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嘿!70年代的边防连队

2008-09-20汤向进

资治文摘 2008年9期
关键词:越境哨所骑马

编者的话

为满足广大军事爱好者的要求,本刊特推出军事版块,向广大读者介绍相关的军事新闻、军事知识。

本期我们编发两位作者的稿件。老边防军人、内蒙古巴彦淖尔军分区司令员汤向进,像讲故事一样深情回顾了1970年代的边防生活;本刊记者秦荣国曾先后4次探访内蒙古八千里边防线,《姓名与军缘》就是他在边防线上的随想。

那时的边防连队虽说是个很闭塞的地方,但有些事确实很有意思,恐怕连一些见多识广的人也知之不多,在这里说几件让大家见识一下。

一件是准备冬储肉。我在锡林查干敖包边防连时,连队一般冬天要杀100只羊、10头牛、10口猪。说起来几十个人,这点肉不少了,但一般情况下,到四月底基本上就吃完了,你说这边防连队的伙食好不好?

杀羊大概是在每年的12月份,那时肉能冻住了,杀羊也就开始了。每次大约15个人,要干半个月。技术好的蒙古族战士负责动刀、剥皮、剔肉。还有一帮子打下手的,包括烧水、洗肠子、肚子。蒙古族战士杀羊不用刀割脖子,抓住羊一把掀翻,然后用蒙古刀在羊肚上开一个小口,手伸进去拉断羊的心脏血管,然后再动刀剥皮。皮剥掉取出肉后将羊皮晾起来。取出的羊身子要去掉内脏,去掉头蹄下水,最后剩下一个羊骨碌才冻起来。这个过程很有讲究,会干的,整完了,肉干干净净的,血水在羊的腹腔里,拿出来灌了血肠。有的高手,杀一只羊后,把肉全部剔出装入羊肚子(羊胃),一只羊正好装一个羊肚子。那阶段,这10多个人穿一身旧衣服,每天血淋淋的还挺高兴。

接着是杀牛。这也是蒙古族战士的绝活,杀牛时根本不用捆,先扶牛头站着,看准牛头后面的那个窝窝,然后用蒙古刀的刀尖部分猛然一击。这地方是牛的神经中枢,一刀下去牛就倒下了。然后按照分工,开始分解,结束后将牛皮一叠算是完成任务了。当然也有不顺的时候,一刀扎不准,牛跑了只好用枪打,但这样的事很少。

最后是杀猪。这活也得会干的干。连队就是不简单,还真能找出这样的人来。肉准备好后全部架起来放在外面冻,冻得差不多了再进入库房。我曾经有一把挺好的日本指挥刀,有一次拿来砍肉,也许是天太冷的原因,一刀下去,冻硬的肉上不过一道白印,刀顿时变成两截,可把我心疼坏了。

一件是吃肉。蒙古族战士吃肉时刀背向外,刀锋向内,顺骨内剔,很斯文、很讲究的就把肉吃完了,而且剔干净的骨头放得整整齐齐,让你感到这简直就是艺术!蒙古族战士斯琴,放马回来到炊事班吃饭,连队锅里煮着一锅羊的头蹄下水,人家不慌不忙取出两个羊头开始吃,吃完后,羊头变成了一堆羊骨头,码得整齐,吃得干净,而他身上、嘴上都是干干净净的,让人叹为观止。我也很有福气,吃肉时每每有一个叫巴音门德的蒙古族副班长帮助挑肉,他总是能挑出最好的部分让我吃。我还最爱吃用羊肉汤做的肉粥,真是太鲜了!小战士们比我厉害,大多数人上去就是满满一大碗肉。连队也很有意思,吃肉时,只做一锅大米饭,其他什么菜也没有。大家先吃肉,然后是肉汤拌大米饭,吃得满嘴流油才罢休。即使这样有些人还要把肉拿回去,放在班里的炉子上烤,然后再吃。现在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年轻人就是这样,吃得快,饿得也快。

一件是骑马。在边防连队骑马出去值勤是享受。那时我在303哨所,大家的马都是相对固定的,我是排长有两匹马,一匹白色的以速度见长,一匹红色的以耐力著称。一次北京军区边防服务队到边防,我请他们给我照一张骑马跑起来时的照片,他们满口答应。我骑白马出场,一跑起来他们看傻了,说照不下来,速度太快了。

我们乘马出去一般都不会少于20公里,到达位置后有时采用隐蔽观察的方式,这时把马绊起来,马可以自由吃草,短距离溜达。我们则隐蔽起来。中午时大家拿出带的各种罐头和压缩饼干,喝点水就算吃饭了。返回时最有意思,马通人性,它知道你要回去了,走起来特别快,一不小心它就跑起来,结果经常演变成赛马。返回后一般要溜马半个多小时,大家都会把鞍屉放在马背上,防止马出汗后着凉。遇到紧急情况需要长途值勤时,很多人会时不时的给自己的马弄点吃的,马也很认人。

在边防连队也会经常会遇到一些和马有关的小情况。有一次挂马掌,战士斯琴去抓马,他先是随着马走,突然一伸腿,一家伙就把马摔在那了,动作干净利落。事后我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他说就像摔跤,看准了一伸腿,把马前腿别住了,然后顺势就是一个抱脖,把马头抱住侧压,马也就倒了。抓圈起来的马也有绝招,马跑着,他从边上过去,手疾眼快抓住马尾巴就势往边上一甩,马就倒了。别看说的挺简单,做的确实太精彩了。还有出去遇到大群黄羊、遇到盘羊或是野兔了,那时全看班长或是排长了,一般情况下都会一展骑术,热闹一番,有时还会打两枪。

现在到骑兵营时,看到马还是很有感情的,会想到当年在团泊洼,与马彦琪、张建进、沈根荣、王大明一起骑马的时候。想到当年乘车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遇到一组骑马巡逻兵时,我和八团团长下车跃然上马的情景。

还有一件是站岗。边防连队站岗不是在大门口,而是在26米高的铁架子上。平时用高倍望远镜可以看清楚10公里左右的范围,遇到机会可以看到狼追马群,看到老鹰抓狐狸。我有一件很引以为自豪的事,那是一天早上大约5点左右,我看见一个蒙古兵骑着马在边境上转,旁边有一群骆驼。按照我的判断这是一群蒙方的骆驼,而且已经越境了。这家伙可能是蒙方放牧的战士,想过来把骆驼赶回去,显然他在犹豫。过了一会儿,这家伙打马冲过来把骆驼赶了回去。我判断他越境了,此时我距离边境线大约9公里。报告上级之后,我领着人到现场去查踪迹,还真准,这家伙越境纵深也就60米,连负责调查的机关干部都惊讶,连连说你看得还真准!

26米高的铁质望架坐落在敖瑞呼都格附近的1151高地上,遇到刮风天,风声响,架子晃。但我们这帮子人根本不在乎,每天上架子好几次,有时还比赛谁上得快。我们掐过表,一般速度十多秒就上去了。晚上天气好的时候用高倍望远镜看月亮,那也是一绝,真的非常好看,会引起很多的遐想。遇到天气由晴朗转多云时,云层低垂,月光散乱,整个草原活生生的就像一幅恐怖世界。好在大家都是年轻人,手上也都有枪,也就不怎么怕了,更多的还是感到新鲜。有时刮大风,大到竟然把野马和黄羊刮到我们的院子里来。

那时上面来了人,我在哨所时的报告词通常是这样的:报告领导,303哨所集合完毕,实到11人,哨所有马24匹,狗8条,猪两口。请指示。而每次报告完我都想笑,因为这报告词是我独创的,虽说不太正规,但效果不错,从来没有人对此提出过异议。道理可能也很简单,很多人会觉得这几个人在这挺不容易的,好不容易来一趟,批你一顿也没意思。

现在条件不一样了,边防一线连队到处是保温观察哨,中空玻璃,楼房。但我还是很难忘却那时的连队,那时的哨所。

(作者为巴彦淖尔军分区司令员)

猜你喜欢

越境哨所骑马
绿荷
“越境”的中国文学
夫妻哨
夫妻哨
拍脑瓜
十二个宝箱
詹娘舍的三位“亲人”
“越境”的场所
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