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疾病困扰人类

2008-08-11

资治文摘 2008年3期
关键词:西方人心理医生心理疾病

艾 妥

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21世纪的“精神病时代”。

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21世纪的“精神病时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4亿人受到各种精神疾病的困扰;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至40%的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的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率仅为9.5%。

国外心理学家曾把心理问题比作精神上的“感冒”。有专家指出:中国有70%左右的人属于精神“亚健康”,正陷入一场“集体感冒”之中。

心理疾病溯源

按照心理学理论,“人人都可能产生心理问题”,每个人都必然会在某些阶段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心理不健康,尤其是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心理问题。

越文明,病越深。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对人类的要求也越高,其欲望也就越强,人类的心理压力就越大。不少心理医生都说,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往往不是那些看上去喜欢吵闹或爱哭啼的人,因为他们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把负面情绪进行了宣泄。而那些在生活或工作中看上去最正常的人,不少却有着明显的心理冲突,尤其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自我要求高的人。

中国人的心理疾病之所以迅速凸显,主要是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分化的烈度、速度、强度和广度均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给人们传递出一系列巨大压力,各级的腐败、各行各业的不公平、贫富悬殊拉大等现象,导致人们心理严重失衡。

中西文化的不同态度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治疗心理疾病多采用的是“中医疗法”:儒家讲究自我内省反思,不提倡交流;佛教追求“悟”;道教提倡“参禅”。封闭性的文化导致了封闭性的国民性格。面对心理疾病,历来讳疾忌医的“中国病人”高度强调内功和忍术,更愿意寻求亲人朋友的理解和意见,要么喝酒解愁愁更愁,要么采用非健康方式发泄,要么随其自然发展成精神疾病甚至自杀。

在以前的几代人还可以靠觉悟、修养来维持讳疾忌医的局面,但现在已经颇有西方观念的年轻人,尤其是“80后一代”,可是没有前辈们的内功和忍术,剧变的现实使他们成为心理脆弱和心理多病的一代,但又在讳疾忌医上与前辈们惊人相似。某所全国重点中学的一名优秀学生说:“学校里有心理辅导室,但因为同学歧视的目光会造成更大的压力,所以绝对不会去。”一著名大学的学生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很多学生认为心理上有疾病是可耻的,因而不愿主动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此外,社会上对心理医生也另眼相看。一位心理医生就说:“别人认为我们是怪人,而且明显有同情可怜我们的成分。”

相对中国,西方人对待心理疾病就坦然多了。欧美国家普遍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在内心世界无法均衡的时候,可以向神父或心中的主倾诉,早期的心理咨询也就从宗教机构转化而来。

西方人普遍以接受心理治疗为家常便饭。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Nossrat Peseschkian 指出:那些自认为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者,而心理健康者正是那些敢于面对心理问题的人。当代美国人形容说:“美国成功人士的臂膀是由两个人扶持的:一个是法律顾问,一个是心理顾问。”法律顾问帮助美国人获得各种现实资源的保障;而心理顾问帮助美国人达到内心与外在的和谐。

当今美国公民接受心理咨询如同吃一顿麦当劳那样自然简单,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与富有的象征,每一个中产阶级的人士都有自己的心理顾问,美国人连拔牙怕疼,都要先找自己的心理医生咨询。

西方人更怕自己的领导人心理出异常,总统的心理状况都不能成为隐私。从1972年开始,美国政府就特别设立了“总统心理健康委员会”作为白宫办事机构,专门为总统提供心理咨询,以便他能更好地为美国服务。在“拉链门”新闻最张扬的日子里,美国人连克林顿服用“百忧解”来缓解压力都了解得一清二楚,老布什因竞选总统失败,接受了足足两个月的心理治疗。难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舒尔兹称美国人是世界上“最自信、最讲究实际的人”。

中西方的心理疾病在表现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中国人最容易苦恼的是具体的事情,而非本源问题,即使归纳到最后,也是一个“我为什么不能和别人一样?”这样很实际的问题。而西方人却更容易聚焦到本源上,最大的问题往往是“我怎么变得和别人越来越一样,真正的我在哪里?”

急需“心灵鸡汤”

要治理心理疾病,首先要大力治理病源。但是治理病源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心理病源要彻底根除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的发展总是要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的,在人类的前进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永远伴随我们的,心理疾病的发生是不可能避免的。

其次,要树立有病正常,看病应当的观念。让心理咨询和治疗就像到餐馆就餐、到音乐厅欣赏音乐一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时尚和必需。

政府及社会要积极推动心理健康体系的建立。在美国,政府强制企业为员工的心理健康买单,心理咨询费含盖在个人医疗保险中。在中国,目前看心理门诊是自费,不少人难以或不愿承担。若要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心理健康问题,政府有必要在医保政策上进行调整,让更多患者看得起病。

在求助于心理健康保健和治疗的同时,更需要人们用以下方法自救和预防:

树立人格和理想。爱因斯坦指出:“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往往依赖于人格上的伟大。”良好的人格促使人超越自己,进而延年益寿。

自制心理健康“营养素”。这里的“营养素”包括爱、善意的批评、坚强的信念、宽容、善待挫折等。

(摘自《海外文摘》200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西方人心理医生心理疾病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所谓失败
所谓失败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更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