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浓化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味”

2009-01-22季云兰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语文味布局赏析

季云兰

笔者曾经听过一堂语文课,课题是《都市精灵》,教师除了对几个生字词语略加点拨,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外,上得居然几乎没有一点“语文味”。整个一堂课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堂思想品德课,一堂人与自然共生存的生物课。味同嚼蜡是笔者与同行的私下评价。语文课应该怎样教才有“语文味”?这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笔者认为,对文本进行人文性的解读,对优美情境进行个性化的赏析,对谋篇布局反复品味,对佳句妙语细细咀嚼,应该是“语文味”浓化的具体手段。

一、品味布局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美文的布局都相当精致别致,如果我们将这些独到的布局与学生共同品味、详加评点,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布局也肯定会有不断提高的领悟。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少教师对这些好端端的经典范文的布局常常视而不见,即使有时讲布局也是为了课文的结构而讲,一带而过,与作文似乎毫无关联,因此,教师必须对此进行深思并加以改进。在教学中,笔者遇到较好的布局时,总要让学生细加体会,咂出滋味、品出美点、悟出妙处来。例如,朱自清的《绿》(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其结构独具匠心。先看首段与结尾,字数几乎相同,只是结尾多了“不禁”一词。细细咀嚼,又会感受到结尾绝非简单地硬贴上这个词,而是作家在饱览了梅雨潭神奇之绿后的惊异、欢愉和倾慕的感情流露。再看中间的重点部分,为了写梅雨潭的绿,作家故意宕开一笔,先写远景——梅雨瀑,再写近景——梅雨亭边,最后才极写梅雨潭的绿。这样,由远而近,由高到低,渐次展开,既撩拨了读者的急切心理,又显出作家谋篇布局的上乘功夫。如此品味,学生方知道《绿》文构思之精之巧之妙,加上作家细腻清丽的语言,更是将文章所描绘的内容升华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此外,叶圣陶先生《多收了三五斗》的布局也堪称精美,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江南小城旧毡帽朋友们被迫贱卖粜米的故事;第二部分写这样的故事在其他地方继续发生。粗看第二部分实在是平淡无奇,深究则会发现作家的布局功力非同一般。正是因为有了这只有50多个字的第二部分,才将小说的主旨推向了高潮,入木三分地描绘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这样的布局,真值得学生好好揣摩学习。

二、咀嚼语言

关于语言,笔者认为,咀嚼初中课文的语言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今中外作家锤炼语言的执着精神与深厚功底,也为学生作文的语言锤炼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若能经常引导学生推敲名家名篇中的语言,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正面效应。不妨从初中课文中略举几例。《苏州园林》是篇说明文,但其语言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比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中的“艺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中的“大多”;“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中的“极少”等,都是极为妥帖、精当的。还是以朱自清的《绿》中写梅雨潭那一部分作例,人称的变换显示了作家对梅雨潭绿的欣喜和神往。最开始称之为“她”,“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她松松的皱缬着……她轻轻的摆弄着……她滑滑的明亮着……”因为羡煞那“闪闪的绿色”,自然而然地改人称为“你”,“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我又掬你入口”。推敲这些语言,通过品读,我们就不难发现,作家对梅雨潭之绿的惊奇和艳羡、感情的陡变。至于我国古典诗词语言的精湛之美,散文作家不同语言风格的争奇斗艳,小说家那些或朴实、或幽默、或细腻、或优美的叙事风格更是为学生鉴赏语言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笔者相信,只要认真体会、反复感

悟,学生的收获必定会非常丰硕。

三、赏析意境

何谓意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不少经典作品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遴选的上乘之作,赏析这些作品的开阔大气、启迪哲思、警醒世人的不同主旨,不仅能陶冶修炼学生的性情,而且还对学生作文的立意也有莫大的益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赏析意境应该是教师远见卓识的体现,也是浓化初中语文课堂“语文味”的体现。比如,笔者在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让学生经过了初读、细读、精读以后,就进入了赏读阶段,并就诗歌的意境进行了赏析。经过小组交流、班级讨论后,大家的认识也渐渐趋向一致:长征是艰苦卓绝的,不要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飞机轰炸,就是皑皑雪山、悬崖峭壁、寒冷饥饿、沼泽草地常人也难以承受。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定下了作品的主基调,何等地潇洒悠闲。弯曲绵延的五岭只是细浪,磅礴巍峨的乌蒙成了泥丸,多少豪迈、多少豁达。强渡大渡河、飞越金沙江惊心动魄、震惊国内外,诗人却用“云崖暖”、“铁索寒”一带而过,轻松之极。尾联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是把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视同等闲。乐观开朗、气势磅礴的意境尽显红军英雄主义本色。如此赏析,学生顿有登高望远、视野开阔之感。再看鲁迅的《故乡》,闰土见到“我”时那一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老爷”,作为语文教师,难道只能去照搬备课手册中的那些说法,说这一称呼说明了闰土生活痛苦到极点,精神麻木了?难道我们不能从意境这个更深层次去赏析鲁迅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农民形象?为什么要去安排这一“老爷”的恭敬称呼?诚如是,学生将对作品安排的人物、情节有一个高屋建瓴的理解。可见,赏析意境实在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高品位的探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

当然,浓化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味”,应该是立体化、多角度的,不仅仅局限在以上三个方面。但应该提出的是,要想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味”浓一点,教师自身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只有半桶水的教师是不能够教出一桶水的学生来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猜你喜欢

语文味布局赏析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医疗布局决定未来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