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的创新教学与互动

2009-01-06王芳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自学思维活动

王芳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1-0039-02

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培育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课堂教学是特定条件下的社会交往活动,师生同样需要互动。教师作为主导如何引领整个语文教学在互动中创新,达到培育学生的目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 在学生自学中体现互动创新

叶圣淘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遵循上述教导和规定,在抓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1.1 教师规定明确、具体的自学内容,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学目标分成两类,即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所谓必达目标就是95%以上的学生都能达成的目标,如字音﹑字义﹑词义﹑句意(有时也包括简单的结构.中心)等。所谓争达目标就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需通过努力才能成达的目标。对于争达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完成,教师多引导多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这样既使教学落到了实处,也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留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学中创新

以往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独占课堂乃至课外时间,这很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形成,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验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中,更注重创新教育。

1.3 重视学生群体自学的形式,引导学生之间互动,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学生群体自学,是指以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的互相启发、互相更正、相互补充的学生自学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的作用,能更好地强化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许多教学任务都是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辩中完成的。

2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互动创新

2.1 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让学生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团结和谐。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我总是和学生一道读课文,学生小声读,我洪亮流畅地读,准确清晰的读,饱含激情地读,教室内书声琅琅,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另外,课堂教学是通过语言完成的,以准确、精练而生动的语言吸引和启发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语言应该平中有奇,适时地撩拨学生的思考和好奇;教师的语言应该流中有断,“断”出一段空白,任学生去填充涂抹,至于填充得是否实在,涂抹的颜色是否协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某些语言应该是值得学生模仿的,如警句、格言、幽默对话等;教师还应该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专业术语。

2.2 质疑问难——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没有问题的教育会扭曲人性。导致畸形的人格。我国古代就十分强调读书要“存疑”。孔子认为“疑,思之始,学之端”。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采取“两欢迎,三允许”的政策,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教师要善于在留出的时空余地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情景。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三个要素:提问的时间、环境(氛围)和问题自身。一言以蔽之,应在最佳的时间,最活跃的环境(学生的求知欲最强时),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也同样要注意上面三个要素。教师课前要充分考虑,讲到什么时候让学生提出有利于全体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不是学生一提出一个问题就立即回答,鼓励学生先连续的提问,然后有所选择的回答,而且发动学生互答。这样教师把学生深深地引入到对课文的品析中来,很好的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积极启发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3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现互动创新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开展丰富多彩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创新的欢乐。

3.1 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辩论主要是双方对各自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他要求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审视问题,提出一些新看法或观点,这种活动如长期开展下去,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争论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辨析、讨论、争证。

3.2 编课本剧、话剧: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本剧或话剧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创作活动,需要根据课本内容将文章改编成剧本形式,将相关情节重组,使剧本符合生活实际,学生当演员主要是揣摩角色,使所演角色符合剧本中心的要求,又能渗透学生的个性。

3.3 读书活动和读书征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教材是一个重要途径。但仅仅依赖教材是不行的,光靠课堂45分钟也是不够的。近几年来,笔者定期组织读书课,不定期的组织读书经验交流会,鼓励学生记读书笔记写周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读、爱读、能读、会读。学生踊跃订阅各种报刊杂志。正是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语文创新教育。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要实现创新,就要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广留时空的余地,用教师的“主动”带出学生的“五动”,即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和动手。实师生在互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培育学生的目的。

猜你喜欢

自学思维活动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