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职教发展国际论坛”会议综述

2009-01-20史旦旦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培训

史旦旦 陈 湘

会议概况

2009年5月14日至15日,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和香港职业训练局主办的“2009职教发展国际论坛”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隆重举行。此次论坛共有220多位职教专家学者参加,其中国外代表33人,他们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区。会议期间,代表们观摩了“广东技师杯”数控技能邀请赛,并参观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工业中心。

论坛由大会主席、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院长王乐夫教授主持。论坛的主题是“交流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经验,‘展示教育与职业、‘职业与技能成果,促进合作与发展”。

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一百余篇,并将部分论文择优汇编成《职业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2009)》,作为职教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系列之二。这些论文不仅反映了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还对来自第一线的实际问题做了理性思考和分析,有相当的前瞻性和指导性,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精神。

会议主题

本着“合作、进步、成功”的宗旨,代表们围绕“教育与职业”、“职业与技能”、“职教师资培养”、“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等四个论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形成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一)教育与职业

德国佛莱堡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Roland Schone教授作了名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德国区域教育与职业训练相整合》的主题报告,可概括为四部分内容:第一,介绍了佛莱堡技术大学的主要概况以及与东亚各国合作的相关项目。第二,详细介绍了目前德国的教育发展趋势。人口统计显示,目前德国的小学生人数与1989年相比减少了一半,这必将使各级学校面临招生困难,因此,面向年轻人或是老年人所开展的终身学习成为必要。其中一个举措便是在一个区域中建立教育网络,把所有的教育资源和设施联系起来实现共享,同时将职业培训融入终身学习当中。他提到2009作为欧盟的改革与创新年,德国也将在职业教育方面促进改革与创新的发展。第三,Roland Schone教授,介绍了德国的职业教育现状。他说,德国大部分的职业学校、技术学院都是向小学生开放的,并向农民进行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课程,这和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第四,阐述了2009~2012年德国联邦政府就教育与科学的发展计划,即在三年内以每年200万欧元的启动基金支持德国的30个城市和乡村,使职业教育得到全面普及。他在演讲的最后还展望了今后与中国进行相关合作的可能性。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教授在其《增强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的发言中强调了三点:提高“吻合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三个能力”是提高“吻合度”的根本途径;政府宏观调控、公共服务是提高“吻合度”的必要措施。他指出,《2007年中国培训发展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我们的职业教育在数量和结构上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偏低,2007年在10个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中,最热门专业占了8个。在论及提高“吻合度”的根本途径时,他谈到要提高“三个能力”:提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能力;提高专业的基础能力;提高学习者生涯规划和自我适应能力。在提到如何提高“吻合度”的必要措施时,他提出,首先要及时提供技能人才供求情况的信息;其次是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宏观调控供求结构,保障专业群建设最低标准的财政投入;再次,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咨询服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院长王乐夫教授作了《广东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和培养》的主题报告。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除了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外,信息技术工业、汽车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日益显现的商业和服务产业也成为广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职业教育对于产业发展和社会和谐尤为重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每个就业者都应该有从业之技能。职业教育是以就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是重技术、重技能、重应用的教育。根据2004年和2007年的数据,他详细分析了中国目前高技能劳动力的结构现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及技能人才现状,阐述了职业教育中所存在的企业社会责任、教师质量、实训条件等问题,并结合学校的教育实践,阐明了学校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二)职业与技能

香港职业训练局作为此次论坛的主办方,由副部长潘秉匡教授出席并作了《两地职业教育交流与体会》的主题演讲。他着重介绍了香港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以及与内地的合作,并总结了经验。从中可知,香港的职业教育多效法英联邦国家,强调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既有学历又有资格,以外向型及国际化为定位。与内地合作的范畴包括合作办学、人才培训、学生交流和订单培训。在总结经验时他提到,与内地的合作要克服由于职业教育体制上存在的差异而带来的矛盾,比如学分互认衔接问题。他表示,香港在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等方面经验较内地丰富,可在内地现行及未来的职教改革中做出贡献。

英国威尔士大学的John F Poulton教授介绍了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概况。他告诉与会者,英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将要面对的挑战有:与来自工业产业的变化应联系得更紧密;评估系统必须注重应用与结果,使毕业生得到相关的知识和技术;除了要提供当前工作所需的技术外,还要使他们获得能胜任其他工作所需的技能;必须为正在工作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再培训机会,同时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或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加拿大约克工商管理学院院长Louise Bockner及顾问Sandy Bozak介绍了加拿大的公立和私立职业教育情况。她们首先从整个加拿大教育体系说起,介绍了高中后教育,然后分别从公立和私立教育角度来阐述现行体制。加拿大目前约有1000余所私立学院提供职业教育,其中开设了信息技术、医疗保健、贸易等专业。她们以约克工商管理学院为例,描述私立职业学院不仅提供某个特殊工作领域中的核心职业课程,同时也开设一些基本技能课程,如社会科学、英语语言与交流等,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菲律宾拉古纳技术大学校长Ricardo A.Wagan教授介绍了该国的职业教育情况。在菲律宾,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五个方向:贸易技术或产业教育、农业教育、商科教育、渔业教育和物流教育。他告诉与会者,拉古纳技术大学正在发展一个阶梯教育项目,即在两年时间内学生经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三)职教师资培养

陕西省教育厅职成处李明富处长作了题为《试论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基本模式》的发言,他将基本模式划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省会城市圈,优质资源密集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第二层级是市级职业技术学院,由三位一体来构架;第三层级是县级职教中心,主要负责技术推广和担任资源信息中心;第四层级是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它是实用技术培训的主要平台。

英国哈德菲斯尔大学Lyn Hall教授作了名为《教育明日的专家》的主题报告。她希望能探索出一种培训,可以满足一名有能力、有较强适应力、自信并能灵活应对各种问题的职业教师的需要。她以非洲研究为例,提出如何培训职业教育教师的问题。她认为,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并融合他们的教育学和专业知识,鼓励运用开放的、批判的方式去计划、教学和评估,在职业训练中注重培养关键知识和技能,鼓励从实践中获得学习等方法,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为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国际项目中心主任蔡锦平教授作了题为《“教学工厂”南洋理工学院应变之道》的发言。他首先介绍了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现状,并以该校为例,介绍了在校内建起用于教学的模拟环境即“教学工厂”的情况。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实现从授课到实践到自我提升。“教学工厂”管理试行的是企业化管理,通过国际质量认证,各个系部实行系主任以及经理负责制,它不仅给予教师教学附加值,也给予学生学习附加值,而且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合作。这为我国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澳大利亚高登技术学院Lynne Warner教授回顾了澳大利亚职教培训体系中教与学的主要特色及进展情况。她在报告中指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具有很强的产业主导特征和国家质量保障,其目标除了使学生能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外,还兼有再培训和为劳动者更新各种技能的功能。在实践中,澳大利亚的职教培训具有促进学生积极和独立地学习,开发多种课程,建立学校与企业间有意义的关系,满足成人学习者需求等特征。

(四)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美国南卡罗林纳学院联盟Randy B. Clark教授向与会者展示了通过模拟演示教授自动化编程项目。在介绍基本原理之后,他通过模拟操作,演练了用计算机经过编程、指令、操作等程序生产出高质量并适应世界需求的产品的过程。

新加坡工业自动化协会副主席Raymond Tay作了《建构技术和能力》的主题报告。他将教育与培训置于产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进行对比,指出在信息化产业高速发展的知识社会,工作分工将比以往更细、更灵活。

来自企业界的代表、菲律宾Systemteknik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Francis V.Arcenal博士在陈述了目前菲律宾各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及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后,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与各职业院校间的合作项目,并诚挚表达了今后与中国各院校的合作愿望。

亚龙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继权以《从企业对人才和创新的需求看职业教育》为主题作了报告。他首先剖析了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接着从产业角度谈人才培养及职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他提出,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教育要通过教育思想、体系、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来培养高素质人才,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陈继权先生以其富有激情的演讲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此次论坛内容充实,层次和规模较上届有所提高,更富国际化,学术水平更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论坛的举办为职业教育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有机会进行交流与学习,为今后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编委会.职业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孙琳.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取向[J].职教论坛,2004,(4).

[3] Knight, B. and Mlotkowski.P. An overvie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Australia and its links to the labour market,Australian Government, NCVER, 2009.

作者简介:

史旦旦(1963—),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

陈湘(1983—),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培训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爱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五花八门的职业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