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初中学生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2008-10-08周仁参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观察法物理现象物理

周仁参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新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而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的基本要素之一,观察又是实验不可缺少的途径.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物理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作用

观察是研究物理的基础方法,是获取物理知识的基本途径,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必要条件,观察能力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的成效.

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条件.激发兴趣的方法有:1.通过介绍科学家观察、实验,从而创造发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对自然界中、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的观察、解释,激发学生兴趣;3.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

每个实验都有其明确的实验目的,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教会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观察结果,并根据实验目的迅速地对仪器装置、实验现象等进行全面观察.如在做焦耳定律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时要注意两烧瓶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变化,然后再按实验目的进行演示实验,最后让学生思考出现高度变化的原因,围绕这个目的,学生的观察有了明确的方向,并为实验结论的得出打下了基础.

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方法多种多样,对不同事物、不同物理过程、不同现象应采取不同观察方法.例如对静止物体结构的观察,要求学生用顺序观察法,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的步骤观察,这样不易遗漏;对温度计和体温计的观察,要求学生采用对比观察法,对比它们的外观、长短、测量范围、分度值等,这样不易读错示数;在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时,要求学生采用推理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当指针在“0”刻度附近左右摆动幅度相同时,可推断指针静止时肯定指在“0”刻度,此时天平平衡,等等.这样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可节省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五、指导学生做到观察既全面,又突出重点

每一物理现象的产生和物理实验的完成都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所以要求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进行物理实验时,必须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全面了解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和所遵循的规律,正确得出实验结论,并能有效地排除各种无关的干扰,提高观察的效果.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1.观察前制订好计划.明确观察的目标及方法和步骤,这样才

能抓住重点,少走弯路,提高观察效率.

2.观察时要有耐心.有的实验物理现象变化缓慢,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有的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或稍纵即逝,需要反复进行观察,这都需要学生在观察时要有耐心.

3.观察过程要细心.科学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容不得半点的粗心大意,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要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本应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测量,但如果因观察上的粗心,误把电压表当成电流表来使用,会观察到不同的数据,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4.观察记录要实事求是.在观察物理现象或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任意修改或编造数据,否则它就失去了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如果实验观察的结果与预期的不一致,要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并加以论证,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5.观察要注重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每次实验都让学生先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再让学生做实验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时既要注意预料中的结果,也要注意意外的发生,对实验发生的现象要认真研究、分析并加以论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1.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观察.在日常生活及自然界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现象,只要学生认真观察,会从中获取很多的物理知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写物理观察日记,把他们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记录下来,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

2.从课本中观察.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观察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观察课文不仅要求学生阅读文字部分,还要注意观察课文中的图形、图画,并认真分析图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及物理知识,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从动手操作实验中观察.要求学生实验前观察所需的实验器材,了解它的结构和性能,如测量仪器的量程、分度值等.进行实验时认真观察实验所发生的现象,并及时做好记录为最后的论证打下基础.

只要学生从多种途径加强观察训练,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不断增强,实验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观察法物理现象物理
留言板
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挑战臭豆腐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洛伦兹力问题中运动半径的求解策略
函数值域(最值)的几种求法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问题及其拓展
物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运用类比法巧解物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