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疫情应急响应信息平台建构研究

2009-01-11李建生张伟平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11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信息技术

林 盾 李建生 张伟平

【摘要】重大疫情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文章为了实现提升我国疫情防控和疫情应急反应能力的目标,提出把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引入疫情防治工作的观点。试构建重大疫情应急响应信息平台,初步完善疫情应急响应机制。经实践证明,该方法已在疫情防治工作中收到了一定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充分说明疫情应急响应信息平台应用于重大疫情防治工作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关键词】应急响应;信息技术;疫情防治;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123—04

进入二十一世纪,重大疫情频频发生。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2009年初的手足口病,直到现在来势汹汹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恐慌。尤其是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蔓延,席卷全球。由于交通工具的极度便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疫情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而人口的频繁流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疫情的防治工作越来越难。重大疫情防治教训之一就是“信息不通、指挥不灵、缺乏重大疫情应急响应的机制,导致许多防控政策和措施得不到落实。”[1]所以,建立高效灵敏的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在疫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充分发挥应急机制作用,积极应对,科学处置,才能更好地防控疫情,确保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 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信息技术应用初步分析

重大疫情爆发时,信息的传递与及时处理是极其重要的。疫情防治首先需要做到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的及时上报,“为重大疫情应急指挥与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2]然后需要及时调动和协调包括卫生系统内部和相关部门的各种资源,部署和实施干预措施,控制重大疫情的蔓延。最后需要利用一切手段,实现对疫情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保存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技术。”[3]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的设计过程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有效防治重大疫情的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它包括管理和技术两大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疫情防治使命、疫情防治职能与疫情防治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用于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疫情防治信息技术标准、规则等。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施用技术四个主要方面。其中信息传递技术用于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地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根据疫情防治的要求,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施用技术对建构重大疫情应急响应信息平台,充实和完善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 信息平台在疫情预防、控制、治疗中的功能分析

在完善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过程中,“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疫情防控的任务就是通过疫情监测和现场调查,收集疫情发生、发展的数据,分析疫情分布的规律,探究疫情流行的因素。美、加两国在“9•11事件”和SARS危机后,采用现代化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大疾病监测和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对人群健康产生潜在威胁的因素,及早采取针对性预案和干预措施,在建设信息系统以应对重大疫情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根据西方疫情防治的实践经验,疫情应急响应信息平台的构建对国家顺利开展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等各项工作具有较大影响力与深远意义。根据疫情防治的特点与要求,信息平台的建立主要针对疫情信息的传播、疫情信息的综合处理、疫情信息的及时显示与发布。信息平台功能设计涵盖了疫情防治信息传递、疫情防治信息处理与再生、疫情防治信息施用三个主要方面。

根据国家疾控中心提出的要求,重大疫情的应对需要做到“可防、可控、可治”。信息平台在疫情的防治工作中必须要紧密围绕上述三个要求,开展疫情防治工作。

1 直报疫情。信息传递技术传递消息快捷、迅速而且准确。在信息平台上用互联网每日上报疫情消息。“基层医疗单位用网络直报方式直接报告,同一时间各级卫生行政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可以了解到疫情发生情况。”[5]这实际上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革传统管理方法,破除了层层报告的局限,避免了层层对数据的干预,为政府应对疫情的发展提供了可信度极高的决策根据。

2 多样化设计与传播疫情防控知识。疫情的预防工作就是要“做好疫情防控信息的传播,用科学的手段控制疫情的蔓延,”[6]消除人们的恐慌。疫情防控人员完全可以和有关部门合作,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运用信息施用技术,进行公众防控知识表示形式的设计,制订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的策略。在知识表示形式设计环节,鉴于教育技术资源的超分布性和大家的参与性,资源共享,形成了强大、全面的设计疫情防控知识表示形式的能力。

3 医疗资源共享。利用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通过资源共享方式,共同应对疫情。通过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的精确分析,疾控机构可以随时监视疫情发展情况。另外医疗机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彼此交流,表述观点,对面临的疫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疾控机构通过信息平台对医疗资源进行查询、分析和利用,进行疫情防控信息的通信、交流,

收集整理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数据,从而辨别疫情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协调和调度跨地区和跨部门救治资源,组织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系统,共同应对重大疫情对社会以及居民健康造成的威胁,更好地完成数据收集、决策分析、指挥部署和实时监控等工作任务。

4 协作研发疫苗和药品。疫苗和药品协作研发可以充分利用协作学习特点,利用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以互联网为协作工具,将各个医疗机构和药品研发部门终端联网,实时高效地采集、处理、制作、存储、传输和显示疫苗和药品研制最新信息。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不仅可以共享丰富的疫情防控在线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7]大大加快疫苗和药品的研制速度,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 培训医务人员。在面临重大疫情时,对于医务人员疫情救护知识的培训成为当务之急。医院可以考虑采用灵活的信息技术手段,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模式)培训医务人员。在疫情救护培训中,CBE实施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根据疫情救护需要选定培训的科目,制定医疗培训方案;二是由疫情救护培训项目组制定培训能力分析表;三是拟定疫情救护培训学习包,建立培训信息资源库;四是由项目组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结合医务人员特点对能力分析表进行修订和完善;五是按照疫情救护培训能力分析表要求对医务人员的学习情况实施考核;六是对医务人员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对医务人员成绩分析进一步修订疫情救护培训计划和疫情救护培训学习包和信息资源库。

疫情救护培训的学习包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包括疫情救护培训教材的选定、救护培训设备的配置、疫情救护培训教师的培养、网络的建设、媒体的开发等内容。

三 重大疫情应急响应信息平台构建探讨

重大疫情应急响应信息系统平台是对政府有关机构在遭遇重大疫情时进行预警、防范、处置、修复过程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的系统。其信息平台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平台功能为:

●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重大疫情预防与控制、医疗救治的信息化网络及信息资源中心。

● 参考中国疾控中心已有的标准,制定出一套重大疫情的应急响应管理信息资源标准,以此标准为基础进行全社会重大疫情应急信息资源的整合。

● 信息平台技术上要求安全可靠,确保系统平台在各种状态下的可靠运转。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由于疫区封锁,有线网络无法维护等各种平时难以遇到的紧急情况,技术上要确保万无一失,保证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转。

重大疫情应急响应信息平台系统层次可以考虑分为疫情预防系统平台、疫情控制系统平台、疫情医疗救治系统平台、疫情防控指挥管理系统平台等四个层次和疫情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同时需要建成运行保障体系、疫情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等三个体系。

(1) 疫情信息资源数据中心是信息平台的重要基础设施。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各种疫情防控资源信息、设备信息、医疗救援队伍、医疗专家的录入维护管理等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问题,确保与政府其他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合作进行疫情数据采集、异构数据库数据同步、疫情数据分布、疫情数据交换与共享等一系列工作顺利展开。

(2) 疫情预防系统平台包含疫情预防宣传平台与疫情直报平台。疫情直报平台实现与公共医疗网、制药企业网、疾控中心网、医疗资源网、电子政务网、国际互联网等网络的无缝对接,覆盖社会各个阶层,涵盖了面向社会的全部公共医疗服务。在遭遇重大疫情时,“可及时反映疫情一线情况,汇报现场动态,为领导提供疫情防控时的决策依据。”[8]同时通过该系统平台可以形成通信调度、信息辅助决策的一体联动,将各种指挥信息,指令通过系统上传下达。

(3) 疫情控制系统平台由疫情信息发布平台、疫情信息交换平台、疫情信息综合处理平台、医疗资源共用平台组成。该系统是以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为基础,整合医疗部门、疾控部门的条块信息系统资源,及时进行疫情信息交换,并对疫情信息给予综合处理。另外针对疫情防控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根据信息的内容进行分级分类,区分哪些信息需要上报,哪些信息需要通报,哪些信息需要发布等等。另外该平台还肩负着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整合医疗资源的功能。最终该平台通过实现对疫情控制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完成对疫情分析、鉴别、疫情应急处置方案制定的规范化、模型化,从而“实现对疫情控制信息的共享,提供对疫情控制的有力决策支持。”[9]

(4) 疫情医疗救治系统平台由疫苗协作研发平台和医务人员培训平台组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救护工作包括协调卫生资源,组织救治队伍,实施病人和伤员转运,腾退床位,住院治疗,善后处理,以及对一线的医务人员开展紧急疫情救护培训等一系列任务。医疗工作包括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合作研发疫苗和药品,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开发免疫药品,提供给公众。

(5) 疫情防治指挥管理系统平台是整个疫情应急响应信息系统的灵魂。管理系统通过应用及数据接口使上述三个平台和数据中心紧密联系起来,使系统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该系统通过收集上述三个平台提供的疫情防治信息,围绕疫情防治工作所需要采取的行动、步骤、需要调动的医疗社会资源、需要使用的信息、需要利用的工具等,将重大疫情应急响应信息平台的处理过程贯穿于疫情防治应急响应的工作流程中。它把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合二为一,为疫情的预防、控制、治疗的应急工作提供支持,实现疫情防治应急响应中的应急指挥与统一管理的功能。

四 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治中信息平台建设举措

2003年SARS疫情后,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对疫情报告实行了计算机管理。广东省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在全国走在前列,这为从省到村的疫情信息网络和以村为基础的疫情监测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广东已初步完成县以上信息网络的建设。各市市一级卫生行政、疾控部门信息系统与同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联通,实现各市政府与本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联网;同时,省、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在网络联通的基础上,建立县以上的疫情信息管理系统。山东省也建立了公共卫生信息交换平台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等医疗公共服务系统。卫生信息触角由过去的县级疾控中心一直延伸到各级各类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实现了网络在线直报。

值得肯定的是,面对此次令世界胆战心惊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国政府汲取了应对SARS和禽流感的经验,制定了具有连续性同时针对性较强的应急方案,并已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疫情监测网络。一旦地方出现疫情,就可通过网络直接上报中央卫生部。从已经完成的国家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来看,信息平台的确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家对突发重大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决策水平。

五 结语

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能仅仅是个开始,不排除出现一个新的发病高峰和疫情向其他国家扩散的可能。疫情当前,既是“普通公众对信息极度渴求的时刻,也是各种消息、传闻和谣言,以及担忧,焦虑等集体情绪四处游走和扩散的时刻。”[10]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在重大疫情在全球频频发生的今天,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资源引进重大疫情防治全过程,完善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无疑是值得慎重考虑的。面对严峻的挑战,政府有必要构建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交互性强的重大疫情应急响应信息平台,切实做好公众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实现疫情信息的全面公开,疫情信息的充分交换和医疗资源的高度共享,加快疫苗和药品的研发速度。同时提升公众自我保护和群防群控水平,及时地预防、控制、治疗疫情,把疫情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从而实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文尚春.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疾病预防控制现状与建议[J].宜春学院学报,2008,(6):64.

[2] 张水娟,姜超.社会工程视野下社会灾害的研究——以SARS为例[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6),105-106.

[3] 王宇飞,李连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社区教育新平台[J].现代教育技术,2009,(6): 94-96+13.

[4] 帅向华,姜立新,王栋梁.国家地震应急指挥软件系统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9,(3):99-104.

[5] 戚晓鹏,王丽萍,郭岩等.传染病和死亡网络直报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初探[J].疾病监测,2009,(2):142-143.

[6] 龙文,王惠文.疫情传染状态判别方法研究——以SARS疫情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5,(6):105-106.

[7] 刘少华.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科版),2003,(6):130-131.

[8] 李友卫,王健.从SARS到EV71:国外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经验及其启示[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1): 72-74.

[9] 上海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正式启用[J]. 生命与灾害,2009,(3):44.

[10] 杨军.SARS五周年的危机反思[J].南风窗,2008,(3):26-28.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对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