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李清照词的意境创造

2008-08-23

中州学刊 2008年4期
关键词:音律李清照意境

王 令

摘要:李清照词前期清新爽朗、婉约隽秀,后期悲愤苍凉、沉郁凄怆,达到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在整体上她的词以女性独有的柔情、敏感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意境。她所创造出的意境给人的美感是多方面的,既有感情表达的情景交融,又有词的精巧和谐的形式;既有栩栩如生的形象塑造和深刻含蓄的情感表达,又有富于美感的音律。

关键词:李清照;意境;音律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4—0214—02

收稿日期:2008—05—21

作者简介:王令,女,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院长,高级政工师。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人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作内容写愁的较多,前期生活悠闲舒适,多写闲愁;后期背井离乡,国破家亡,境遇悲惨,流露出对国土家园的怀念,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她的词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她论词强调协律,崇尚高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词以女性独有的柔美,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意境。

一、感情表达的情景交融

李清照的词被推为“婉约之宗”,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在词中她选择的意境特别独到,具有立体感,景中含情,情现景中,她善于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这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或清新明丽或庄重典雅,都是通过情景交融的笔墨渲染出来的,显示出作者不肯趋于软俗香媚的典雅词格。同时,她学习柳永善于白描和叙事的长处,加以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使人物紧密联系环境,不忘在物我交融中刻画出人物跌宕起伏的内心世界,构造出她特有的意境。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①李清照赋予作品中的自然景物以活的灵性,词人有时将它们引为自己的红颜知己,有时把花当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友人。词人写到人老春暮,心中伤感“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人把流水当知音,用柔情、多情、顺从的流水表现对爱的单一,对相思的痴念。在她的词作中,春花流水均有情,自然万物皆有意,陪伴愁苦灵气的词人,衬托出词人孤独无依的心理和对韶华易逝的感慨。在《渔家傲》中,作者借仙境来表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境界,这情景交融的意境是那样的美,可是对李清照本人来说又是那样的无奈!

李清照词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无论是清新明丽的、还是庄重典雅的,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词人在生活和社会中对美的执着追求,词人用巧夺天工之笔,创造了她独特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二、精巧和谐的形式和富有美感的音律

李清照的词不但具有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而且形式精巧和谐,富有文学的音乐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指出:“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中不仅严格遵循这一原则,而且在此基础上也有所创新。

李清照喜欢在词里用叠字、叠句来增强词的音乐性。如“知否,知否”,“浮槎来,浮槎去”,“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等句子大多同句重叠,或是改换两个字,但字数不变,因而音调和谐,句式整齐,语言流畅,节奏轻快,既淋漓尽致地表达词人情感,又合乎词的格律,极富音乐美感。

再看其《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曲调原本韵脚押平声字,调子也比较舒缓。而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使词的节奏由舒缓变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开篇即以三句一连串的叠字起势,14字奇迹般地表达了其悲切哀愁的心境,可谓开篇不凡。宋人张瑞义云:“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又有人赞叹“出奇制胜”(《两般秋雨奄随笔》)、“造语奇隽”、“奇笔”(《白雨斋词话》)②这14个字取得了出人所思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达到了“复而不厌,迹而不乱”的艺术境地。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李清照写词时对和谐的形式追求,而这又恰巧给了我们无限的意境美。音乐的节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心境的节奏,音乐的舒缓亦是心境的舒缓,心境的烦躁亦是节奏的急促。李清照词音乐美的特性也正是作者不同心境的写照。她的词作以自己特

有的方式在表现自己心境的同时,也展示着词作的音乐美。

三、栩栩如生的形象塑造

文学作品必须有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惟其如此,才能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李清照词的抒情既抒词中之情,也抒自家之情;既在词外,又在词内。在《漱玉词》中,几乎每一首词作,都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个性独具又与作家本人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一致相融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实现了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超越。在她的笔下,不论是活泼可爱的少女,还是失落寂寞的寡妇,都各有特色,别具匠心。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的上片就给我们刻画了一个青春亮丽、天真纯洁的少女形象。其中“慵整”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把少女荡秋千后极度疲劳,双手麻木,懒得活动的神情尽情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露浓花瘦”这一美妙意象同“薄汗轻衣透”的少女形象两相打通。露浓似喻少女的轻汗,花瘦似喻少女的姿影,花和少女一而二,二而一。词的下片写少女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想动弹,突然客人来了。“薄汗轻衣透”的少女,未免感到自己这副“露浓花瘦”的样子有点失态,慌慌张张地穿着袜子含羞躲开,头上的金钗也无意中悄然滑落。然而这位少女又不是一味地惊慌失措,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展现了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能大胆地见。“却把青梅嗅”是一种有意无意掩饰自己的娇羞和心事的绝妙情态。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的惊诧、慌张、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寥寥41个字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其他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刻画了一个感情细腻、爱花惜花的清丽优雅的青年女子形象;“风住生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刻画了一个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的打击后,身心疲惫、满腹忧愁、无依无靠、憔悴不堪的寡妇形象。

四、含蓄深刻的情感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历来特别讲究含蓄。李清照被称为“婉约之宗”,其词自然以含蓄取胜。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所描绘的情景无不渗透自己的心情,从而情致绵密,意味隽永。

李清照善于写愁,对愁作了生动的描绘。她笔下之愁有长度:“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萧》);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有速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通过对刹那间脸部表情变化的描写,将内心无形的无法抑制的绵绵情思传神地表达出来,这些都是其含蓄隽永之作。南宋末年爱国词人刘辰翁在《须溪词·永遇乐序》中说:“读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雕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李清照对词的意境的成功创造,使她写出了很多好的作品,也为她赢得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在整个文学史上,李清照的成就和地位甚至可以与屈原、陶渊明和杜甫相比肩,而在词史上的地位,与苏、辛不相上下。胡云翼《宋词研究》说:“只有这位女词人李清照,在宋代,虽则是词人济济的宋代,而她的作品虽拟之与极负词名的辛弃疾、苏东坡,也绝不多让。有人称清照词为婉约之宗,更有人说李清照是北宋第一大词人。”③郑振铎对李清照的评价更高,认为:“像她那样的词,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绝对不能追得上的。”④

注释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8页。②刘瑜:《李清照词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92页。③胡云翼:《宋词研究》,中华书局,1926年,第131页。④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505页。

责任编辑:绿叶中州学刊2008年第4期元代诗经学刍议2008年7月中 州 学 刊July,2008

第4期(总第166期)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No.4

猜你喜欢

音律李清照意境
中国新诗格律研究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听美之音律,奏人生华章
点绛唇
中日两国谚语音律的比较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