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亚萍:从奥运冠军到奥运村官

2008-11-13孙晶岩

37°女人 2008年10期
关键词:邓亚萍奥运村申奥

孙晶岩

2008年的一个春日,在奥运北京数字大厦里,我们见到了久负盛名的邓亚萍。眼前的邓亚萍留着一头时髦的短发,头发略经漂染,穿着一件米黄色的衣服,佩戴一串银质的项链,显得精明干练。当年那个扎着两个小刷子、在乒乓球台前虎虎有生气的假小子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成熟老练、聪慧文雅的知识女性。

为乒乓球而生

邓亚萍的父亲曾是河南省乒乓球队的主力,拿过中南五省男子单打冠军,退役后在河南省乒乓球队担任男队主教练。

邓亚萍两岁时,天天被爸爸带到工人文化宫看打球,5岁时,父亲开始教她打球。多年的耳濡目染,小亚萍第一次拿起球拍就有模有样,父亲给她发来一个和平球,她一下子就接住了。父亲惊讶地发现,女儿虽然个子矮,却对乒乓球有着惊人的悟性。

女儿在乒乓球上表现出的灵气令父亲惊讶。但因为个子太矮,体校把她拒之门外,可倔犟的邓亚萍就是不死心。于是,父亲决定自己教她打乒乓球,把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邓亚萍也非常争气,她的坚韧执著让她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10岁就在河南省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下,1983年,10岁的亚萍离开家来到了郑州市乒乓球队。她仿佛是为乒乓球而生,只要一站在乒乓球台前,就放射出耀眼的光芒。1986年,13岁的邓亚萍荣获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第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再次获得全国青年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如愿以偿进入国家队。每天早晨8点,她到乒乓球馆练球。上午练3个钟头,她左右腾挪,挥汗如雨,不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每隔一个钟头,她就要换一件T恤衫。中午结束训练时,她站在队尾,短裤滴答滴答往下滴汗,不一会儿脚底下就被汗水洇湿了一圈。下午,别人是5点多结束训练,她却要多练一会儿。据张燮林教练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她的努力最终为她收获了硕果。1989年,邓亚萍和乔红搭档,荣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双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19岁的邓亚萍与乔红这对黄金搭档一举夺得女子双打比赛金牌,两天之后,邓亚萍夺得了女子单打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和乔红成功卫冕乒乓球女子双打冠军,两天后,邓亚萍再次在女子单打决赛中折桂。

进入国家队之后,她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成为惟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女双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

一切从零开始

1997年,她来到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

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次艰难的转折,邓亚萍放下世界冠军的架子,一切从零开始。她把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夜阑人静。24岁才开始正儿八经念书,困难可想而知。3个月过去了,她的英语成绩提高不大。

学校决定让邓亚萍到英国留学,那里学英语的语言环境好。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老师在讲台前讲课,她就像听天书似的一脸茫然。她住在一个英国老太太家里,每天早晨8点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她听不懂就用笔照葫芦画瓢,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英文单词和短句记在本子上。下午3点半放学后,她又骑着自行车到学习中心去学英语,听磁带、练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回来后,她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再翻开笔记本,把老师讲的听不懂的单词短语一一查字典记住。

邓亚萍有严重的颈椎病,头不能过度转动,一动就疼得钻心,只能以一种固定的姿势看书学习,查阅资料。她大胆张嘴说英语,尽管语法混乱,但终于能用不流利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5个月过去,当清华大学的老师再见到她时,惊讶地发现,她的英语大有长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1年,邓亚萍取得了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学士的文凭。2001年9月,她来到英国的诺丁汉大学,攻读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研究生。这一年,她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分别担任职务。2002年12月,她获得了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她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获得硕士学位后,她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给运动员一个温暖的家

2004年,邓亚萍从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调入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担任奥运村部副部长兼奥运村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村要住进16000多名各国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奥运村将为他们提供住宿、餐饮、医疗服务,保证他们的吃喝拉撒睡。

为了让八方来宾对中国留下一个好印象,邓亚萍千方百计搞好奥运村的硬件建设,为来宾提供个性化服务。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想运动员之所想,急运动员之所急。

当运动员时,她多次入住奥运村,对奥运村的服务优劣有着切身体会。她强调奥运村既要为奥运会运动员做好服务工作,也要为残奥会运动员设置一个温暖的家。在奥运村家具的购置上,她要求衣柜的挂钩不能太高,轮椅运动员要能够着;抽屉和柜子的拉手不能有尖,要买U型拉手,使无臂运动员能够开关抽屉和柜门;她对奥运村里的无障碍设施严格把关,要求不能有丝毫的纰漏。

以人生之路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邓亚萍很羡慕父母那样的婚姻:平静、和睦、稳定。她和国家队乒乓球运动员林志刚喜结连理,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

2007年9月12日,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等机构在长沙联合举办了全国优秀运动员保障公益晚会。当演员上台讲到女排队员的丈夫瘫痪在床时,坐在第一排的邓亚萍泪如泉涌。那双红肿的眼睛告诉我们,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邓亚萍是中国运动员中惟一一个两次参与申奥的人,1993年,在蒙特卡洛第一次参与申奥时,邓亚萍不会说英语,由翻译刘北剑用英文给她写好了申奥陈述报告,她是花费大力气背下来站在讲台上“发言”的。2001年,在莫斯科第二次参与申奥时,邓亚萍已经从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了,她的申奥陈述报告是自己用英文写的。看到留着披肩发、戴着眼镜、充满知性的邓亚萍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人们由衷地赞叹:如今的邓亚萍,不再是昔日那个扎着两个小刷子、打一手漂亮乒乓球的小姑娘,而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学者,一个国际奥委会官员,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友好使者。

2008年3月24日,邓亚萍到雅典参加奥运圣火接力。奥运圣火是在传递友谊与和平,能够成为火炬手是社会对她的认可。

邓亚萍的人生之路就是在诠释奥林匹克精神,正是不认输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今天,她正以优质的工作,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园,为人类和平文明做着杰出的贡献。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猜你喜欢

邓亚萍奥运村申奥
爆料站
“童心向党” 征集作品展示
邓亚萍与姚明合影到肩膀自我调侃“又长个儿了?”
一言不合就“乒乓”
日本出现首起申奥标志侵权案
里约备战奥运会
邓亚萍的“哭笑不得”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
奥运串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