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2008-10-08吕艳春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浓硫酸现象化学

吕艳春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科学探究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应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主动地学习

兴趣是个体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需求.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化学实验兴趣是培养其化学学习兴趣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前,我分别拿出三瓶无色溶液:酚酞、氢氧化钠、盐酸,不告诉学生各是什么溶液,先取适量的氢氧化钠于试管中,然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当学生看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时,马上欢呼雀跃:“哇,好漂亮”!接着我再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很快红色溶液又变回了无色溶液.学生高兴得不得了!在深刻的情感体验中,好奇心促使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为了找到原因,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充满了兴趣,这样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主动地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些实验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带来现象、结论的改变;有些实验因为操作程序不同而有不同的现象;还有些实验需反复操作才能成功.这一切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中要严格操作,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认真分析、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当实验中出现与书本上描述的现象有不同的情况时,一定要

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认真分析原因.例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并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我便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可能是瓶内没有氧气;2.可能是所用的铁丝表面有铁锈,影响了铁丝的燃烧;3.可能是点燃的火柴燃烧消耗了过多的氧气,同时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集气瓶中氧气膨胀而逸出所致.接着我再鼓励学生根据以上分析对实验进行相应改进:1.重新收集氧气进行实验;2.用砂纸打磨,除掉铁丝表面的锈迹;3.待到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和火柴伸至集气瓶的上部,慢慢向下移动.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当学生根据所分析的原因改进实验并成功时,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就更有信心了,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中要观察的内容很多,包括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会获得正确的观察结果,才能了解事物变化的规律及其本质.具体的观察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对比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就是根据实验内容不同,用相似的物质或同一种物质,改变反应条件,使不易分辩或不易观察的细微现象,在对比中明显化的观察方法.如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对比探究实验中,应指导学生观察两个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以及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情况,从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这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多少,使学生从中找出两者的差异.

全面观察法: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全面、系统地观察.首先应观察整个装置由几个部分组成,再观察这些部分又由什么仪器组成,怎样连接,然后按试剂添加的顺序、数量和操作步骤进行观察;最后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观察实验现象,才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过程.例如,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活动中,有的学生只注意火焰,忽视了燃烧前后石蜡状态的变化;有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忽视了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的现象.若在探究活动前给学生进行明确的指导,列出观察提纲,就可避免学生观察的片面性.

重点观察法: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或多种现象并存,教师应给予学生重复观察的机会,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的特定要求,重点观察实验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捕捉瞬间变化.如在探究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时,当镁条剧烈燃烧时多数学生把注意力停留在耀眼的白光上,而忽视产生的白烟,探究活动的目的就很难达到.所以,在实验前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的内容,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皆得到发展.”因此,应注意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将浓硫酸稀释时,我提问:浓硫酸怎样才能转化成稀硫酸?学生的回答是酸与水混合,我追问:是应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还是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有的说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有的说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于是,我给出浓硫酸的密度,让学生互相讨论,最后演示学生提出的两种实验方案.通过验证,两种方案的优劣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在做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有的学生观察到除了铁锈消失、液体的颜色变黄色外,还有气泡冒出,我立即表扬其观察仔细,并引导学生分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当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原来是表面的铁锈被除去后露出的铁继续跟盐酸反应而产生氢气时,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了,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五、将一些实验优化或辅以多媒体教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当在教学中遇到某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或实验不易成功时,应设法将其优化.例如,在新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3进行“二氧化碳溶于水时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这一实验时,课本上介绍将第四朵小花喷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小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其取出,小心烘烤,观察其颜色变化.如果按照书上所写,将取出的小花在酒精灯上烘烤,很容易把花烤焦或烤烂而影响实验.为此,我改用电吹风将其吹干,不但颜色变化非常明显,而且实验安全可靠.况且,学生将家里的电吹风都拿到实验室,上课时兴趣大增,课堂效率自然提高了.又如,在进行水通电分解的实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的微观过程,我辅以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应更注意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确实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才能够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浓硫酸现象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硫酸”的六种考查方式赏析
一问一答话硫酸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第四章光现象
“铜和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与组合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