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转变观念

2009-02-01王振华郭兆利

当代旅游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师角色新课程

王振华 郭兆利

摘要: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这种角色的转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以知识的传道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观念;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09)11—0046—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宗旨是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教学观念影响教学活动的定向、选择与执行, 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观念不同, 它所导致的教学实践行为也不同,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发生变革, 必须正确理解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1]。

一、以转变“四观”为先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变化。为此,教师要树立以下几种新的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有效实施。

1.教材观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转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教材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科书是绝大多数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是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教科书又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由此带来教材的特点也发生了变化:教材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他们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

2.教案观

(1)教案的功能从“一本专用”到“一本多用”转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案也向教学资料夹、教学反思集、读书笔记本、教学日记本方面转变。(2)教案的形式由规范化向“实用化”和“个性化”转变。在教案的形式上,完全可以由教师自己选择,软盘教案、笔记本教案、常规教案均可,学校只宏观操控。教案的书写原则上没有形式的规定,但必要的东西不可少,如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青年教师重教学反思,但反思应以学科而异,至少一单元一次。至于教案的详略、格式不做规定,一切以实用为主,鼓励教师走个性化的路子。(3)教学管理从“监督”向“欣赏”角度转变。现在把教案检查评价改成教案展示,管理者是以服务者的角色和教师一起平等交流,和教师一起发现,一起欣赏,因为彼此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教师能够接受,愿意合作[2]。

3.教学观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发生变革, 必须正确理解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首先,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观。它所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什么和为什么追求的问题。教学目标观是教师对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其次,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方法观。它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么做。教学目标的确定解决了教学的方向性问题, 但教学目标怎样实现也是教师必然要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再次,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教学评价观是指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意义、内容、方法等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教学评价, 可以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学活动的反馈环节。具体讲, 教师的教学评价观主要包括:一是教学评价功能观。二是教学评价内容观。三是教学评价方法观[3] 。

4.学生观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获得成功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它视为教学基础与学生发展的前提,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再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自己探究,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的观念发生如下变化

1.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批判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其课程意识的唤醒。只有当他们产生了积极参与课程发展的意识之后,他们的批判能力与精神才能逐步形成。”[4] 因为,教育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操作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行为[5]。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教师要生成自身是课程实施主体的意识。第二,教师要生成学生是课程主体的意识[6]。“课程改革不能离开教师,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7] “教师的自我反思意味着教师将研究纳入教学活动中,即将教学和研究统一起来,设计出适应性更强的课程,不仅满足学生的需要, 也符合自身的特点, 最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8]

传统课程的明显确定性和课程的集权性,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不确定性的表现有: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课程设置的不确定性;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等。如此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和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2.由“权威教学”观念向“质疑探索”观念转变

近年来, 教学改革大力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问难,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根本途径[9]。转变教师角色意识是找准角色定位的前提。传统社会中,由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少,教师是知识的重要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知识权威。教师始终以“施教”者的面孔对待学生,致使师生关系不和谐,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学生发展观倡导全人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同时与教师的唤醒、指导、帮助分不开的,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作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这种环境需要师生共同营造,其中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10]。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在认知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转变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依照学生发展呈正态分布的理论展开的,面向绝大多数是其基本定位,而且“教师的教学行为局限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态度、能力的培养和直接经验的积累。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行为是片面的、非人本的,它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11]

新课程强调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的过程, 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12]。

4.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

自20世纪60 年代中期以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就大力提倡终身教育观念, 以满足学习社会对人的要求。终身教育的立足点, 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拥有接受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学习的机会,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3]。

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主要表现在: 由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 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14]。

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实施新课程要树立课程目标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崇高目的和中心,并以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策略,重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育要求,创建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

参考文献:

[1][3]张溪潺.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4):17.

[2]郭丽云.教案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观”[J].内蒙古教育,2003,(2).

[4]姜勇.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9).

[5]肖川.培植教师的课程意识[J].北京教育,2003,(7).

[6]刘波.论教师的课程意识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2):63.

[7]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6).

[8]陈晓瑞,马建华.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2006,(2).

[9]陈洁.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J/OL].1994-2009,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http:

//www.cnki.net.

[10]丁时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2):13.

[11]黄飞跃.课改实验区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8.

[12][14]郭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呼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4):32.

[13]高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师范院校外语教学观念转变刍议[J].甘肃高师学报,2004,(3):97.

[15]李峰,何惠珍.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19.

Teachers How to Change the Concept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WANG Zhen-hua,GUO Zhao-li

(Teachers College,Tibet University ,Lhasa 850000,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philosophy is to command the soul of teaching, education reform orientation.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s not only the concept of teachers to be updated and require teachers to change roles. This role reversal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changes i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o that teachers long-standing high above the “missionary, Tuition, FAQ” status has changed, teachers, students lost the authority and monopoly of learning content, teachers from the knowledge authority to the equal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study and knowledge of the preacher to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organizers, facilitators, collaborators and mentors.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educational concept;teachersrole[责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教师角色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