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互动碰撞中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2009-01-20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信息化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织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于2009年11月21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首个关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高峰论坛,也是首个选择农村学校为会议场地的高峰论坛,因此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此次论坛以“提升信息化领导力,促进教育创新与实践”为主题。论坛最突出的特点是围绕“信息化打造特色学校发展”、“信息化提升教育教学实效”等议题,突出现场互动对话交流,注重研讨内容的生成性和现场观点的碰撞,以教育领域内和领域外的双重视角关注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珠珠,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山东省淄博市副市长段立武等领导及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

“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共吸引了来自国内社会学、教育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信息技术研究及实践领域的专家、政府部门负责人、海峡两岸中小学校领导近三百人汇聚一堂,深入探讨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学校建设问题。此次论坛,受到与会者的充分肯定。王珠珠副馆长表示,“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论坛,是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生动实践,希望能够持续举办。

本次论坛受到台北市教育局的重视。台北市教育局作为本次论坛协办单位之一,组织教育代表团参加本次论坛,在积极展示台北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同时,还同与会专家、各地学校校长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就两岸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对于教育的影响展开讨论,就如何”提升信息化领导力,促进教育创新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观点交流、碰撞。

关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观点:信息技术是教育创新第一推动力。演讲嘉宾精彩语录:

●我觉得比搞清定义更重要的是把握领导力的要素和特征……只有我们把握住这些要素和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很好地把握领导力建设。如果说我们不能够把握从管理到领导力的变化,不能够把握这样的一种变化的解决,或者仍不能认识到领导力的体现和实现过程是应对这样一种变化的思想,当用创新的办法去解决新的实践时,我们很难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在(对“信息化领导力”)学习过程中,我觉得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就是观念的转变;第二是学习规划;第三个是在监测中逐步实现目标。我认为这三点是我们领导力建设的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也是李开复说的‘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做领导就必须高调、有魄力,像一个精力充沛、一呼百应的将军一样。其实这样的领导也许很适应一个静世纪的工厂,但是他不是一个21世纪的好领导”。

●让信息化领导力落实到信息化教育上来,(面对未来教育)共同规划和目标,我想我们的时间(和时机)已经到了……我们仍然要建设软件、硬件和应用环境。但是未来我们要追求三个方面的效果,第一个是有效率的应用,第二个是平等应用,第三个是安全应用信息技术。这是下一步的解决教育质量、公平效益、效率过程中,规划到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一个指标。

——摘编自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珠珠在“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上的演讲资料

●中国管理的本质就是中庸。好的中庸是什么?第一,主张自我组织管理。自我组织管理到位以后,是什么样子的呢?简单的讲就是很多人承担了任务,自己组织、自我管理,形成秩序、形成规范,互相监督、井然有序地完成任务,任务完成了,才发现谁是领导,领导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当然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第二,德行领导,就是以身作则。拿一个将军来讲,就是与士兵同甘共苦。什么事情,领导第一个去做,做不到就不要求人家做到。这个很容易理解。

●我们为什么产生不了大师?因为大师精神是需要在一个学术社区中间产生的。教育永远是中国社区的核心。

——摘编自台湾“清华大学”科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在“20D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上的演讲资料

●我觉得校长领导力的第一条应该是创新引领学校发展……硬件固然重要,资源率也重要,教育方法等也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用创新来引领学校(发展)。

●集体智慧。当前中国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牵扯到方方面面,因此单靠个人智慧不足以去解决这个问题……

●云计算辅助教育。我们实践了一年就发现它和过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同。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协作。它通过网络让所有人跨越时空,联结在一起,然后大家可以共同编辑一份文件,共同享用这份文件,共同讨论……这和过去的环境不一样,我讲的这一点恰好是21世纪培养群体智慧、培养协作精神的最好办法。

……加强云计算辅助教学的领导和管理。我们必须加强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前瞻性的研究。

●打造学校的紫色奶牛。紫色奶牛说的是什么呢?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叫赛斯·高汀的,非常有名的国际营销大师。他写了一本书《Durple cow》。我当时看到这本书的名字,还以为是打错字了,奶牛怎么是紫色的?后来看了看它的内容才恍然大悟。它讲了一个故事:

法国的一个牧场,有好多的牛,人们听见牛的叫声是“哞……哞……哞……”,看得多了就视觉疲劳。这个时候突然看到了这样一头牛,它是紫色的,而且这个牛叫的是“你好”!这个家伙真牛,颜色也不同,还说中国话,讲得普通话还很标准。搞定,就要这头牛……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紫色的奶牛。

●持之以恒。我先讲个故事,德国的柏林音乐学院有两个青年学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做了一个实验……(得出一个结果)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万小时的积累……校长领导力(的提升)一个最重要的基础不是你的天赋、聪明和才智,最重要的是你的勤奋和努力。下面我们总结一下“一万小时定律”,关键词“坚持不懈”。“信息化”比的是谁能坚持住。

●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在管理中勇敢地改革,不仅要知道这些道理,而且要身体力行,永远站在教育信息化和时代发展的最前列、无愧于人生!

——摘编自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黎加厚在“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上的演讲资料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校长领导力跟通常的领导力是不同的,他强调的是面向信息化、基于信息化,使用更多的信息技术专用工具去提升校长领导力,而不是我们所有的领导力都是信息环境下的领导力。

●校长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水平影响校长信息化环境下的领导力。

●对一个校长的绩效评价,第一个是核心绩效,第二个是领导关键职

能。关键职能包括什么呢?包括规划、实施、支持、宣传、沟通和监控。核心绩效包括什么呢?包括高标准的学生培训目标,严谨的课程,高质量的教学,学习型专业实践的文化,与校外组织的联系……

●我们来做领导力研究要从实际问题入手,不是空谈,一定要遵循实践背后的科学意义。我们才能对整个社会,对学校教育有帮助。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巴斯德象限,我们做中国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和提升,我们提出一个模型的叫学校长领导力巴斯德,第一个系统我们叫做功能系统。你作为校长最应该干什么,我觉得黎加厚教授讲的一句话,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在于要做正确的事,就是他的决策力是核心。所以决策力是功能系统的第一种领导力的分力。创新力,因为我们说了信息化是面向新发展、面向新问题的,所以决策力和创新力是我们的功能系统,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执行力,执行力是我们的支持系统。一个校长有好的决策,他的所有想法实现不了,这不对,所以一定要实现他的想法,实现他的愿景,而且还要带着团队去实现。第三个控制系统,就是反思力,一个人做事情,如果不反思,我们在整个条件中就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自我调节,没有自适应和自调节,这个人就不可能发展,有了这个系统之后还要有支撑系统,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环境。

——摘编自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王陆在“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上的演讲资料

互动——点燃理念。碰撞观点

观点: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领导力是决定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精彩瞬间回顾

◎2009年11月21日下午,参加论坛的领导、专家、校长参观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城北中学。此后,“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第一场“互动”在城北中学礼堂举行。

发言代表: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吕红军校长、淄博市周村区喊北中学罗维玉校长、潍坊市青州一中李道堂副校长、台北市中山区滨江小学赖清国主任。

专家、嘉宾: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林腾蛟副局长、淄博市周村区教体局余中兴局长。

主持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程立耕老师。

情景再现

主持人:几位校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来自何处?请黎教授先给我们分析一下他们的领导能力从哪里来?然后我们再讨论。

黎加厚:我前面讲到了“一万小时定律”。一万小时如果折算的话,一天工作4小时,刚好10年。这其实已经回答了刚才的这个问题——校长的领导力肯定不是来自一个报告会。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就像游泳一样,不可能通过一个报告会,或者是看几本关于信息化领导力的书来学会。它应该是一种体验式学习。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要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

据我所知,罗校长和吕校长,还有余局长,以及淄博市教育局的领导,他们多次到全国各地去学习。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一直到今天,与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会议、论坛他们都会参加,不仅积极学习,而且还认真的思考,结合自己学校的实践进行研究。今天大家看到的关于他们的学校、关于他们的教育中的“信息化”,都与这一切有关。所以,请记住“一万小时定律”。谢谢!

主持人:黎教授刚才已经回答了问题,接下来有请校长来谈这一问题。先请吕校长来谈。

吕红军:每次听黎加厚教授的报告都非常振奋,黎教授善于讲故事,他的创感教育,我听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有新发现。其实黎教授已经给出了问题的答案,我在这里只想理出个关键词,我想第一点就是思想,思想每个人都有,就是我想怎么去做,然后就去做。那么在这里我也讲个故事。我们余局长让我到北门里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在我们学校在区里(所有学校中)处于弱势。(我当时)去了就是想干出点事来……我不能让这个资源流失,我一定要把它办好。怎么办?我接下来说,要高点定位,高位引领,才能领导全局,发展下去。第二个就是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中去提升能力。这还有故事,我刚才讲了,我们搭了第一班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第一班车,短期内,学生的发展走势非常好,社会影响非常好,教学质量非常好,这就更加增强了我们的信心。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再一点,就是要反思。我们从一开始的一个课题发展到现在这么多的课题,从一个学科参与发展到多个学科参与。而且每个课题都小有成效。都是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发挥最大的效益。第四点是要提升,刚才黎教授也说了,我经常出去学习。虽然钱紧张,但我还是要出去看看。即使不是为了教育,也要出去开阔眼界。出去看了,回来做。另外,不少学校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或开一些会议,这也给了我们压力,更要干好。所以信息化领导力是在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提升当中,一步一步提升起来的……

互动环节是“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互动环节围绕“信息化打造特色学校发展”、“信息化提升教育教学实效”两个议题,突出现场互动对话交流,注重研讨内容的生成性和现场观点的碰撞。现场互动由发言代表以校园VCR短片展示以及发言代表与台上专家、台下听众互动两个环节构成。现场气氛时而紧张、时而活泼,时常响起热烈的掌声。台下听众既是听众,又是话题讨论、质疑的参与者,可以随时举手,与台上专家、嘉宾参与交流。为方便台上、台下充分互动,论坛现场还设置了短信互动平台。台上大屏幕不时滚动台下听众通过手机短信发送来的问题。

目前,教育界各种论坛多以台上主讲、培训,台下倾听为主,而像“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单独开辟出现场互动交流、观点碰撞的实属首次。这是“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组织形式上的—个亮点,也是论坛组织者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实践证明,这种论坛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主题的讨论与探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

感受——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魅力

观点:

在交流中收获,在互动中提升。期盼再次相聚。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演变至今不过十余年,但是对于学校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影响却颇为深远。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论坛演讲“云计算辅助教学在中国的发展”时指出,未来在世界各国对于云计算的技术成熟后,将让行动学习更加方便,人类知识学习及讯息的获得,将再迈入另一个不同的层次。因此,领导者更需有具有前瞻性、开创性的策略思维及决断力。

参加本次论坛,感受到大陆教育领导者、学者专家及基层教师,共同投入在教育信息化运用上的丰硕成果,因为N0c活动以普及“知识产权”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为中心主题,让大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突飞猛进,论坛的举办,也让海峡两岸共同关心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者得以互相交流。最后,要非常感谢主办单位热的接待,活动相当圆满成功,让作者对于大陆近年来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现况,得以更进一步的了解。

——台北市中山区滨江小学赖清国

★参观的淄博市周村区两所农村学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中,周村区北门里小从起初一个生源大量流失的特困学校,变成了一所成熟应用信息化,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教学质量的特色校的典型案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如今我眼前看到的是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学生熟练的应用“按按按”课堂互动反馈系统上课;6个教学班实现了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各个学科的教师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该校还有一个采用无线上网本的教学班,每个学生都可在上网本上写自己的博客……

淄博的发展经验值得全国学习。如果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领导都能关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切实地为民族、为国家、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多办实事。“实现教育公平”、“减负增效”等教育难题将不再遥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济不发达的贵州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也能赶上这里。

——贵州省基础数学创新教育技术研究所符美瑜

猜你喜欢

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聚焦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16、17、18合刊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16、17、18合刊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2016信息化视听行业“Best of the Year”年度榜单
2015年信息化视听行业年度榜(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