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学语文课前自读法

2009-01-25赵桂琴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读法讲授中学语文

赵桂琴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要让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读书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是学生自主读懂的,反复读而习句读、识精义,绝非老师代替所能完成。从教师的角度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是教师把好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实践、运用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举一反三,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从而终生受益,此所谓授之“渔”而非授之“鱼”。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一方面迫切希望老师能教给他们好方法,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精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成绩;另一方面又对教师存在着强烈的依赖心理,一切留待课堂上,等待教师的讲解,自己很少主动读书和有方法地读书,这对中学生学习语文和学好语文是极为不利的。

课前自读法强调学生在教师讲授之前必须完成五遍自读,不完成则不讲解。读而不讲至少有7分得,讲而不读则至少有7分失。所以,教师持之以恒的要求学生课前自读,使其养成习惯,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要。

1.跳读。学生在初读文章时,如果遇到生难字词,不要急于去查字词典,因为这样会导致信息传递的中断,不利于对文本的理解。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先在生难字词上作记号,方便以后查找。第一遍读完后,再借助工具书理解掌握。需要强调的是,字词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构成语文基本功的要件。识字量越大,词汇积累越多,我们的语文能力也就越强。“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虽然可望不可求,但它至少从侧面强调了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方向。

2.连读。在疏通文句后,第二遍是连读,即不中断、不漏词句地朗读。它强调的是通顺、流畅,朗朗上口。通过阅读,使句子像句子,文章像文章,其目的是在顺畅的阅读中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培养语感。当然,这样的阅读,也能让学生初识句意、文意,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3.抠读。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细读细抠,明白词意是什么,句意是什么,段意是什么,文意是什么,知作者所云。当然,如果确有不能理解的东西,首先要学会查资料,学会向他人请教。如果依然无法求解,就应该做上记号,留到课堂上,请教师帮助完成。

4.览读。“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览读要有居高临下的气势,让目光和文本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览全篇,宏观把握,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行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从而对文章的写作框架形成清晰、深刻的印象。人有肢体骨骼,文有起承转合。一篇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承接,如何过渡,如何收结,细读之后再回归整体,一切便迎刃而解。

5.赏读。一篇好的文章,总有精美的,可供回味、咀嚼的语言,把这些好的语言勾划整理出来,拿出功夫细读细品,会别有一番滋味,也会有一番长进。

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导读和讲授远不只这些,或纵深挖掘,或横向联系,完全取决于教师驾驭知识、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但如果学生课前已经认真地完成了预习自读,做好教师讲授前的准备工作,其学习效果也自然可想而知。

我们之所以认为这种自读法适用于中学生,一方面是基于他们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及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有学好语文的强烈心理冲动——升学压力和求知欲使提高学科成绩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学生的热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要求和督促学生坚持自读,用心做好,久而久之,它的实际效果将会是明显的,也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驾熟就轻、事半功倍。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读法讲授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龙闯迷阵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答案大放送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怎样读零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注音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