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教学质量观及其践行

2009-01-22李正田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质量观教学质量学校

李正田

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应试教育的行为一年比一年扎实,两者都强调教学质量,但由于追求的目标和考察的维度不同,差别自然很大,身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设计者——校长与教师究竟该怎么办?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已进行了11年,在信阳也已实施了8年,今年又适逢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改第二年,身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执行者——校长与教师究竟应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如何去践行?

本调研报告遵循大是大非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环节问题服从实践需求的原则,重点调研和报告三个问题:现行教学质量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素质教育的挑战;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型教学质量观的基本追求;新型教学质量观的践行要求。

一、现行教学质量观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素质教育的挑战

基本概念:①现存:现存的不一定都是合理的。②现实:现实的都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③现行:往往介于现存和现实之间,既以现存为基础,又对现实有追求。

1.教学质量观的基本内涵。教学质量观即关于教学质量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包括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和教学质量的状况怎么样两个方面。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是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程度和水平。目前的认识有个人本位;社会本位;教育规律本位和学科本位等观点。

教学质量的状况怎么样:是对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程度与水平的综合评价。应该包括促进个人发展评价和促进社会发展评价两个基本方面。关于促进个人发展的评价,至少应包括六个方面:品德素养;身体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民理素养;创新素养。关于促进社会发展的评价,也应有五个方面: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2.现行教学质量观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素质教育的挑战。

[引例]某全国教育质量百强县对所管辖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国家及省级名校保送生完成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抽测高、初中前50名学生分布率;高招本一过线人数及过线率,中招省级示范性高中进线人数及进线率;高招本二过线人数及过线率,中招市级示范性高中进线人数及进线率;高招本一、本二净增人数及增长率,中招市级示范性以上高中净增人数及增长率,保苗工程人数及平均进线率,高、中招合格人数及合格率,高、中招各科平均分数及增长率,高、中招平均总分及增长率……

从以上例证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分数本位制”的抽象质量观。以分数为本位、凭分数论英雄,分数才是硬道理。见分不见人,只论分数不论学情,极具形而上学的抽象性。主体异化,学生变成了分数的奴隶。主导异化,教师变成了控制学生追求高分的手段乃至魔仗。

2.“智育本位制”的片面狭隘质量观。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被“知识与技能”的“一维目标”所取代。个人发展的“六大素质”被知识素质的“一项素质”所取代。强调双基,迷信权威,实践与真理本未倒置,思维方式偏向唯心主义。追求双基过深、过宽、过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使新课改所要求的“世界是学生的书本”变成了“书本是学生的世界”。

3.功利主义的短视质量观。从学生到教师,从学校到主管部门,甚至从政府到社会,在追求所谓的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都程度不同的受制于功利主义支配。在功利主义的支配下,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过程,被人为的分割成学段、年级、学期甚至每一节课等各个环节,环节内部杀鸡取蛋、竭泽而渔,短期行为严重;环节之间彼此隔绝,互不联系,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受功利主义控制,学校之间、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学科之间直至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择手段,恶性竞争,最终把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排出个三、六、九等,严重违背了教育均衡发展和为了一切学生的基本要求。

4.评价失真的误导质量观。

(1)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鉴定和筛选功能,缺乏改进和激励功能。首先,鉴定功能的强化,其直接作用是鉴别真伪和判定优劣,其直接结果是把学校分类为优质、一般和弱势,把教师和学生分类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其次,筛选功能的强化,其直接作用是择优和选拔,其直接结果是把学校分成重点扶植的、一般对待的和自生自灭的,把教师和学生分成发展潜力巨大的、一般的和没有潜力的,把活生生的正在持续发展着的人过早的机械的盖棺定论。再次,改进功能的缺乏,使得问题永远是个问题而得不到解决,其结果是假问题变成了真问题,而真问题演变成大问题。最后,激励功能的缺乏,使得有些学校和部分教师与学生自暴自弃,导致优质的阵营不断缩小,而劣质的队伍不断壮大。

(2)评价标准单一,价值取向一元化,导致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培养不符合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需要。

首先,单一的评价标准和一元化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以升学率而论,教师的发展以学科成绩而论,学生的发展唯考试分数而论,至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其他方面,则随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次,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呈静态性,它只管现在,而不管过去和将来,对于有些教师和学生而言,无异于扼杀天性,抑制特长,摧毁潜力。

(3)评价的导向失误,把学校、教师和学生引向甚至是拖进永无休止的考试和升学竞争,使教育陷入不良的发展怪圈。首先,学校发展的主动空间越来越小,育人的标准和模式越来越单一。其次,教师成长的道路越来越窄,拼升学率成为教师成长的唯一途径。再次,学生成人成才的途经越来越少,千军万马先过中招考试“独木桥”,再过高招考试“筛选关”。最后,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的偏执期待越来越强,升学率上不去的学校就该自生自灭。

二、新型教学质量观的基本追求(素质教育迎接挑战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学校就是以师生为本,以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学生的幸福成长为本。教师的职业成长是追求成名成家,学生的幸福成长是追求成人成才。教师的成名成家与学生成人成才是互为条件,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同一个教育教学过程所追求的两个方面,绝不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关注个体、敬畏生命、维护学生的尊严和良知放在突出的地位抓好落实。

2.树立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统一的质量观。师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等六大方面的协调发展,而特色发展是指师生在六大方面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超常发展,对整体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全面发展是六大主要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刀切的绝对平衡发展;特色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发展较快并对其他方面起引领作用和促进作用,绝不是突出一点而不计其余。

对于具体的师生个人而言,全面发展是确定不移的目标追求,而不同阶段特色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交替进行,则是个体发展的真实过程,正是这一过程的持续进行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就追求学生成人成才的目标和而言,全面发展是成人的基础、而特色发展则是成才的保证。片面强调全面发展,可能造就的是全才或者是庸才,如果没有全才的话,剩下的都是庸才。片面强调特色发展,可能造就的是奇才、怪才,但也很可能是废才甚至奸才,如果奇才、怪才毕竟很少的话,那么大多数都是废才甚至是奸才。

3.树立互相联系看发展的质量观。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条件就是指与某一事物相联系,并对该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或影响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横向联系看发展的质量观:①外部横向联系看发展。与同类学校相联系,从比较之中看发展;与客观条件相联系,从资源利用效率上看发展;与生源供应区相联系,从生源质量的起点上看发展。②内部横向联系看发展。年级之间相联系,看各年级综合教学质量的提高幅度;班级之间相联系,看各班级整体学习状态的优化度;学科之间相联系,看各学科教学的创新度;教师之间相联系,看教师职业生涯的进步度;学生之间相联系,看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成长度。

纵向联系看发展的质量观:从学校整体到年级、班级和学科等有机组成部分,直至师生个人,都要客观地面对过去、现在和将来,审察现在与过去相比有多大进步,以现实基础将来的进步潜力有多大。做到既要尊重过去,也要重视现实,更要着眼未来。

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①经济发展的内涵:当代经济的发展不以拼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②社会发展的内涵:当代社会的发展以不影响子孙后代的发展为前提。③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现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不影响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具有必然性:第一,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质量被国际社会认为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赢在起点”是指基础教育追求“双基”过深过宽;“输在终点”是指“双基扎实”的受教育者在踏入社会实践后或“招之不能来”,或“来之不能战”,或“战之不能胜”。第二,教育教学的本质任务是百年树人的大计,教育的成败不在于现行教育教学成绩的高低,而在于现在培养的学生在二十年、三十年后与国际社会上同代人的较量中分出胜负。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在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追求中,伴随着学习层次的提高、知识的结构呈正金字塔分布,而技能的结构则呈倒金子塔分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在对“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追求中,应注重“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的转变。因为“文本课程”强调的是“学习→理解→应用”,而“体验课程”强调的是“感受→领悟→思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在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追求中,以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敢于探索未发现的理论为创新,敢于深入未开化的领域为开拓,具有创新意识的为创新型人才,具有开拓能力的为开拓型人才,二者兼具者那就不言而喻了。

5.树立人文精神的质量观。人文精神即主张以为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利权,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际的平等、自由和解放的思想意识。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均应追求人文精神的和谐关系。淡化教育教学中的功利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理好师生之间“手段和目的”关系。

三、新型教学质量观的践行要求

1.践行正确的德育理念。培育理想、催生使命、激发责任,这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内在动力;追求真理、崇尚科学、锐意进取,这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正确途经;阳光心理、健康体魄、幸福成长,这是学生成人成才的自然基础。

2.践行正确的智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为目标,以发展为根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固本强基。培养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膨胀学习欲望,享受学习快乐。相信学生的主体潜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主体创新,赏识学生的主体成就。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当堂达标。

3.践行正确的管理理念。管理者内心铭刻两句话:假如我是学生,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管理过程是爱心的奉献、真情的付出、心灵的沟通、人格的感召、品德的养成、素质的提升。师生间应是互尊互重、相亲相爱、人格平等、教学相长的良师益友。想学生之所想,引学生之所为。

注意学生表现的八个“不等于”,即:意志品质不等于道德品质;心理疾病不等于品德问题;朦胧早恋不等于洪水猛兽;偶尔说谎不等于欺骗师生;离家出走不等于大逆不道;穿着打扮不等于水性扬花;时有厌学不等于无所追求;爱说好动不等于调皮捣蛋。

教育学生铭刻两句话:好习惯是人生的资本,终身受益无穷;坏习惯是人生的债台,终身偿还不尽。教导学生践行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关键是怀有爱心;学会做事,关键是遵守规则;学会学习,关键是创新开拓;学会共处,关键是诚实守信;学会生存,关键是自强不息;学会发展,关键是扬弃自身。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坚信两句格言:学习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学习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引导学生感悟学习的境界:教学不如要学、要学不如会学、会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感受学习,领悟知识、思考问题、提升技能。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集体交流、共同提升。

猜你喜欢

质量观教学质量学校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学校推介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机会公平问题的思考
“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路径分析
大学生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质量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