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009-01-04

关键词:基督教信仰

符 琼

摘要: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当中信仰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然而,基督教的产生与犹态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它有着严格的教义。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并不是一帆风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路线是随着朝代和最高统治者的更替而曲折变化。

关键词:基督教传播发展

1基督教的产生、分裂及其教义

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世界三大宗教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其信徒已近20亿人,分布在世界上223个国家和地区。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期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它的产生和犹太教有着密切的关系。犹太人为了摆脱新巴比伦E国和波斯帝国的统治;崇奉耶和华为独一真神,排斥其他宗教,形茈犹太教。但是在当时犹太教派别中认为耶稣就是救世主的一个小派,受到正统犹太教的排斥,与犹太教分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313年颁布了《米兰赦令》,明确宣布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基督教取代犹太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直到罗马帝国倒台前,虽然基督教内部并不是一直都保持团结,但都一直没有分裂。随着基督教东正教派的形成,教会开始显示出最初的分裂迹象。1517年,德国神甫马丁·路德把一张反对天主教会的《95条论纲》贴到了他自己主持的德国维滕堡教堂的大门上。他争辩说,《圣经》的权威比教皇或者教会的权威要重要得多,只有通过信才能得到救恩,而不是像教会教导的通过自己的善行。他的抗议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并导致了新教的诞生,也就是现在中国所说的基督教。

基督教除了信仰“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原罪说”、“创世说”等教义外,还强调了“唯信称义”、‘‘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准则”和“基督徒都是平等的”的信条。“唯信称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新约罗马书》,旨在强调信徒不分民族,无论犹太人还是非犹太人,只要信仰基督就可以得救。而基督教经典《圣经》是上帝的启示,是信仰的最高准则是对教皇作为教会最高权威、世界最高领袖、基督在人世代表的公开否定。此外,路德还主张“平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神职人员和一般信徒之间的传统划分,反映了市民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

2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据历史记载,最早传入中国的是景教。景教是古代基督教的一派聂斯脱利派,被唐人看成“波斯胡教”之一,当时故有“波斯教”、“日大教”、“波斯经教”等称谓。后来唐人对此宗教的理解加深,才有“大秦景教”的说法。在当时,唐朝正值“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当时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视野开阔,对外来文化包括宗教都采取兼容并蓄政策,并设立了专门机构进行宗教管理,再加之“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聂斯脱利派传入中国。唐太宗认为景教主教阿罗本带来的宗教有利于中国宗教的统治,于是颁布诏书,允许阿罗本在中国传教,并由政府出资在长安建立“波斯寺”,即礼拜堂。在文化上,当时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正值鼎盛时期,唐代社会有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氛。因此,在这一处境中,景教借用了佛教文化中的术语、概念和教义,对其经典的翻译和对其教义的解释便适用了这一点。这样,景教的教义被当时的百姓接受,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

在唐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即位。唐高宗李治继续执行唐太宗李世民的宗教政策,于是景教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唐高宗之后,唐朝帝位更替得相当频繁;一直到武则天掌握政权,控制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么。因为武则天崇信佛教,不支持景教在中国的传播,而且朝中一些士大夫对景教也多加指责,所以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遇到挫折,受到制约。当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他恢复唐太宗时期的宗教政策,依然对各种宗教兼容并蓄,同时对景教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照。一直到唐武宗李炎即位,李炎信奉的不是佛教,他与道士接触频繁,开始抑佛运动,因此景教在此时又一次遇到阻碍,受到沉重的打击。

随着唐朝被取代,在中国内地传播240多年的景教也在中国内地消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景教在中国的从此消失,在边疆地区,景教仍在蒙古地区传播。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因为蒙古贵族进八内地导致景教再次传入内地。这时的基督教徒被称为“也里可温”。

明朝建立后,元顺帝北走大漠,元朝灭亡。随着蒙古人以及信教的官员北走之后,基督教徒也被驱逐出中国内地,基督教在中国内地又一次绝迹。

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内地,并在内地得到发展,是在中国明末、清初。这一时期也是天主教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

明末清初,进入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后期,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资本主义萌芽在此时已经破土而出,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日益腐朽,佛、道等其他宗教在中国内地处于衰败。中国正经历着明、清两代转换之际的动荡与多难,但积两千年之久的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并根植于中国民众的心中,而这时天主教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由于明、清最高统治者崇祯、顺治、康熙等皇帝都善用有科学专长的传教士,再加上当时的传教士都遵循利玛窦创立的传教方法,使天主教适立中国国情,并注意在介绍欧洲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传教,所以从1610年到1700年,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天主教徒从2500人增加到30万人。天主教在宫廷中传播开始于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1623年1月,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等人到达北京。因为汤若望通晓天文历法,所以得到了清政府的保护。汤若望掌钦天监事,成为清朝钦天监第一任外国人监正。清顺治帝先后封授他为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还赐号“通玄教师”。汤若望被任命为北京耶稣会会长,随着汤若望政治地位的上升,北京天主教传教活动随之逐步发展起来,天主教在宫廷中也开始传播开来。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大炮和军舰昂首阔步地闯入中国,传教士也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的谦恭卑微,基督教传教士依仗本国政府和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到处设立教堂、修道院,兴办学校、医院、孤儿院等,用种种方法传布、发展基督教,俨然成为中国生活中一股特殊的强烈势力。自1900年义和团运动开始20年间,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尤其是新教在中国的传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民主和科学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民。中国知识界强烈要求摆脱宗教的束缚,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1922年,李大钊等79名学者及知识人士在北京联名发表宣言,成立了“非宗教大同盟”,强调“深恶痛绝宗教”。这样,在这些知识号召下,全国形成了一个非宗教运动,这使新教陷入空前的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广大爱国基督教徒包括新教教徒开展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自此中国基督教进入一个新时期。

目前,尽管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要信奉马克思主义,但是据不确切数据统计,信仰基督教的中国基督教徒已经超过了一亿。在全球化的今天,基督教也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和社会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1]冯天策.信仰导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2]刘汉民,麻杰,刘进英武汉地区重点高校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现状调查报告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2008(4)

[3]米歇尔基恩张兴明(译)信仰的疆国:漫谈世界宗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佟洵.基督教与北京教堂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5]于可.世界三大宗教及其流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6]卓新平宗教比较与对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基督教信仰
信仰
漫画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信仰是什么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