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信贷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2009-01-14洪传尧,陈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4期
关键词:消费信贷

洪传尧,陈 科

摘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对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信贷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消费市场;消费信贷;政策目标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6-0005-02

2008年以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积极有效地开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消费市场基本情况

(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消费水平仍然偏低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各种扶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农民收入得到较大增加,购买力水平不断提高。海南省乐东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118元提高到2008年的3802元,年均增收187元。2008年乐东农民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占收入之比)43.1%,比城镇居民低25.7个百分点。

(二)从消费结构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消费层次整体水平不高

据调查,海南省乐东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由2000年的49.7%上升到2008年的57%,食品消费仍然是农民的主要消费支出,农村消费仍然以解决温饱为主,消费层次整体水平不高。

(三)家电下乡政策对促进农村消费作用有限

为了解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及消费信贷发展现状,人民银行乐东支行组织人员对乐东县12个乡镇的100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问卷全部有效收回。调查中,有46%的农户考虑购买下乡家电,但仍有54%的贫困农户不考虑购买,不购买的原因中,71%的农户认为“没有钱,就是有补贴也买不起”,57%的农户认为“领取补贴手续太繁琐”,68%的农户认为“13%的补贴太少”,还有11%的农户认为“下乡产品档次太低,质量也不好”。因此,在这部分不考虑购买下乡家电的农户中,90%认为“补贴再多一点”。

二、农村消费信贷发展情况

目前,乐东县开办消费贷款的仅有农村信用社的个人工资抵押贷款。至2008年末,乐东县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138万元,全部是对城镇居民发放的消费贷款,农村居民消费贷款目前仍处于空白区。而同期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占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1.2%。同时,从对乐东县100户农户的调查发现,其消费支出90%以上来自家庭收入和历年积蓄。农村消费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建房、家电设备、交通通讯工具、教育、医疗等方面,但不同消费资金满足渠道不尽相同。其中,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有93%的农户选择“向亲戚朋友借”;而在建房、家电设备、交通通讯工具等方面,91%的农户选择“向银行贷款”。因此,农村消费信贷市场还是具有巨大的潜力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去发掘。

三、影响农村消费和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农民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是制约消费增长和消费信贷发展的根本原因

理论上,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信贷承受能力的收入水平实际上是指居民个人可以预见的、未来的长期收入。未来收入预期越高,其消费能力和消费信贷承受能力就越强,因而农民预期收入成了左右农民消费和消费信贷的重要因素。据调查,乐东县农民收入70%以上来自家庭经营收入,近30%来自工资性收入,而家庭经营收入中有75%来自农业收入。但是,农民在经营农业时要承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使得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增大。一方面,农民预期收入不确定,决定了农民总是为未来多做打算,有了钱也要尽可能多储蓄,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制约了农民现期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农民收入稳定性差,农村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难度也就较一般贷款大得多,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办农村消费信贷的意愿。

(二)农村消费环境改善难,制约了消费的进一步升级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跟不上消费需求。农村电网网架结构薄弱、供电设备老旧、电能质量较差,很多乡村还未通自来水,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了家电商品在农村的快速普及。二是农村市场监管力量薄弱,农村消费安全问题仍较突出,弱化了农民的消费欲望。当前,就有部分商贩利用农民对国家“家电下乡”这一政策了解不够的弱点,大量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使农村成为消“废”市场,这不但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也抑制了农民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使农村居民不敢放心消费,稍微大件一些的商品都到城市购买,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农村购买力。三是农村商务服务业发展滞后,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特别是家电产品的安装、维修等。

(三)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削弱了消费信贷需求,农民的信用消费观念尚待树立

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有两个特征:一是排斥享受主义,舍不得消费;二是量入为出,排斥借债消费,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农民不会借钱消费。这种消费观念削弱了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刺激和导向作用,不利于农村消费热点的形成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四)政策和制度缺陷制约了农民消费和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

一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消费的后顾之忧多于城镇。虽然农村合作医疗为广大农民减轻了医疗负担,但其所承担的医疗费用支出毕竟只占一小部分,加上药品报销方面的制约,农民自己实际支出的费用仍占较大的比例。此外,农村政策性养老保险发展速度缓慢,“养儿防老”依然是大多数农民后半生的主要依托方式。问卷调查显示,农民在养老方面80%以上选择了“依靠孩子”和“依靠积蓄”。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增加了农民预期支出,压缩即期消费以增加储蓄必然成为大多数农民的选择。二是《物权法》关于“农村宅基地等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可抵押”以及“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的规定,使农民失去了以其最重要、也是最容易提供的资产作为抵押的权利,限制了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

四、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对策

(一)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农村消费和消费信贷发展基础

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应主要转向积极发展科技农业、主体农业和创新农业,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参与、分化、发展其它产业项目和部门,走产业化道路等途径来解决。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解决好农民在二、三产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吸引更多的农民走出乡村进入城镇,走出小农经济进入大市场务工经商,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渠道。

(二)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农村消费和消费信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是要完善农村基础建设。继续发展农村电网。保证供电,合理收费;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村自来水工程;改善农村电话通讯条件,提高电视接收质量和覆盖面等。二是全面净化农村消费环境。工商、质监、公安、司法等部门要不断强化为农民服务的理念,打击一切假冒伪劣活动和扰乱农村市场秩序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让农民放心消费。三是采取灵活营销政策,促进农民即期消费。地方政府可通过加大税收、降低费用等优惠政策和降低市场门槛等措施,提高厂家和商家在农村投资设点的积极性,同时鼓励他们采取灵活手段,用赊销、分期付款、租赁、按揭贷款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提供商品,鼓励农民把未来的收入用于现在的消费。四是建立健全售后服务机制,随时解决农民购买商品后的配件及维修等难题,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不断强化舆论导向,转变农民消费观念

要刺激农村消费市场,舆论的导向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农民有了钱,还要会花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消费理论作超前引导,舆论界要大造声势,破除农民的消费心理屏障,并配合鼓励措施,多方努力,为农民消费开拓市场空间。

(四)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激发农村潜在消费信贷需求

一是要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保证广大农民老有所养,减轻农民的后顾之优,将农民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二是在广大农民逐渐接受并认同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分地区逐渐扩大统筹额度,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有效扩大农村医疗报销比例。三是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进程,为农民收入增长持续稳定提供保障。四是对物权法、担保法中的有关条款进行修改,允许农民以其房屋作为抵押物取得贷款。

(五)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一是涉农金融机构应结合农民的消费习惯,开发出适合不同农户消费需求的消费贷款,及时解决农民消费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支持农民消费升级,推动消费信贷全面发展。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消费信贷的宣传和营销力度,让消费信贷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同时,在办理贷款时要最大限度地简化手续,方便农民。

参考文献

[1]黄庆河.农村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及其改进措施[J].西部金融,2009,(5).

[2]王书敏.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及解决途径[J].财经界,2009,(10).

[3]王广深,王金秀.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9, (10).

作者简介:洪传尧(1977- ),男,海南海口人,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再贷款管理等;陈科(1980- ),男,海南定安人,中国人民银行乐东县支行经济师,研究方向:信贷、统计、征信等业务。

猜你喜欢

消费信贷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基于Probit模型的消费信贷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天津市消费信贷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第三方支付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发育研究
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看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安徽省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