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立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动力所在

2009-01-22王建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儿童评价课程

王建华

一、概况

1.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很好地迎合了儿童的这一心理需求,可以让他们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自觉学习。

儿童立场有着丰富的内涵,其特质与核心是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只有真正认识儿童和发现儿童,才能坚守儿童立场。作为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给儿童最丰富的身体活动,并帮助他们成为独立的学习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就应从儿童立场出发,它既是教师的目标,更应该成为教师们实实在在的行动。

2.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板块及框架。江苏省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位于新浦区南部地区,当地资源非常丰富,这就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校情分析,学校确立了以本土资源为实施背景的三大主题活动板块,以推进学生对自然、他人、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主题板块】

——“雅行伴我成长”教育活动

——“家在凤凰”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走近动植物”研究

根据三大板块,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进行探究,操作框架如下:

3.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教师、学生)。专人负责,全员参与。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负责的老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教师。教导处统筹安排,兼职教师具体负责,班主任、任课教师具体实施,做到层层落实。

(2)时间保障(每周四下午为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实行弹性课时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课时安排尽量做到课次集中,年级集中。课外活动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听取家长意见,争取家长的参与、支持,以利于校外活动的安全保障。

(3)实施保障(建立活动基地、专题网站、编写活动用书等)。

二、行动

站在儿童立场上,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要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课题,且越贴近学生生活越好,范围越小越好,以使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就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这样才会是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课堂活动也会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四(3)班学生提出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同学们在孟玲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校园安全开展侦查活动。各小组分工合作,对整个校园分区域进行侦查,了解各种安全隐患,以及同学间存在的不安全活动方式,并一一记录在案,进行了交流。同学们分健身器材区、走廊、楼梯区、教室和专用教室区、操场跑道区、篮球场区、乒乓球台区等进行排查。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仔细观察,找出了各种安全隐患,如器械生锈、掉螺丝、防滑条脱落、围杆断裂、乒乓球网螺丝松动等。此外,他们还发现了许多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方式,如课间追逐打闹、在地面上滑冰、在栏杆上“倒挂金钩”、把楼梯当滑梯等。对这些安全隐患,他们一一拍了照,摄了像。

在研究结题阶段,学生们认真整理活动资料,不少同学还在“我的收获”中这样写到:这次活动让我们学会了观察和思考,也懂得了许多知识和生活常识,正如老师们常说的一样,生活处处皆学问。而这些感受,如果他们不经过亲身实践,是很难体验到的。

2.重过程,而非结果。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能过多地评价其“作品”、“成果”的质量高低,而应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体验以及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和与人交往的技巧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然后再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让他们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培养少数学生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对分享和承担研究活动的权利、义务产生切身体会,并体验获得研究成果的快乐。

4.情感体验很重要。如果综合实践活动不能让儿童感到快乐,不能激发他们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无意义的,所谓的“成果”也是虚幻的、无价值的。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其激励性的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如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主动与他们讨论。同时,还应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作品(比如剪纸)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考虑到这种评价仍是一种单向的评价,缺少互动性,我们又开始在每个活动过程中引入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语言评价、书面评价、星级评价、表格评价等,此外,还积极开展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这样,就真正站在了学生的立场上,做到既关注过程又兼顾结果,实现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评价,使评价真正成为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很多学生家长都对这项活动以不同的方式给予了支持和帮助,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6.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在过去的许多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容易偏重活动形式,而忽略了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学生活动方案,而忽略了教师指导方案……由此,导致学生的深度体验不够,还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因此,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增强活动方法指导的有效性。于是,我们结合活动主题的情景,侧重对学生渗透一两种活动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不断地以内容为载体,进行系统、有趣、实效的活动方法指导,从而强化、促进学生能力的成长。如在《匡蘅井》主题生成课中,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制定和设计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在《蔬菜的种植研究》中,邀请学校的门卫大爷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讲解和示范;在《吸烟的危害》的主题活动中,五(1)班何平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做好活动的总结及写好活动的结题报告。

三、收获与反思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因为参与面广,体验性强,学生和教师都快速地成长了起来,学校工作也开创了新局面。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采访、参观、调查、观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会了与人交往。此外,活动的开展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意识,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素养。

从教师角度来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高涨,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写出了一批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刚刚颁布的市“五四杯”论文评比中,学校有2篇论文获市一等奖、1篇论文获市二等奖,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还大大超越了预定的目标。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挥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先后通过了“江苏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省校校通工程”、“市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等检查验收,先后获得了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省科普先进单位、市德育先进单位、区文明单位、区教学质量进步奖等称号,使学校的整体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在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反思: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还非常粗浅,是一种很原始的、很朴素的想法,因此,还应不断努力,使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化,达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要求,从而构建一个更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

猜你喜欢

儿童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留守儿童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六一儿童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