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海迪、王佐良:在婚姻里诗意漫步26年

2009-01-21

新天地 2009年1期
关键词:王佐良张海迪妻子

飙 尘

“我爱《莫多克》,我也爱你!”

1990年,张海迪、王佐良夫妇搬进了济南市花园小区,这个小区是济南市为解决市内各界知名人士“房困”问题

而建的,人称“名士楼”,海迪一家已经在这里住了18年。

多年来,王佐良和妻子的生活已达成了默契。每天晚上,他们和父母一起吃过晚饭,看完新闻联播,夫妻俩便回到书房,一人一张书桌开始了一个晚上的学习和写作。屋子里静悄悄的,两人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唯有敲击键盘的声音时疾时缓地在书房里回响着。

1998年上半年,张海迪和丈夫合作翻译了20万字的美国长篇小说《莫多克——一头大象的故事》。张海迪本想独立完成,但她经常被书内的章节感动得泪水涟涟,不能自已,于是便请丈夫相助,把那些感伤的章节交由他来完成。20多万字的小说,就是在他们小小的书房里,经过几百个这样的夜晚诞生的。有时为了一两个单词的译意,两人也会争得面红耳赤。后来,张海迪在此书的《译序》中说:“尽管我们曾为这本书争论不休,但那都是为了我们的读者朋友。在此,我想对我的合作者(我的先生王佐良)说——我爱《莫多克》,我也爱你!”

几乎所有的夜晚,夫妻俩都这样默守书斋,有时实在太累了,王佐良便推着海迪走一走,这时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快乐,走一会儿,海迪便说,现在就当我们是去公园,你说现在走到哪儿了?王佐良便说,走了还不到一半呢。于是,他们又在屋子里转来转去,而那个公园也永远到不了。

其实,在济南定居这么多年,夫妻俩还真没去过一次公园呢,海迪舍不得花费时间,也怕给人添麻烦。更多的时候,他们选择厮守在书房里,你对着我,我对着你,天南地北地“神侃”,谈见到的人、碰到的事,谈文学、谈艺术、谈社会,谈人生,一任两人的思想火花在那间小小的书房里一次又一次地碰撞、交织。

20多年的光阴,夫妻俩就是这样,妇唱夫随,相濡以沫。王佐良从没有外出理过发,全由妻子打理。张海迪活在诗意里,活在自己单纯的世界里,而王佐良就是那位读诗的人。

“先生既是我的健康顾问,又是形象顾问”

“一个人病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和力量。”当年张海迪在报告中说的这句话曾激励了许许多多残疾青年,也同样激励着她自己。这么多年来,作为丈夫,王佐良经历了妻子遭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因此他照顾妻子也格外精心。

1985年,由于昼夜伏案创作《轮椅上的梦》,张海迪的鼻梁被眼镜压破一块,从此不断溃烂出血,可她全然没有在意,边用手绢捂着边仍不停地写作。就这样拖到1990年,她被确诊为鼻梁基底细胞癌,张海迪又一次面临死神的威胁。

可张海迪依然无所畏惧,她笑着对医生说:“该怎么治就怎么治吧!”在手术台上,因为高位截瘫不能麻醉,她就凭自己的意志去抵御疼痛,她甚至听得见手术刀划开自己皮肤的声音。当张海迪面色苍白、浑身无力地从手术台上下来时,王佐良急步走上前握住妻子的手,难过加上紧张,让他鼻梁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为了安慰丈夫,海迪风趣地说:“我想假如我是被捕的地下党员,无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我都不会叛变的,可你就难说了,你看,你的手都吓得冰凉了!”

经历过生离死别,王佐良对妻子照顾得更加周到了。每天清晨,他匆匆忙忙赶到城东的学校上班,中午不管风吹日晒,再骑上半个小时的车赶回家,他不放心海迪一个人在家里,只要见到她便是一种安慰。

近年来,张海迪不能较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写作了,王佐良为妻子添置了笔记本电脑。后来,张海迪甚至不能倚着床或平躺着写作了,她必须将电脑放在身体的一侧,扭着身子敲击键盘,王佐良只要在家,就时常叮嘱妻子注意休息,或给她端杯奶喝,或给她按摩肩膀放松。

两人晚上经常看书工作到凌晨时分,有时,王佐良睡得早些,海迪常常过来叫醒他,急火火地说:“快去看看,电脑可能出了故障,文章被删掉了一部分!”或者“是不是打印机出了问题?”作为家里和单位的“电脑专家”,王佐良总是责无旁贷地一骨碌爬起来调电脑,有时要熬到东方发白才能重新躺下,迷糊一会儿就该去上班了,可他从没有任何怨言。

张海迪爱书成癖,每个月都会列出一串要读的书目,然后,王佐良便会不辞辛苦地给妻子买回来,有些海迪没说要买的书,他就把目录抄下来,带回家供她选择。

张海迪喜爱画油画,写作之余还创作了多幅画作。2005年6月,张海迪读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读着读着,小说里描绘出的意境让她有种想用画笔表达出来的冲动。于是,她转着轮椅冲到画架前,可她的颜料大部分都用光了。那会儿,张海迪很着急,她怕那稍纵即逝的灵感会离她远去。

海迪把自己的感觉对先生说了,王佐良二话没说就出了门。几个小时后,他大汗涔涔地回来了。海迪打开箱子一看,天啊!先生给她买了一大堆油画颜料,画笔也有十几支,还有一大瓶调色油。海迪笑着说:“这些能让我画多少画啊!”王佐良呵呵笑着说:“怕你以后有灵感了,没有颜料记录下来,就多买些备份吧!”

像所有女性一样,张海迪很爱美,也更喜欢打扮自己,有时一条纱巾、一件毛衣的颜色,她都会精心挑选,在身上比来比去。王佐良出差总不忘给妻子捎件纱巾、毛衣之类的礼物,而且买回来的衣服常常让海迪眼前一亮。在多种场合,很多人都对张海迪的着装大方、新潮赞不绝口,海迪总会笑着说:“这要感谢我的先生,他可是我的‘健康顾问兼‘形象顾问啊!”

张海迪爱好广泛,她参加过残疾人运动会的气手枪比赛,歌也唱得颇具水准。有时工作累了,他们拿起麦克风来个夫妻对唱。她的MTV《我的梦》曾在央视播放过,还获得了1994年首届中国音乐电视大奖赛金奖。对于妻子的歌唱天赋,王佐良赞不绝口,更是妻子的铁杆“粉丝”。他俩还是不折不扣的足球迷。2006年的足球世界杯,两人甚至凌晨三点爬起来看球赛。德国对阿根廷的那场比赛,到了最后罚点球的关键时刻,王佐良分析阿根廷罚点球的技术不行,他觉得德国能赢,而张海迪则希望心目中的英雄球队阿根廷胜出,最后,结局不幸被先生言中,海迪大恸,泪花闪烁地唱起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王佐良赶紧安慰妻子。

生活中,王佐良与妻子志趣相投,琴瑟和鸣,很少红过脸。有一次,海迪问先生:“你对我厌倦过吗?”王佐良俯下身子,在妻子的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握住她的手说:“怎么会呢?我永远都不会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每天都给我新的热情和活力。”

听了这话,海迪开心地笑了。

“退休后,你当咖啡馆老板娘,我就做个老‘侍应生!”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报纸曾经发起过讨论:张海迪到底应不应该结婚?对于这些争论,张海迪和王佐良一笑置之。张海迪觉得,抛开她赖以代步的那张轮椅,她和先生跟中国千千万万平凡的夫妇没有太大的区别。

张海迪虽然只能靠轮椅移动,但这不妨碍她对生活的热爱。平时在家里,她尽可能地做些家务,譬如扫地、擦桌子等。张海迪还很喜欢做饭,但家里厨房太小,她的轮椅进不去,她就让不善烹饪的丈夫代她“操作”,做她发明的菜品,比如“丰收在望”(薪蓉辣椒酱拌胡萝卜)、“金谷满仓”(番茄沙司炒鸡蛋)。做菜时,海迪在厨房门口说步骤:“先放油,放葱花,用急火炒……”而菜做出来时,海迪总会吃得津津有味,因为这里面有她的智慧,而王佐良更是开心。

张海迪和王佐良当然渴望有自己的孩子。张海迪非常喜欢女孩,她曾对丈夫说,如果我们有孩子的话,现在也该上大学了。说这话时,张海迪的语气里透出掩饰不住的伤感。有一次,张海迪问丈夫:“我们没有孩子,等我们老了,该怎么办呢?”王佐良将妻子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平静地说:“到那时,我们一起上敬老院!”海迪动情了,她看着先生,定定地说:“也不知能不能熬到那一天,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一定要找一个健康的人来陪伴你!”王佐良笑着制止妻子说:“怎么说出这种不争气的话来,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我们还要活上一百岁哩!”

虽不能成为幸福的母亲,但张海迪却把爱给了更多的孩子。在丈夫的支持和鼓励下,她为孩子们写书、译书,还在几年前捐出巨额稿酬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对于残疾儿童,张海迪更像母亲一样处处关怀,在每年的“两会”上她都要提交很多切实的议案。

张海迪和先生不仅爱孩子,对小动物也有一种悲悯情怀。他们曾养了一条白底黑花的“西施犬”,海迪给它取名“板凳”,可有一天他们发现“板凳”不见了。

王佐良夫妇竟难过得吃不下饭。王佐良跑遍了宠物市场,到处张贴寻狗启事,并印上了“板凳”的相片。经过10天的苦苦等待,终于有人打来电话,告诉他们,“板凳”已被人送到了烟台。夫妻俩喜极而泣。

对待孩子和小动物,张海迪和先生都有着共同的情感,生活中的他们也心灵相通。有一年,王佐良被派往加拿大学习,远隔重洋,彼此只能靠书信和电话表达思念。张海迪发现,结婚这么多年了,他们的感情依然浓得化不开。

时光荏苒,张海迪夫妇如今都已过天命之年。一天晚上,王佐良推着妻子散步,张海迪感慨地说:“岁月不饶人啊!转眼咱们都成了快退休的人了,退休后,我想开个咖啡馆,过过当老板娘的瘾!”王佐良则笑着说:“你若不嫌我老,我就给你做个‘老侍应生,开不开工资都行。”一句话说得海迪朗声大笑。

如今,张海迪已当选为中国第五届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作为另一半,王佐良清楚妻子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最希望的是自己退休后,边做学问边照顾劳碌的妻子,然后两人一起颐养天年。

(责编:辛娅)

猜你喜欢

王佐良张海迪妻子
往昔的时光(节选)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北京外国语大学:挖掘外国文学优秀研究成果的价值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第二个妻子,第二次生活
共青团中央宣传关于深入学习张海迪,开展“当代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讨论的通知
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