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实现学生认识上的“飞跃”

2008-10-08陈继萍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观察法感性概念

陈继萍

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它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认识论出发,我们不难分析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原因有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往往是片面的、表层的、非本质的,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对物理规律、概念、定律及物理模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是不够的,因为只有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才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并学会应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通过抽象思维来获得物理概念、规律、定律及构建物理模型,实现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目标.那么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加强观察能力的训练

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首要条件是:(1)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获取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必须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思维加工,把感性材料加工成概念和理论.研究表明,学习物理的障碍可以归结为感性认识不足、思维方法不当、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和相关知识的干扰四类.可见获得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先决条件,而观察是获得感性材料最有效的方法.物理中的观察指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包括实验现象)的知觉过程.观察的方法一般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角度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实验来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以下两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1)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活中处处是物理,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各种各样的物理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是学生产生观察兴趣极好的,也是最直观的感性材料,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最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有重点、有比较地观察实验现象.具体要求如下:①要求学生观察实验仪器,弄清实验仪器的刻度、测量范围、使用方法和使用条件等;②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图表、示意图、实物图.要求学生弄清图像中各物理量变化的过程以及遵循的规律,弄清图表的意义、用途、应用条件以及所列物理量的单位,弄清示意图、实物图的结构布局,各元件的连接方法等;③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认真而细致的观察,弄清现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的条件.当然,让学生在一个实验中都完成以上的要求是不现实的,教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

二、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结合上述“飞跃”的第二个条件可知思维能力是实现“飞跃”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提供物理表象的东西,更要引导学生在感知基础上对表象进行科学的思维加工,以达到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思维能力训练,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设计出目的明确的教案,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有序且有效地进行.其次还要注意训练的方法和步骤,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加强思维训练的力度,使学生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逐步深入思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加强教材的整体结构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把每个独立的物理概念纳入物理概念的整体体系之中,否则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支离破碎、容易遗忘.帮助学生把一个个独立概念上下左右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整套概念体系网络,这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由感性认识阶段进入理性认识阶段的标志.因此,任何物理知识的教学都不能离开整个物理概念体系,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贯彻、落实这一理念.

综上所述,要搞好物理教学,教师须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认识上的“飞跃”,真正做到对物理知识的透彻理解,才能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新乡、张德启.物理教学论[M].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如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水力水电出版社,2005.

3.游玉宏、倪玉华.观察 思维 实验 迁移——物理学习方法漫谈[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20(3):27-28.

猜你喜欢

观察法感性概念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挑战臭豆腐
感性理性不拔河
古代的时间概念
洛伦兹力问题中运动半径的求解策略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函数值域(最值)的几种求法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