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办学:行动诠释理念 管理融入细节

2009-01-22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守则方阵诗文

编者按:

所谓特色办学,其内涵是特色立校、兴校和强校。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而言,其教学活动受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制约,难有较大的施展空间。考评制度的价值取向又极易使各种特色尝试沦为学科课程的点缀,素质教育的初衷难以落到实处。所以在现有的条件下,中小学走特色办学之路道阻且长。然而在这样的境遇中,湖北省洪湖市第一小学(注:下文简称洪湖一小)却独辟蹊径,开创了以诗文素养教育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先河。该校从2003年5月启动诗文素养教育以来,在全校掀起了一股学诗、背诗、用诗、写诗的热潮,学校组织教师编辑了校本教材《中华诗文精读500首》,每学期出版一本学生诗集《新叶》。还组织了多场别具一格的诗文素养教育展示活动。2003年底,该校在洪湖市“诗文素养竞赛”中夺得特等奖,学校也被评为全国诗教先进学校。附近县市的校长、教师纷纷前来参观取经。2004年春,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的专家先后到校视察。诗文素养教育逐渐成为该校一张闪耀的名片,纷至沓来的成果使洪湖一小声名鹊起,甚至吸引了日韩等国的教育专家前来观摩考察。洪湖一小究竟如何借助诗文教育落实新课标精神,影响学生成长、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又是如何把诗文教育与学校整体发展相整合的呢?本刊试从三个角度详细剖析该校的办学经验。

一、学校管理制度篇

★宏观管理

★细节管理

★活动开展和课题研究

二、课堂教学方法篇

★读 画 赏 想

——古 诗 教 学 “经典四步法”

★背诵 理解运用

——以诗文教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课外诗文活动篇

★主题班会的设计实施。

——“娃娃学诗早,山河入心中”主题班会实录

★诗文活动课的创造性开展

——“童心扬国粹,诗文进守则”活动课堂实录

优化管理模式 彰显办学特色

——洪湖一小诗文教育特色管理模式探微

湖北 洪湖市第一小学刘长玉范同华

我校的诗文素养教育经历了尝试、发展、创新三个阶段。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芬芳了我们的校园,规范了我们的研究行为,提升了我校诗文教育的品位。

一、宏观管理:制度保障

1.恪守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促进发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每一次活动,我们都要通过学生在课堂发言中用诗句,在日常生活中用诗句,在习作中用诗句,在游乐中背诗句。用诗句和课题研讨过程去看学生的背诗量,用古诗文名句量去看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的程度、学校的文明程度,去看教师的发展状况,去看学校的发展状况。

2.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诗文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务必做到不加重师生负担,不为难困难学生,不冲击正常教学。务必做到通过一定的形式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二是处理好学校与家庭的关系。为了让诗文教育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我们成立了学校、年组、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建立了校内外诗文教育网络,拓宽了诗文教育空间,保证了诗文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

3.建立三个系统。一是建立管理系统。教务处、科研处分开,增设课题研究工作室。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班子,确定了诗文课题研究实验班、实验员,形成了专人负责、划块实施、分步落实的诗文教育格局。将诗文教育工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确保了诗文教育的有效开展;二是建立过程系统。①计划交底,心中有数。力求做到学期有计划,每月有打算,周周有安排;②任务到人。按计划把每项工作细化到班,细化到人,真正把诗文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成果推广系统。①建立诗文教育专档,形成成果系列;②建设推广渠道。即活动(文艺节目、游戏等)推广、课堂(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推广、教材(校本教材)推广、作品(论文、图片、录相、学生系列作品)推广等。

4.把握四个要点。一是突出重点,即诗文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实践。二是突破难点,即教师对研究过程的反思与总结。通过培训、奖励、调整作息时间等多种途径和策略,想方设法突破这一难点。三是展示亮点,即展示开发出的优质课型、个案、优秀活动等,为学生、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四是形成特点。让师生感受到诗文对教育学生、提高教师、形成学校带来的系列变化。

5.抓住五个培训机制。一是以会促训机制;二是以课促训机制;三是以研促训机制;四是以评促训机制;五是以考促训机制。坚持把培训落实在老师的疑惑处,落实在老师的为难处,落实在老师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坚持在布置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培训,在评课的过程中体现培训,在具体的研究环境中体现培训,在各个评价的细节中体现培训。

二、细节管理:扎实有效

●保证“诗文精读”和“检测卡”学生人手一套。

●检查动真格。从抽查应检学生,培训小裁判到具体检测、统计,都一丝不苟。

●督察到位。教导处专人巡视每天早晨的诗文解读十分钟,且作专项记载。

三、以活动丰富教学形式,以课题提升理论高度

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学校还开发出了诗文教育大课间活动,开发出了以诗育德主题班会,把读诗、背诗、游乐、做人,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

2006年秋,洪湖一小的诗文课题“借助诗文教育活动,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研究”被湖北省教科所列为十一·五重点科研项目。随着诗文素养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我校的诗文教育逐渐向其他教研活动延伸。以诗文为中心,开展了系列研究活动。如整合诗文课题和环保课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设立课题研究工作室,确定了课题研究实验班、实验员,改编并出版了诗文教育读本《中华诗文精读》。开展了诗文教育学科渗透等系列研究活动,我校的诗文教育便又有了一个崭新的定位。

读 画 赏 想

美学大师朱光潜曾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其它种类的文学”。古诗具有优美凝练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韵律,细腻丰富的情感。一首古诗是一个故事,是一幅画,是诗人真实内心世界的表达。 读好古诗是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对小学生在不同的阶段的学习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在课堂里,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读好古诗呢?

笔者在古诗教学中摸索出“四步走”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领悟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1.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是古诗学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诗经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读,诗中的语言文字不断地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刺激,形成初步粗浅的文字信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们大声地读、摇头晃脑地读、配上动作加上表情去读。让他们像诗人一样通过反复吟诵。教学古诗《悯农》时,当学生将古诗读熟后,笔者抛出了一个问题:“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为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老师,我想用高兴的语气来读。因为诗中写到‘秋收万颗子,丰收了,当然高兴了。”又有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应该用悲伤的语气来读。‘农夫犹饿死——农民们都快被饿死了,太可怜了!”看,他们说得多好!在这里少了老师的讲解,多了同学们的朗读感悟。老师只需在课堂上抛砖引玉,一句“怎么来读?”“为什么这样读?”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深化,再将自己的感受用读来表现。因此,古诗教学可以以读贯穿始终,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又能充分激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画。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应为一体。古诗中那跳跃含蓄的语言,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让人感觉到诗就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画。杜甫的《绝句》就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在教学中为了让生充分感受诗中的景物,笔者在让学生读诗后再要他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绘画,接着让他门告诉大家,你的图画中有些什么?学生听完纷纷发言:“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船只”……悟出了一句一景,“那好,用你们手中的画笔画出这幅美丽的图画吧!”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呈现在课堂上。“谁画得美?美在哪里?”教师这样提问,就是想让学生用画笔更好地来表现诗句。诗句中的语言文字是有艺术性的,对于学生而言,文字所表达的事物有一定的间接性,而把诗句用画展现出来就可以使它变得直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笔来连接“诗”与“画”,将诗的意境、情境和诗人的心情融为一体,达到了读诗悟情的目的,受到了美的熏陶。

3.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品析与欣赏。一赏诗的语言美、语句美,美在精练。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春意跃然于纸上。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个“轻”字简洁凝练,使诗句轻快。诗人那遇赦得还的轻松与喜悦就蕴含其中。二赏诗的韵律美。诗朗朗上口,平仄起伏,讲究对仗,构思巧妙。三赏诗的境界美。“有境界自成高格”。柳宗元的《江雪》,孤寂的雪山,无人鸟的踪迹,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老人独自垂钓,悠然自得。人在景中,人又似不在此山此景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风雪夜归人。天寒地冻,柴门犬吠在空谷中回荡,意境悠远。学生在一次次的赏析中能充分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谋议的。”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在古诗中感受美、欣赏美。

4.想。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做的是课外的拓展与延伸,这就是在有意地去激发学生想象,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思想有多远就能飞多远”,对于古诗而言,我们都知道它的语言是相当凝练的。一首古诗其实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怎样走进这个世界中,方法之一就是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教师不要拘泥于文字,应该寻求意会,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给学生一个宏观的思想世界,以深入体会诗中语言文字的精髓。

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厚积而薄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读、画、赏、想这四步贯穿于古诗教学中,一定会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让祖国的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洪湖一小张恩芸)

背诵 理解 运用

究竟如何借助学校开展诗文素养教育的活动去引导学生积累、理解、运用古诗文,进行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一、背诵: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了“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得到古诗文化的浸润,吸取古诗文中的精华,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同时,积累也是运用的前提。

小学阶段正处在强化记忆的黄金时期,利用课外时间和诗文学习活动课在班级开展背诵诗文的系列活动,能有效促进“量”的积累。如“达标背”和“竞争背”,所谓达标背,即对每生规定背诵的硬性指标,要求低年级学生每学期背诵30首,中年级学生每学期背诵40首,高年级学生背诵60首。每个学生小学毕业时达到150首的“量”,这就为学生的运用储备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为了调动学生背诗的积极性,笔者还采取竞争背的形式。让每个学生给自己树立一个竞争对手,有计划地开展背诵比赛。每月比出一个“月擂主”,每季赛出一个“季擂主”,每学年决出一个“年擂主”。 同学们都争当背诗擂主,个个都想多背诗,在生活中巧用诗。这种竞争形式轻松活泼,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背诗热情,激起了学生自己积累的欲望,激活了学生用诗的兴趣。整个小学期间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少则达标,多则500多首。这些积累为学生的运用古诗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理解:促进知识内化

小学生的古诗学习实现了“量”的积累后,对所背诵的古诗进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理解得深刻,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运用起来就能水到渠成。

小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是有限的,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经常采取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学互讲的方式,达到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文的目的。首先,利用每周语文朝读的前20分钟定时讲解,同时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为例子重点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其次,让学生之间互相讲解。笔者每周安排一节诗歌赏析课,学生通过查资料,请教老师或家长,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古诗文或古诗名句进行讲解,再由师生共同品读、赏析。在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背诵,久而久之,学生对所背诵的古诗文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了,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古诗文,进行语文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运用:达到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把所积累的古诗文名句运用到生活中,笔者采取了下列措施:

1.引导观察运用。笔者经常带领学生观察大自然,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体验到的东西用诗文表达出来。春天,我带学生春游,当学生看到枝条婆娑的垂柳时,会想起“碧玉汝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当学生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玩耍时,又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初夏,带学生观赏荷塘里的小荷,学生会脱口而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盛夏,学生在美丽的洪湖看到碧绿的荷叶,盛开的荷花时,又会张口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当学生感受枫叶似火后,他们会吟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当他们看到鹤飞蓝天时,又会吟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冬天,带领学生观察雪景,他们会张开笑脸吟诵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莉花开”……

2.创设情境运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诗歌的内容有意识地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自觉运用诗文。如对一个故事情节,学生用诗文表达;学生看一幅图画,用诗描绘。为了给学生创设用诗的情境,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例如,针对学生纪律松懈、贪玩的现象,组织学生召开“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主题班队会,要求学生运用古诗句或名言警句来劝勉同学或激励自己。许多学生在发言中都会用上激励人珍惜时间、奋发向上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又如,当有学生转学时,又组织学生为转学的同学开欢送会。在欢送会上,同学们都纷纷运用送别诗和送别名句来表达同学之间的深厚友情。

3.在习作中运用。在习作中运用古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在写景中用,在叙事中用,也可以在抒情和议论时用。可以是对古诗的引用,也可以是对古诗文名句的运用。有时还引导学生据诗作文,即以诗文的意境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为诗文扩补情境、扩补感受、续编故事等。为了调动学生在习作中用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除此外,笔者在班上每学期办一期运用古诗文的优秀作文选,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刊登在优秀作文选上。

在观察时,在创设的情景中,在习作过程中,运用古诗和诗文名句,那些积累的古诗文和名句便成了积极的语汇,如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锻造着他们准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灵性。

总而言之,对于古诗教学,运用的前提是积累和理解。理解是基础,积累是关键,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层层推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在不断的语文实践中得到真正提升。(洪湖一小李友新)

主题班会

【活动准备】

1.物色好主持人。

2.搜集整理图片。

3.学生课前收集并背诵相关古诗。

【活动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一颗璀灿的明珠。今天,老师将请两位同学带着大家徜徉于中华古诗文长河,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本次活动我们将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来吟诵古诗,现在,我们将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哪个小组能按要求背诵古诗,就可得10分。现在我们掌声欢迎两位主持人上场。

合:大家好!

主持人(女):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去感受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古诗,相信它将带给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主持人(男):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去感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相信它将带给我们无尽的教益。

合:“娃娃学诗早,山河入心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女):迎着暖暖的春风,听着悦耳的鸟鸣,我们来到了田野,让我们一起欣赏女同学为我们朗诵的《春游》。

全体女生:(吟诵)

《春游》李叔同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香,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主持人(男):一首《春游》为我们展现了钟灵毓秀、恬静多彩的田园景象。

主持人(女):在诗的形象中,我们感受着文人们悠然适意的闲情。

主持人(男):在诗的形象中,我们欣赏着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迷人风光。

主持人(女):田园风光美如画,诗人笔下的田园诗都有其迷人的魅力。

主持人(男):下面,我们就比赛来背诵迷人的田园诗,看看哪个小队背诵得多。

主持人(女):这次比赛我们采用分组答题的形式,我每次点小组内坐得最好的一名同学吟诵古诗,背诵对了可加10分,背诵得不对不加分,与别人背诵雷同则倒扣10分。听清楚了吗?

生齐:听清楚了。

(指名分组背诵相关田园诗,对背诵得特别好的则全组齐诵一遍。)

一小队生 1:《四时田园杂兴》(一)。二小队生 2:《四时田园杂兴》(二)。三小队生 3:《江畔独步寻花》。二小队生 4:《乡村四月》。三小队生 2:《书湖阴先生壁》。一小队生 2:《小儿垂钓》。三小队生 5:《村居》。一小队生 5:《田园乐》。二小队生 5:《莲花坞》。

主持人(男):我们的同学可真了不起,一口气就背诵出了这么多描绘田园美景的诗篇,让我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秀美、花香扑鼻的田园之中。我国古代的文人们不仅善于写田园风光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更善于写那壮丽的山河来表达对祖国的爱。

主持人(女):接下来,我们将请同学们欣赏几组表现祖国山河特色的自然风光图。(出示图片)看着眼前的图画,我想同学们心中此刻一定有千言万语想要叙说。别着急,先听清楚我们的要求。

主持人(男):这次的比赛我们采用抢答的形式来进行,谁最先举手谁就来说。说什么呢?先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内容,再吟诵与这幅图相关的古诗,每背诵一首可得10分。开始!(出示一组有关祖国秀美的图片)

生1:那碧绿的垂柳像丝带一样美极了,让我想到《咏柳》这首诗。(吟诵《咏柳》)。

生2:这样美的柳树也让我想到了《绿柳》。(吟诵《绿柳》)。

生3:图中粉红粉红的桃花,清清的河水,让我想到了《惠崇春江晚景》。

生4:看到这春的使者桃花我想到了《大林寺桃花》。

生5:看到那一池的碧叶,粉红的荷花,我想到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6:《江南》。生7:《忆江南》。生8:《望洞庭》。

主持人(女):刚才我们欣赏了秀美静谧的风景图,现在请看第二组图(有关祖国山河壮美的图片),看到这组图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生 9:这幅图上画了陡峭险峻、巍然屹立的高山,它让我想到了与山有关的古诗。《望天门山》(吟诵)。

生 10:看到这险峻的山,我想到了《题西林壁》。

生 11:《独坐敬亭山》。生 12:《登鹳雀楼》。

主持人(男):好一派雄伟壮美的景象。

主持人(女):瞧,更有气势,更加壮美的景色在这儿呢。(出示:瀑布图)看到这壮观的景象,你们又想说什么呢?

生 13:《望庐山瀑布》。

生 14:王安石《绝句》:拨地万里青嶂山,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生 15:《开先寺》李梦阳: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主持人(女):刚才,同学们吟诵的这些古诗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祖国的锦秀河山,也展现出了诗人们那一颗颗跳动的爱国之心。

主持人(男):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诗人不仅通过写祖国山河的美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当我们的祖国遭受战乱时,他们更是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一首首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轮的比赛,这轮比赛我们出题,各小队按要求答题,答对了加10分,答不上来则要倒扣10分。

一小队:《夏日绝句》、《凉州词》。二小队:《示儿》。三小队:《出塞》。全班齐:《满江红》。

主持人(女):欣赏着一首首精美的古诗词,领略着一幅幅秀美、壮观的画卷,感受着诗人们的豪情壮志,对此,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生:我们要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更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男女合:是啊!如此千娇百媚的家乡,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雄壮辽阔的祖国,怎能叫人不去爱呢?让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将来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尽一份力吧。

师:请同学们掌声感谢两位主持人精彩的表现。当然,今天,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也很出色,你们让我看到了一颗颗热爱家乡、心系祖国的赤诚之心。也让我看到了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娃娃学诗早,山河入心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下节课,老师将为表现尤其出色的××小队颁奖。

【活动反思】

1.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如果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那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为此,在此次班会活动中,笔者设计了多种比赛形式,有选答题,如对田园诗的背诵;有抢答题,如看图背相关古诗;有必答题,如爱国诗篇的背诵。这种变换比赛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在这次班队活动中,笔者也感觉到一些地方不尽如人意。如活动方式比较单一,仅仅只有朗诵一种形式。如能穿插入一些歌舞、小品等,学生的活动可能会更活跃,对诗词的理解也会更深入。(洪湖一小杨芳)

诗文活动

【活动背景】

“借助诗文教育活动,提高人文素养研究”是我校的研究课题。如何通过背诵古诗文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是笔者承担诗文实验班任务后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认真研究,我发现古诗文和“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有联系,于是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诗文活动,避免学生记忆枯燥乏味的“小学生守则”和机械背诵古诗文,于是设计了这节诗文活动课:“童心扬国粹,诗文进守则”。

【活动过程】

师:我们六(1)班同学个个聪明好学,人均背诗四百多首,我们不仅要会背诗,还要会运用于生活,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下面有请两位主持人上台。

主持人(合):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参加我们“童心扬国粹,诗文进守则”的诗文活动。

主持人甲(下文简称“甲”):今天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分成三个方阵:左边红色方阵是李白的粉丝,他们的口号是:

红色方阵(齐):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甲:坐在中间的是绿色方阵,是杜甫的粉丝,他们的口号是:

绿色方阵(齐):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下文简称“乙”):坐在右边的朋友是蓝色方阵,他们是苏轼的粉丝,他们的口号是:

蓝色方阵(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让我们超越时空的界限,让我们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让我们抵御世俗的侵袭,让我们的灵魂卓然独立。

合:《童心扬国粹,诗文进守则》诗文活动现在开始。

甲:比赛规则是这样的,将《守则》和中华诗文融合在一起,用古诗文来诠释《小学生守则》

乙:我打个比方:《守则》第七条有一点是:孝敬父母。我就能用孟效的《游子吟》来进行解释。

甲:我补充一点,在答题过程中,不仅要说出诗题,还要声情并茂地吟诵出来,如《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听明白了吗?

生(大声地):听明白了。

乙:下面进行第一轮比赛:红色方阵请听题:《守则》第6条是: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请背一首内容相关的诗。

生:《书湖阳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乙:完全正确。请红色方阵为自己摆放一面小红旗。(掌声响起)

甲:绿色方阵请听题:《守则》第3条中有这样几点:热爱科学,勤思好问,乐于探究,请背一首与此内容相关的诗。

生:《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甲:完全正确。请绿色方阵也为自己摆上一面小红旗。(掌声响起)

乙:蓝色方阵白居易粉丝队请听题:《守则》第3条中还有这样一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请背一首与此内容相关的诗。

生:《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还有很多同学举手,跃跃欲试)

乙:还有这么多的同学想背,后面还有机会,,请蓝色方阵为自己摆上一面红旗。(掌声响起)

甲:第一轮的比赛,大家都了不起,打成了平手,让我们继续努力。第二轮比赛开始,5分钟之内,比哪个小组背诗多,背一首诗得一面红旗,在一个方阵背诵时,其他两队都是评委,背错一首或重复一首倒扣一面红旗,请听题:《守则》第一条第一点是热爱祖国,红色方阵请背爱国诗。(计时开始)

生1:《示儿》生2:《过零丁洋》生3:《夏日绝句》

生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生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生6:《满江红》

乙:时间到,背了六首,请为自己小组摆放六面小红旗。(掌声响起)

乙:绿色方阵请听题:《守则》第七条要求我们礼貌待人,我们对待朋友要热情真诚,请背诵相关内容的诗文。

生1:《赠汪伦》生2:《送朱大入秦》

生3:《芙蓉楼送辛渐》生4:《江南逢李龟年》

生5:《回乡偶书》生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7:《别董大》生8:《山中送别》

生9:《送杜十四之江南》

乙:时间到,请红色方阵为自己摆放上9面红旗。

甲:蓝色方阵请听题《守则》第10条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环境。请背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开始!

生1:《江南》生2:《归园田居》生3:《咏春风》

生4:《绿柳》生5:《敕勒歌》生6:《杏花》

生7:《咏柳》生8:《望洞庭》生9:《田园乐》

生10:《山行》 生11:《忆江南》

乙:时间到,共背了11首,请蓝色方阵为自己摆放11面红旗。

甲:比分已经拉开了差距,一组的张云翼同学在背诵《满江红》时感情充沛,字正腔圆,充分为我们展示了诗文的韵律美,在座的专家、评委都要求为第一小组再加两面红旗,大家如果同意,就用掌声表示出来。(响起热烈的掌声)

乙:第三个环节是根据屏幕上出示的诗句,用《守则》内容进行解释,回答问题要完整,抢答开始,答题正确就给自己的小组加红旗。

(出示题):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生: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的感情很深。学了这首诗我明白了《守则》第8条中的一句话要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出示题):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生:这首诗我可以用《守则》第4条中的第一点对他进行诠释:要珍爱生命。

甲:我们小学生除了认真遵循《守则》所规定的内容,还有一些行为习惯在古诗文中也有涉及,请继续抢答。

(出示题):“杨花榆夹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讽刺哪些没有真才实学,喜欢到处卖弄,不懂装懂的人。

乙:看来,每天早晨的诗文讲读你听得很认真,回答正确。

(出示题):《乐游原》是一首抒怀诗,作者通过对夕阳的感叹,抒发了什么感情?

生: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对国家、对命运的担忧,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甲:完全正确。是啊,我们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出示题):国共两党合作期间,周总理曾深情的说过这样一句话: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出自哪一句诗?

生:《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示题):当你看到浪费浪食的现象时,你会用什么诗句进行劝诫。

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乙:比分已经拉开了差距,让我们继续关注第四个环节。

甲:第四个环节,我们将邀请所有听课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作评委。比赛内容是根据今天守则内容,每个方阵合作写一首诗,并用《守则》内容进行解释,开始。限时5分钟。(整个赛场异常安静,舒缓的轻音乐响起)

红色方阵队代表朗诵:

惜时

时光弹指匆匆去,如何把它来留住。

智者一刻不停步,愚者临终才悔悟。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守则》第四条:要珍惜时间。

(掌声响起)

绿色方阵队代表朗诵:

让座

环城车上客真多,上下往来似穿棱。

忽听登门拐杖响,叫声奶奶这边座。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守则》第七条:要尊敬老人。

蓝色方阵队代表朗诵:

观一小

花红树绿合欢笑,燕舞莺歌春色娇。

词赋诗文朝夕诵,品行素养日渐高。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学校。

乙:请专家为三个方阵的诗作点评。

专家点评(略)

主持人(合):谢谢各位领导、专家的光临并为我们作精彩的点评。“童心扬国粹,诗文进守则”诗文活动到此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诗文活动设计后,笔者曾在学校五六年级多个班级进行试验,根据班级情况,适当调整难度,使所有学生都能涌跃参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实验,学生们背诗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的行为习惯取得了明显进步。如在校生午餐时,浪费粮食的现象有明显好转,因为看到有人浪费粮食,大家即能随口吟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过这种诗文活动课教学,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诗文积累,通过活动课才能让他们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洪湖一小张倩倩)

猜你喜欢

守则方阵诗文
现代人守则:昏死之前请把手机格式化
医护方阵
三十六个军官问题与欧拉方阵
最强大脑:棋子方阵
花花世界
走遍万水千山
“小奶狗方阵”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千金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