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素质培养的影响

2009-01-22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德育体育活动

顾 明

体育教学对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完善学生的行为方式、提升学生良好的个性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意义

体育与德育是密切相联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见,德育与体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但又不可相互替代。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境界。因此,体育其实是德育的一个良好载体。

体育对个性培养有着特殊的魅力。一是体育具有很强的愉悦性,体育能使参与者获得极大的身心愉悦,能促使参与者积极投身其中。二是体育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它首先需要被教育者的参与,在体育教学中,被教育者有着很大的自主空间,可以灵活参与。三是体育又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这就使得参与者具有极高的热情,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并充分激发自身的潜能,这与新时期对学生个性培养的目标要求又是一致的。因此,体育教学更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彰显学生的个性风采。

由于忽视了体育对个性培养的积极作用,而出现了一些队员组织纪律涣散,赛风不正、赛场斗殴、比赛中举止不文明、过于注重名次等影响体育工作健康发展的现象。只有在青少年体育教学中重视个性品德教育,体育工作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像姚明、刘翔、李宁、邓亚萍那样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二、体育教学与学生优良个性的培养具有兼容性

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着青少年学生,很好地适应了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要求上进、好奇、活泼好动

的特征。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能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个性品质,逐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理性的个性行为,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以及高尚的体育道德。

在体育活动的学习、训练和竞赛中,参与者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克服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只有具备了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才能养成自强不息、不畏艰难、顽强奋斗的意志品质。

体育的渐成性又能教育人们放弃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而趋向于长期不懈追求的价值观;体育的协作性、整体性可以使人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客观地评价自己,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能使人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对待事物能有积极良好的情绪反应,对在困难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进行及时合理地转移、排解,使心理调控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从而提高人的应变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体育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对他们的成长乃至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学校的体育对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正也有积极的作用,使其能更好地遵守社会规范,更好地融入集体,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学校体育也能以各种健康文明的活动形式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把他们的个性导入到合理的、

有一定约束的运动竞赛活动之中,这对于培养他们行为的自制力,有着显著的效果。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方法

1.通过规范要求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体育教学以学生的身体练习活动为主,一定的规范要求是体育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常规要求上体育课的学生必须穿便于运动的服装,严禁穿皮鞋、凉鞋、高跟鞋、裙子、牛仔裤等不便于运动的服装。在课堂上要服从安排,刻苦锻炼,互帮互助,讲究礼仪,爱护器材,不打架滋事等,学生从参与体育活动到整个过程结束都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要抓住每一节体育课,每一个活动环节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品行,在竞赛活动中,应事先告知学生竞赛规则,教育学生养成公开竞赛、公平竞争、求真务实、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精神。

2.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且项目繁多。在教学时,是用教材作为“媒介或范例”,来教给学生有关学生发展的“生理、心理、技能、情感、态度、文化、品德……”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循循教导。在每次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体育课程新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对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如在高抬腿跑、后蹬跑、400米跑等田径运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以孙雯为代表的中国女子足球队经历千辛万苦的拼搏终于夺取了女子足球世界亚军,让五星红旗在美国国土上冉冉升起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在体育锻炼时要勇敢顽强,不畏艰苦,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而认真锻炼体魄;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要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如当学生练习完30个立卧撑后,还应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再练习,同时大声数出来,并及时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相互竞争、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在中长跑的教学中,则可以为学生讲述王军霞通过刻苦训练,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取女子5000米金牌、10000米银牌为国争光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恒心;在球类运动教学中,则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的品质;在武术教学中,又应侧重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情绪的调节。如有的学生情绪高涨,动作敏捷;有的精力集中,有恒心和毅力;有的同学情绪波动大,反应迟钝不协调;有的胆小、腼腆,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表现,利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去激励他们,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

3.通过群体活动培养学生个体间的协作关系。在集体项目的活动中,应教育学生养成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的好习惯。要积极协调人际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他人积极协作完成活动练习,从而消除精神烦恼,努力奋发进取,使人的身心得以和谐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对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提高生活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它,重视它,让体育教学真正担负起育人的重任。

猜你喜欢

德育体育活动
“活动随手拍”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我们的“体育梦”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