营销论坛、第一个举办“中国管理顾问高峰论坛”等等。可以说,当时整个咨询行业以管理培训为主业,为深圳咨询与培训业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一阶段,管理咨询企业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或资源整合。

第三阶段:迅猛发展——管理咨询阶段(2001年至今)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壮大,以及跨国企业本土化程度的提高,许多企业对管理咨询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学几个点子、参加几场管理培训,或者得到一些局部的咨询顾问,而是希望咨询企业能提供企业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或者管理应用模块。

在市场需求的强烈刺激下,咨询公司本身也发生了蜕变:企业性质从原来单一的私营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形式企业,甚至有的咨询机构已经在谋划上市之路;企业规模从原来的皮包公司发展到跨区域、跨行业咨询企业集团,公司员工从几个发展到数十乃至数百;人才构成也发展到由高校、海归、企业家、专家等高学历人才构成的咨询团队——可以说这个行业是博士和HBA等高学历人士最集中、比例最高的一个行业;客户也从以前的小老板、小企业到今天的500强跨国企业、中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国新型民营企业集团等遍地开花。

“今天”:变危危机靠自身

当今的国际金融风暴对全球的就业形势造成了不小的冲击,2009年的失业率很可能也会有所增加。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看到“危机”对管理咨询行业来说其实更像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个时候人们(包括企业)可能会越来越重视职业培训,也会更加关注培训的效果。有专家分析说,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失业,将带来更大的“充电”需求,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咨询培训行业很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与此同时,金融风暴的突然来袭,对现在社会上很多中小规模的培训机构的冲击将会是巨大的,由于资金实力、师资、品牌的问题他们可能很难度过“严冬”。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很多企业在压缩运营成本时,首先可能被砍去的就是培训费。原因很简单,员工应缴纳的相关福利费用无法削减,生产或经营成本节约不容易,让员工减薪更是会产生“地震”,唯有在很多企业看来是额外“福利”的培训费可以先“砍”了再说!我们很难对企业的这种想法、做法说三道四,因为企业有他们的难与苦,更何况有很多培训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太多的帮助。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我不能死掉”,因此培训市场发展增幅减缓,甚至是同比负增长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但应该坚信,会有一批有具有抗灾能力和有眼光的企业反而会加强培训。前提是这次金融海啸对他们产生的危害还没有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同时也让这些企业看到了要抵御突然的海啸或风暴,除了政府及社会的援救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和员工本身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原来没有意识或时间做的很多培训,现在可以好好安排并得以系统实施。

在培训行业内最为活跃的培训机

构,是最能感受到这场海啸的浪高和可怕程度的。我们无法回避地看到,中国太多的培训机构只是一个简单的贸易商。从贸易的角度来说,贸易商生存的根本无非就是市场和产品这两端,市场就是客户,而产品就是老师和课程。作为一个不成熟的贸易商,他既无特色产品,又无稳定的市场,有的只是随机产生的机会,于是就满世界寻找产品。而这样的培训机构,在“寒冬”到来之际,可能会首当其冲地饱受冲击,相信有一批中小培训机构也会因此而无法维系。

因此,培训机构要很好地度过难关,重要的是依靠自身整合或开发企业真正需要的产品,并让其赋有自身独特卖点的品牌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甚至视本次危机为机会而发展。同时,开发具有良好培训意识的优质客户。

中国的培训业已经经历改革开放后十几年发展的洗礼,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市场结构,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培训内容也日臻丰富,但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事培训业务的公司规模小、数量多,“大市场,小作坊”的现象非常突出。面对市场容量大、行业利润高的培训市场,市场的“繁荣”后面也存在许多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培训行业普遍存在培训课程缺乏创新,内容同质化倾向异常严重的问题。鱼龙混杂,优秀讲师凤毛麟角;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墨守成规,运作模式单调;没有长远战略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影响培训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将来”:值得期待

有数据显示,未来5—10年中国教育培训整个市场价值将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而作为教育培训产业的五大分支,管理培训的市场规模已将达到300亿人民币。教育培训的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使得教育培训机构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教育培训已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投资项目,为全球的战略投资家所推崇。目前,一部分咨询培训行业也开始对资本经营进行尝试。众多的风险投资商也把视线“盯死”在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

在中国GDP快速增长的背后,管理人才的巨大缺口已成为制约大量成长型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美国每年可以培养出10万个HBA,而中国15年才累计毕业8万个HBA,其中的差距正显示出中国管理培训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2000年开始,IDG与花旗已经投资了中华学习网,2005年融勤国际也将500万美金“砸”向了中华培训网,飞龙网也获得了来自欧洲的千万元的投资。2006年新东方、环球雅思、北大青鸟也纷纷联姻风险投资,盛景网联获得来自清华紫光以及三位投资人的投资,培训业的旺盛需求已经演化为资本竞逐的动力。可以预见,管理培训业将与其他行业一样,也可以成为一个为资本带来投资回报的行业之一,而管理培训行业的优秀企业,同样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自身发展的再次跨越。

除此之外,“外包”也将成为众多管理咨询首选的核心业务。德鲁克曾预言:“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这也确实是大势所趋。一项对美国500家公司的调查表明,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中,外包化程度较高的分别是福利、培训和工资发放,分别占被调查公司的75%、65%和62%。可见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正日益呈现一种外包化管理的趋势。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研究也表明,跻身全球财富500强的企业通过“外包”而使其人力成本削减了25%—30%。

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咨询机构都推出了管理咨询与顾问的外包服务,包括项目外包与部门外包,这些项目有的运作非常成功,国内不论是对培训服务的需求,还是对管理咨询的提供,都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客户需要培养,包括咨询公司在内的服务商也需要不断地向客户、向国外咨询公司学习外包的技术,但这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近几年来,中国管理咨询与培训业发展迅速,管理咨询与培训的外包已经成为一些企业的优先选择,企业通过外包降低成本与风险,而管理咨询与培训公司通过外包获得数以千万计的长期业务,看起来两全其美,事实上,外包这种形式是否适合企业的需要,现有的外包企业需要做出哪些调整,传统的管理咨询公司如何介入外包业务,是选择培训公司还是高等学校作为管理与培训外包的供应商,这些都需要业内人士进一步的探讨。总之,管理咨询业的未来,是非常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咨询业冬季咨询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简述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耕牛冬季易发生九种病的防治
我国工程咨询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探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咨询业健康发展
工程咨询业能为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积极作用
工程咨询业风险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