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静为动 巧用插图

2009-01-20瞿志霞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课本笔者思想

瞿志霞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最主要的资源是思想政治教科书”。翻开课本,我们就可以看到,课本编排有序、知识与能力衔接紧密。为了配合文字,课本还配有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与课本内容密切相连,或者说从某个角度完美地诠释了课文内容。笔者认为,作为教材重要资源之一,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插图,将对教材的理解产生不言而喻的助推作用,也必然能够导演出不少高效而精彩的教学课来。但有点遗憾的是,据笔者所见,这些插图的真正利用率却并不高,有的老师在课上甚至对插图提也不提,更不用说去使用它了。但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总是千方百计地将插图这个宝贵资源作为备课内容的一个有机部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插图的利用可以有多个方面,下面仅以《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

我们都知道,看春节联欢晚会,导演会在晚会一开始就营造起一个欢乐、祥和、热烈的氛围,观众在这样的氛围中会因为情绪感染而兴致勃勃;同样,一堂政治课,如果教师也能营造一个温馨合适的环境,学生就会在这样的情境中提高求知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来设置情境是我常用的方法之一,效果颇为不错。比如,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有10余幅插图:《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元妃省亲》、《合十礼》、《哈达》、《唐人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马赛曲<雕塑>》、《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铁人精神》《赣南山村的婚俗变迁》等。这里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既有汉民族的也有兄弟民族的。每一幅插图都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引导学生对这些图进行整体理解探究的时候,同学们就会感受到文化对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太大了。众多插图的组合构建的文化氛围其实就是一个色彩绚丽的文化情境,在这种情境熏陶下,学生也就能深深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感,感受到优秀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影响不仅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深远持久的。试想,如果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中,放弃了对这些精致插图的研究和赏析有多可惜!再如《走进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中选择》里有这样几幅反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画面:《殊途同归》、《一件也不能少》、《刘姥姥说:“在大观园也没见过这样的排场。”》这种“算命”、“电脑算命”、“烧纸钱”等场面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课本将其集中在一页纸上,反面文化的浓缩构成的污浊情境像一面警钟,会引起学生的深思和警觉。如果能再让学生适当地进行一番探讨,相信学生能就此增强不少思想免疫力。

二、引发联想

所谓联想,就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它相关的人或事物。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许多精致的插图都可以引导学生对其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联想,进一步加强对课文内涵的深刻理解。比如,在学习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教本上有“异彩纷呈,交相辉映”多幅插图。我们可以从《跆拳道》、《武术》中联想到我国的南拳北拳,少林武当多个门派;从《故宫》、《泰姬陵》、《巴特农神庙》等图片中联想到世界各国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建筑;从《中文书籍》、《英文刊物》、《俄文报纸》插图中联想到全世界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就有多少以文字作为文化基本载体的报纸杂志;从《爆竹声声迎新春》、《流光溢彩迎圣诞》的插图中联想到世界各国五花八门的节日,特别是具有我国汉民族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少数民族节日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龙船节”?侗族的“摔跤节”等等。总之,通过这些联想,学生就能更能领略到世界文化的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如果上课时不去引导学生联想,仅仅就插图来欣赏插图,学生的眼界就会明显地受到限制,思维的空间也就狭窄了许多,其感受也不会有那么刻骨铭心了。同样,在第四课《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中,有这样两幅图:《京剧》、《书法》。为了能展开联想,笔者让学生回忆他们所能了解的剧种,不少学生联想到了南通的通剧、安徽的黄梅戏、上海的沪剧、无锡的锡剧、扬州的扬剧、苏州的评弹、河南的豫剧等等;对于《书法》这一插图,学生更是浮想联翩,他们想到了古代的小篆、大篆、甲骨文、楷书、行书、草书、还由此联想到众多古今著名的书法家。因为联想丰富,也就深入地体悟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其千百年来绵延不断地继承性,为下一堂课学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激起思辨

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要像《高中思想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的那样: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教本中的一幅幅插图就是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范例,我们紧紧抓住这些范例,让学生去识别、比较、探究,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讨论甚至辩论。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问题是越辩越明的。笔者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辩论的机会,只作“壁上观”,一开始不参与任何意见。因为在这种时候,教师的发言往往带有结论的性质,对学生深入地探究反起到了阻止的作用。例如,教本第93页有幅《文明上网》的插图,插图的右首还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但是,学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方说:网络文化是当今非常时髦的一种文化,但网络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只要我们自己坚持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就会有百利而无一害;一方说:事情并不如此简单,这些大道理我们也懂,但是真正上了网,自己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像玩游戏就是如此。为此,双方各执己见、相持不下。这时,笔者并没有息事宁人,反而是“挑起事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足够的证据。经过反复辩论,大家终于认清了,文明上网的关键就是要有很强的自制力、自觉性,要自觉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健康上网。

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精致完美的插图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是教学不可多得的好帮手,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应该将其充分利用起来。

猜你喜欢

课本笔者思想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