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费义务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探析

2009-01-20张春光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1期

张春光

【摘 要】全国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原有的农村初中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的现象不复存在,但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仍然居高不下。本文从教育、社会、学生自身、家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关键词】免费义务教育 农村初中学生 辍学原因

2007年全国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原有的农村初中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的现象不复存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仍然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初二辍学高峰”现象。本文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出发,认真研究,探寻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各方面原因。

一、教育因素

1.农村初中学生“读书无望”。“升学跳农门”一直是广大农民投资教育和广大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主要动力。但是,近些年由于农村学生升学难、大学教育费用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原因造成农民子女通过上大学跳出农门越来越难,使广大农民丧失了对教育投资的信心。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公布的调查显示,“读书无望”观念在一些农村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农村滋生蔓延,已成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

2.农村初中办学条件差。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初中教室、寝室拥挤,食堂饭菜质量差,热水供应不足,学生学校生活艰苦,造成部分学生因受不了学校的艰苦生活而辍学;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初中操场等运动场地简陋,没有语音室,计算机室、图书室、实验室、卫生室设备陈旧且数量少,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新,教育教学仅仅围绕教科书进行,几乎没有课外活动,学校生活单一,枯燥乏味,对学生毫无吸引力。

3.农村初中教学内容脱离农村实际。农村初中教育“克隆”城市初中教育的模式,与城市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和进度,离农村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同时,农村初中缺少实践教育和专门的就业技术教育内容,使那些考不上学回乡务农或打工的青年对生产技术基本上一无所知。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劳动中派不上用场,一部分升学无望的学生只好选择辍学。

4.学生管理与评价方式落后。一些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既不能防患于未然,有了问题,又不能彻底解决。而且对学生的管理,过于倚重僵化的规章制度,刚性有余,柔性不足,人文关怀不够。“评价学生偏重以‘分数论优劣,以‘听话论好坏。”一些成绩比较差,表现不太好的学生,长期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关怀,从同学那里得到尊重,自尊心遭受沉重打击,自卑自怜,有的干脆自暴自弃,自认为自己是个‘多余人,感到寂寞、苦闷,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辍学的念头。

二、社会因素

1.经济诱惑。目前全国农村地区都已经实现义务教育免费,绝大多数农民家庭能够支持子女读完义务教育,经济所迫不再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相反,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和短期利益的诱惑倒成了一个主要原因。劳动密集型经济目前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类型,它对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也能够适应多种工作。劳动密集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对农村初级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很多工厂对入厂农民工不再检查初中毕业证书,甚至不再要求有初中学历,对不满16周岁的青少年入厂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需求给农村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使不少农村初中学生在这种形势中看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对农村初中学生主动辍学起到了强大而直接的“拉动”作用。

2.农民工子女就学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工规模持续扩大,大量农民工由于常年在城市工作,不得不把子女带进城里就学。但受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影响,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子女很难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城市公办初中一般不接受户口在外地的农民工子女入学,流动儿童要上公立学校,需要比当地城市学生额外多交两项收费:一是每人交学校2000~5000元的赞助费,二是每人每学期交600元左右的借读费。”而农民工大多属于低收入阶层,这样的收费,无疑会造成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无法入学。

三、学生自身因素

1.青春期心理需要。辍学步入社会参加工作能够满足农村青少年渴望独立和长大成熟的青春期心理需要。在许多农村地区,初中生中途退学后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一部分农村青少年辍学打工的主要目的不是经济收入,更多的是满足自己自由、独立的心理需要。一方面,打工使辍学学生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管教,逃离了家务、农活和学业的压力,他们在外地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活动,同时又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供自己消费,从根本上获得了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打工期间的社会锻炼,这些学生似乎一夜之间就进入了成人的角色,例如学会了抽烟、喝酒、谈恋爱等等,这些看似代表着成熟的行为,使他们从内心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2.同伴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大多结成人数不等的非正式群体,他们之间有较多深入的交流,群体归属感比较强。一旦群体中的个别成员退学,其他成员心理上就会受到影响:“一个是对学习的影响,离校的学生在社会上的悠闲自在、‘潇洒,使其他还在校的群体成员产生对社会生活的向往,无心向学;一个是对群体归属感的影响,在校的学生会感到自己与离校学生的疏远——尤其是在学生‘拉帮结派现象严重的初中校园——为了维持群体关系,不少学生选择退学以维持一种青春期的群体归属感。”所以,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存在很多“成群结队”的现象。

四、家庭因素

1.家长对子女到学校学习不重视。现在农村富裕起来了,但是很多农民家长的教育观念并没有随之发生变化,仍然把上学当作跳出农门的跳板,一些升学无望的农村学生的学习问题得不到家长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长远发展的作用。目前农村出现的“初二辍学高峰”现象就是最直接的表现:初中学生到初二以后,成绩基本定型,能不能升学已经基本确定,家长认为多上一年少上一年没啥差别,如果子女升学无望,家长就会放任子女辍学,甚至鼓动子女辍学,造成很多农村初中学生在初二辍学。

2.家长法律意识淡薄,放任子女辍学。许多农村学生家长没有把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而是把孩子上学读书看成是自家的私事,不知道什么是九年义务教育,不知道有《义务教育法》,更不知道不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放任子女辍学,甚至随意迫使孩子辍学。

3.家庭变故造成一些学生辍学。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家庭变故常常会对一个家庭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一些农村家庭由于家长生病或者去世造成家庭极度贫困,致使一些农村初中学生不得不辍学从事劳动补贴家庭,甚至挑起养家的重担。

参考文献:

[1]徐复生.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2007,(6):56-57.

[2]周世杰.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探析[J].教书育人,2005,(11):9-11.

[3]欧贤才,王凯.自愿性辍学:新时期农村初中教育的一个新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7,(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