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影中的管理遐思:从2007三大国产影片看管理

2008-08-11惠正一王立伟

资治文摘 2008年3期
关键词:裕民青云团长

惠正一 王立伟 郝 倩

《集结号》:领导者的执著

◎文/惠正一

战火纷飞的岁月,生与死,往往只在一瞬间。

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空前惨烈。九连连长谷子地从三团团长那里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

于是在一座废弃的旧窑场里,在敌我力量对比的巨大悬殊下,47名战士奋勇厮杀,并期待着那一声能左右生死的号声……

连长谷子地是九连唯一一个活下来的人。而寻求当年的集结号之谜成了老谷余生的追究。多少年后,在刘团长的墓碑前,当年的“司号员”道出了真相:在团长刘泽水的授意下,并没有吹响集结号,以牺牲九连为代价保护了大部队。

在谷子地领命出发之前,刘团长曾经和他有一段看似平常的闲聊,两个人是同一个部队出来的,“就剩我们两个了。”团长一声叹息道出了两人的宿命。

刘团长最终也走向他的宿命。在朝鲜战场上,由于电台炸毁,无法得到撤退的命令。没有命令绝不撤退,坚守阵地直到子弹横穿腰际。

从军事实践中读出管理门道,在现代社会已非新鲜之举,《集结号》也可如法炮制。刘团长和谷子地若是在今天,都有成为成功领导者的潜质。当然,战争年代的故事有其特殊的背景。刘团长让谷子地和九连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英勇献身,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然而在战争年代军令如山,一旦踏上战场,就等于准备随时献身。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团长也许无可厚非,他和谷子地都是尽职的军人。

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刘团长选择了正确的人:谷子地。刘团长和他一个部队出身,对谷子地的秉性知根知底。而在把任务交给谷子地的时候,刘团长毫不吝啬地满足谷子地提出的军需要求,并且一反常态地给了半条香烟。然而在增员这一点上,刘团长却“一毛不拔”。也许团长不想让更多的战友牺牲,也许真的拨不出人……在这一刻,面对谷子地的恳求,刘团长没有心软。

选对人,是成为领导者必备的素质,这一点刘团长做到了。大部分领导都有狠心的一面,优柔寡断往往难成大事,这一点刘团长也做到了。

作为一个连长,谷子地也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敌军压境前从容抽烟,为节约弹药精确计算时机,在二斗误踩地雷时的镇定,以一句“前车轱辘转后轱辘不转斯米达”冒充朝鲜话与美国大兵机智周旋。他的镇定和临危不惧使他成为冲锋陷阵中指挥者的不二人选。

同样,在商战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成效,面对强敌如何不自乱阵脚,这些对领导者的决策都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在决策之前,领导者首先需要的是一种镇定从容的心理素质。

面对刘团长在增员方面的“一毛不拔”,谷子地要来了和他曾一同关在仓库、“文质彬彬”的王金存。谷子地的宽容和理解,令王金存迅速在硝烟中蜕变。其实,大部分人都有待激发的潜质。

在快节奏的今天,不少领导对下属都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在领导的心中,优秀的员工必须能够迅速上手。其实只要有耐心和适当的引导,“胆小”的王金存也可脱胎换骨。若因其一次上战场吓“尿”便永远将其否定,也没有旧窑洞里的那个英雄。

当然,战场和商场不同的是,战场的决策直接关乎生死,对谷子地的狠心,令成功完成撤退任务的刘团长余生都生活在愧疚中。作为一个领导者,刘团长没有给他的下属应有的补偿。由于没有找到遗体,因此将九连全部战友定为“失踪”而不是“烈士”。这本身也许不是刘团长一人能左右的,他最终也只能在愧疚中闭上双眼。若不是谷子地的执著,47个生命也许会永远埋没在旧煤灰之下。而在为战友正名的过程中,谷子地过于执著,缺少了一份游刃。面对种种质疑和询问,他没有了战场上的从容心态,变得异常焦躁。总体而言他们都不完美,但是至少也是优秀的领导者。

《投名状》:领导者的契约精神

◎文/王立伟

太平天国运动,腐朽的清王朝受到震动。身为朝廷中人的大哥庞青云在战争中全军覆没,装死得以逃生。在逃难途中,一双将军靴暴露了他的身份,三弟姜午阳将其引荐给二哥赵二虎,三人歃血为盟,立下投名状。

从“兵”到“匪”,庞青云角色发生转变。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还要东山再起的计划,于是以摆脱魁字营欺压、获得粮草为由说服二弟、三弟为朝廷效力。

从“匪”到“兵”,庞青云率一干人马再次重回最初的角色。在舒城之战后,庞青云逐步赢回自己的权势,随后的苏州与南京之役,也均以胜利告终,庞青云开始回到权力的巅峰。

这也是悲剧的终结,一点一点暴露的背信弃义,让庞青云渐渐失去了兄弟情,他试图除掉所有的障碍,曾经是“匪”现在是“兵”违背军纪的弟兄、可能造反的太平军降兵,以及自己曾经歃血为盟的兄弟。

距离巡抚之位只有一步之遥,庞青云倒在姜午阳的刀下,而他身后,还有朝廷派来的刺客连连扣动扳机。

影片中,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人构成了一个团队,庞青云无疑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者。作为领导者,庞青云懂得审时度势,适当释放自己的野心。

他装死,为了他日东山再起;他杀弟兄,为了表明军纪严明;他抛弃自尊,向竞争对手要军粮;他杀兄弟,为了扫除做官的障碍。

这一切,最终为这个领导者换来了名利,加官晋爵,他即将登上巡抚之位。

庞青云有战略,他在时局不利的情况之下,敢于“赌”一把;庞青云有权威,他公然叫板,掷地有声一句“战场上只有一个头”为自己争下了地位;庞青云有战术,他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战场上每一步棋子应该怎么走,知道要用什么换取弓箭手的百步,最终取得胜利。

这些都是他作为团队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但从一开始,庞青云的野心就为他最终的结局埋下了隐患。作为领导者,他并没有契约精神,虽然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就与赵二虎、姜午阳签订了“合同”,但他并不相信这个合同能够真正地被履行下去。

姜午阳被庞青云告知,“我不相信投名状,我相信的是你和二哥。”这公然违背契约精神的宣言,实际上暴露了庞青云的真实想法,契约是一个摆设,是不平等的,自己是可以随时违反契约的,愿意履行契约的人,就让他去履行契约,恰好可以为自己的计划出力。

在他的内心深处,与自己缔约的兄弟,也只是自己战略全局中的两颗棋子。

大臣一句“庞青云是个人才,可惜他不懂为官之道”,为庞青云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而旁人直白地指出赵二虎对庞青云的公然叫板,更让庞青云内心纠结成一团。

他在薄冰上缓慢行走,并吐出真言,说自己如履薄冰。此时抽丝剥茧,一个领导者最终的决策已经悄然浮出冰面。

庞青云的选择是排除政治上的异己,放弃投名状,扫除自己前进道路中最大的障碍赵二虎。这让他将自己逼上了背信弃义的道路。

直到最后一刻,赵二虎和姜午阳仍然没有放弃诚信,他们坚守契约,而领导者庞青云,则因为放弃契约,被自己的欲望和野心杀死。

从某种角度而言,领导者的契约精神决定了其事业是否能够基业长青,那些遵守契约精神的领导者,虽然获得的是短时期内的委屈和不平,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契约精神往往是永续经营的重要基础;那些漠视契约精神的领导者,虽然能够获得暂时的业绩,却很难达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色戒》:一个人打败一个团队

◎文/郝倩

李安所精心打造的整场大戏,是在说一个“卧底”的故事。这其中,最重要的雇员,就是王佳芝,无非是在生意场上光怪陆离的刺探信息的手法,在《色戒》中被一个“色”字全盘包揽罢了。

“快走。”这是王佳芝对易先生说的最后一句话。此时,看得出王佳芝眉眼中交织着愧疚、伤感、心痛,甚至感激。她在最后一刻“倒戈”了,原本一个大好的暗杀机会终告失败。

没人去热议王佳芝为何在最后一刻“倒戈”,并导致正常行动的失败,也没有人去谴责老吴。事实上,就是老吴本身也知道,王佳芝是唯一可以打入他竞争对手内部的重要棋子。但是这枚棋子,他并没有用好。如果这是两家企业的残酷竞争,那么老吴原本可以因这名重要员工反败为胜,并最终获取商机。但是,他在关键的时候失去了这枚几乎是唯一的棋子,成了一个失败的教条主义管理案例。

通过暗中的观察,以及帮助一家小公司收拾烂摊子,老吴最终获取了邝裕民这支小部队的信任,并收购了这家小公司。这其中的前提,是老吴与邝裕民一行人拥有同样一个竞争对手,他们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但是王佳芝,作为一个关键员工,一进入老吴的管理团队,便受到邝裕民和老吴的双重管理。而老吴,显然认为没有必要与这位女下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从头至尾,他只用“忠诚”二字来要求员工绝对的服从。这种强硬的管理,对于邝裕民也是如此。

如果将王佳芝参与的暗杀行动比作两间大公司之间的信息刺探,那么作为“卧底”的王佳芝,并没有受到组织在感情上的关心。她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忠于组织的人,甚至当老吴让她完全抛弃自己的身份,成为一个虚幻的“麦太太”时,她一口应承。

王佳芝这枚棋子,有着浓郁的理想主义情结,爱看电影,会被电影情节感动得泪流满面;爱表演,甚至将自己的这份工作看成一部演出,而沉溺于此。这是她的优点,也是老吴公司的其他员工都不具备的。

老吴的“公司”,拥有快速的反应机制、优秀的员工配备,以及相当成熟的管理、策划队伍。这一点,从其对“麦太太”这个卧底精密的身份设计中可窥一斑。

最初的员工入职培训是琐碎而实用的。老吴和邝裕民都发挥了领导应有的作用,他们设计出了一个非常完美无缺的情报人员。

但是,对于王佳芝的培训仅止于此。这些培训都是必要的技能,不涉及到“团队建设”,也没有一种组织的归属感。不仅如此,老吴也没有给王佳芝最基本的信任,他烧掉了王佳芝给父亲的信。似乎从一开始,王佳芝这个举足轻重的重要雇员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还需要承受巨大的业绩压力。

在最初的信息培训之后,王佳芝需要独自承担一个“大案子”。组织上的帮助,仅止于提供金钱,而王佳芝在最初的信息刺探中也是表现得十分兢兢业业的。她具有一名优秀雇员的职业素养。

这是一份需要在两个组织之间周旋的工作,对手十分强大,一个女员工势单力薄,要打入对方内部,并充分获取信任。但是在工作中,她连一个与组织上的沟通渠道与空间都没有。老吴,从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在第一次受到易先生性虐待之后,王佳芝终日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一个人承受工作的巨大压力;之后,当王佳芝真正打开易先生心房的时候,她的工作令老吴满意,但是此刻,她的心理压力越积越大,她甚至对自己接下来该如何工作十分困惑。她甚至用自己的方式告诉老吴她有多痛苦,因为在一个“无间道”的工作环境中,她已经感觉到自己逐步被对方所控制,又不知道怎么办。她亟须理解与指点。

“他不但要朝我身体里钻,还要像条蛇一样地,往我心里越钻越深。”王佳芝说这句话的时候异常痛苦。

这时,本应该是王佳芝与组织充分沟通的时期。而作为老吴来说,适时地开导员工,并给予适当的培训,也是可以的。

但是,老吴显然很惊诧于员工提出这样的问题,他无法理解王佳芝的心情。他一声怒吼,然后甩手而去。让这个原本已经承受巨大压力的女员工更加无所适从,导致其在关键时刻乱了方阵,整场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老吴这种要求员工“忠诚”的完全教条主义的管理风格,对于邝裕民和王佳芝都是如此。

在此之前,王佳芝的直接领导邝裕民,已经感受到了下属所承受的压力,他试图说服老吴:“她答应负责引诱姓易的,她已经做到了,现在该是我们行动的时候了。”

强势的老吴不仅对王佳芝怒吼,还对邝裕民怒吼,他告诉邝裕民“不要告诉我什么时候应该行动”。最终,这种强硬只能让邝裕民也闭嘴,不再给出不同意见。虽然事后证明,邝裕民是对的。

没有绝对的忠诚,只有清风化雨的沟通机制、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出奇制胜。

有人说这是易先生的“鸽子蛋”钻戒在驯服女人方面发挥了作用,就如同如今生意场上用钱收买一样的简单。但是仔细分析看来,“鸽子蛋”与“怒吼”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这可能才是王佳芝“倒戈”的关键所在。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1月4日)

猜你喜欢

裕民青云团长
周裕民
毛泽东:匡裕民受了一惊,蒋介石丢了一县
荀子的经济思想
代表团团长、预备会议
抢亲
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研究
谁给谁翻译
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