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革命生涯历险记

2009-02-05

文史月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杨开慧轿子长沙

马 涛

三、“毛润芝是谁?我不认识”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了,北伐军节节胜利,不到半年时间,就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国民党中央和中共中央相继迁往武汉,继续着前景并不乐观的国共合作。

就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日子里,毛泽东分别于1926年冬和1927年2月,两次从长沙来到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毛泽东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不久,杨开慧带着孩子也来到了这里。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斗争越来越尖锐。国民党之中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一直在寻找机会消灭共产党。

1927年春,蒋介石破坏工农运动,连续制造了阳新、赣州、南昌、九江、安庆等一系列惨案。

2月28日,朱仲炘等反动分子在湖北阳新,用煤油活活烧死了省农协特派员成子英等9位工农运动干部。

面对种种猖獗的反革命活动,陈独秀表现出了严重的右倾思想。4月5日,陈独秀与汪精卫联合发表宣言,声称国民党领袖“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要求国共两党同志,“站在革命观点上,立即抛弃相互间的怀疑,不听信任何谣言……”

这个宣言,完全掩盖了蒋介石的反革命阴谋,解除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精神武装。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反革命政变。先是一批臂缠白布黑“工”字符号的青红帮流氓打手全副武装,打着“上海工界联合会”的旗号,冲出租界,向闽北、南市、沪西、吴淞等地的工人纠察队进攻。

工人纠察队奋力抵抗,蒋介石命令第二十六军借口“调解工人内讧”,收缴了2700名工人纠察队员的武装,洗劫了上海总工会。

每天都传来带有血腥味的消息:罢工者被就地处决,头颅被高高地悬挂着;女共产党员被士兵割掉乳房。面对惨状,毛泽东潸然泪下。

面对蒋介石等国民党新右派势力的倒行逆施,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坚决站在革命工农一边,组织工农群众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击。

早在3月6日,蒋介石制造了一系列惨案之后,毛泽东就在武汉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的追悼阳新、赣州死难烈士大会上,愤怒斥责了国民党右派的暴行,并表示要同国民党的右派势力作坚决斗争。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处理阳新惨案委员会、湖北省党部、省政务委员会和省农协共同派专人和两连兵力,于3月30日出发至阳新,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召开公审大会,枪决要犯10余人,判处徒刑11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毛泽东主办的农讲所,有针对性地对学员加强军事训练,军事课程由每天的2小时变成4小时,并组织学员直接投入实际战斗。

5月,毛泽东派300名全副武装的学生军奔赴麻城,镇压地方武装“红枪会”,并帮助筹建了当地的农民武装。下旬,毛泽东又派农讲所学员参加平息反动军官夏斗寅叛乱的战斗,在叶挺的统一指挥下,打垮了夏斗寅叛军,保卫了武汉的安全。

5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街上布满了反动士兵,他们闯进工会和学校,对手无寸铁的工人和学生开枪射击,还逼迫学生喊反动口号。他们捣毁革命机关,释放在押的土豪劣绅,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工农群众。

在农村,去发动群众的学生被活活用煤油烧死,农会干部被土豪劣绅绑在树上一边用刀子割,一边撒上盐和辣椒。他们在仅20多天的时间里,就屠杀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万多人。

对于许克祥的叛变,毛泽东主张坚决回击。毛泽东认为,再不起来反抗,就只有死路一条。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反对工农开展武装斗争的陈独秀,却决定派毛泽东去四川。毛泽东据理力争,要求改派到湖南。

毛泽东毅然回到了湖南,担任省委书记,组织工农拿起枪杆子,用革命的武装去反对反革命的武装。但时间不长,陈独秀又把毛泽东从湖南调回武汉。

毛泽东回到武汉后,看见了刚刚下发的中央文件。当他看到文件上写着:“……湖南农运是幼稚行为……要消除这些不幸的幼稚行为……”时,气得在屋子里来回踱步。

“真是岂有此理!敌人已把刀架到我们脖子上了,我们还讲自己不对,简直是奴颜婢膝!”

随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马日事变”的发生,武汉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武汉国民党政府开始公开发布禁止集会、游行、罢工的通告。

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发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疯狂指令,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一切工会、农会和革命团体都被查封。一时间,武汉三镇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为了挽救党和革命,营救被捕的同志,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腥风血雨之中四处奔走。而汪精卫的叛军、特务也正在四处追捕共产党“要犯”毛泽东。

一天,毛泽东送几个农讲所的学员回乡组织革命,一直送到江边,见他们平安上船后才放心地离开码头。当他返回来走到六渡桥时,遇上了两个便衣特务。他们打量着一身工人装扮的毛泽东,迟疑了一会儿问:“你,你看见毛润芝他们没有?”面对特务的盘问,毛泽东心中一震,但马上又镇定下来。毛泽东从容地说:“毛润芝是谁?我不认识。”

“你刚才看见有几个人从这里过去吗?其中有一个高高瘦瘦的,像个教书先生。”另一个特务接着盘问。

“哦!看见了,他们到码头上去了。”毛泽东坦然地用手往码头的方向一指。

两个特务信以为真,顺着毛泽东手指的方向追去。

毛泽东很快回到了家中。一进屋,毛泽东便对杨开慧说:“我们得换一个地方,敌人已经注意我们了。”当晚,毛泽东一家便转移到一位同志家中。

不久,中央派毛泽东回湘组织秋收起义,毛泽东准备和杨开慧一起带着孩子回湖南。

这天深夜,他们来到火车站,只见到处是军警、特务。毛泽东见势不妙,就悄悄地对杨开慧说:“你们先走,一起走目标太大,我另想办法进站。”

杨开慧带着孩子登上南行的火车,直到汽笛长鸣,火车启动,也没见毛泽东的身影。她急得坐立不安,直到她在长沙车站的站台上看见毛泽东以后,紧张的心情才得以平静下来。原来,毛泽东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乘另一列火车先到了长沙。

四、板仓脱险

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举行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深刻分析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强调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继续革命指明了方向。会议同时决定,在湘、鄂、粤、赣等群众基础较好的省份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托,回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杨开慧也参加了起义的准备工作。她根据湘区党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回到板仓,在长沙、湘阴、平江等县的边界地区开展地下工作,发动群众,为武装起义做准备。

1927年8月19日,毛泽东决定亲自护送杨开慧回板仓。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们选择了一条通往杨宅的山中小路,悄悄地进了杨家。

兴许是早有特务暗中盯梢,也许是板仓的老百姓言谈话语中无意走露了风声,敌人当天就知道了毛泽东和杨开慧回到板仓的消息。

敌人派兵迅速包围了村子,封锁了山间小路,十几个扛枪的士兵直奔杨宅而来,并扬言:“如果杨宅没有,就挨家挨户地搜,非生擒活捉毛泽东不可。”

情况万分危急。杨开慧焦急地望着毛泽东,不知如何是好。她担心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毛泽东的生命安全。

前来看望他们的乡亲也都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要毛泽东到自己家里躲避,有的要送毛泽东从山间小路逃走……

毛泽东沉着地望着杨开慧和乡亲们,冷静地说:“到你们家里去,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啊!顺山间小路走,也不可行,因为敌人料定我会走小路,肯定已经把路口封住了。敌人一定是把主要力量都放到山上设防了,大路上反而会空虚的。我不如将计就计,径直走大道。兵不厌诈,十有八九是安全的。”

搜捕毛泽东的士兵,已经来到了杨宅院门前,他们边乱喊乱叫,边用枪托砸门。就在这帮家伙闯进杨宅前院的同时,两个农民抬着一顶黑轿子从杨宅后院角门走了出去。

在板仓通往长沙的大道上,两个农民抬着一顶黑轿子快步前行。毛泽东躺在轿子里,盖上厚厚的棉被,用毛巾盖住脸,不时地发出痛苦的呻吟声。

两位农民抬着轿子,不慌不忙,大摇大摆地从乡公所门口走过,敌人毫不在意。当他们来到一个山口,正准备松口气时,迎面来了一队敌兵。敌人吆喝着,把枪栓拉得哗哗直响,叫两位农民放下轿子。其中一个当官模样的,走上前来盘问:“干什么去?里边是什么人?”

“长官、老总,轿里是我兄弟,得了痨病,这两天不停地咯血,我们要抬他去长沙看病,再不快点,怕是不行了。”其中的一个农民走上前,递上一根烟,毕恭毕敬地说。

那个当官的半信半疑,怕其中有诈,就叫过一个当兵的去检查检查。那个当兵的掀起轿帘,刚要把头凑过去看个究竟,轿中的毛泽东突然剧烈地大咳起来,吓得那个当兵的赶紧把头缩了回来。他边把手往衣服上抹,边骂骂咧咧地说:“他妈的!真倒霉,唾沫星子喷我一手,可别把痨病传给我。”

那个当官的见状,赶紧捂着嘴巴,挥挥手:“快走!快走!别死在这儿。”

两位农民点头哈腰,抬起轿子连跑带颠地朝长沙方向赶路。他们抬着毛泽东走出了板仓地界,才放慢了脚步,见左右没有可疑的人,便在一个僻静处放下了轿子。毛泽东从轿子里钻出来,捂得满头大汗。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忍不住捂着嘴直笑。

毛泽东握着两位农民的手,感激地说:“让你们两位为我担惊受累了。谢谢你们冒着风险把我送出来!”

“一家人怎么说起两家话来了?乡亲们都盼望着共产党来给我们当家做主呢!”一个农民眼含热泪对毛泽东说。

板仓脱险后,毛泽东往返于长沙、湘潭、浏阳、平阳、安源、汉阳等地,组建革命武装,为秋收起义做准备。

(未完待续)

(责编 王兵)

猜你喜欢

杨开慧轿子长沙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闲话““轿子””
超越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红领巾请杨开慧烈士望党旗
官场抬轿子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