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爱无言

2008-08-05张红艳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7期
关键词:史铁生儿子人生

张红艳

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总有一种背脊发冷、心头发热的感觉,我敬重身残志坚、发奋有为的史铁生,更钦佩那位朴实、聪慧、坚强的伟大母亲。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散发出母爱的光辉,犹如春日的阳光,温暖你冰冷的心田,照亮你人生的希望;这篇文章里更充满着一种母爱的力量,犹如冬夜里的火星,激活你沉睡的梦想,燃烧起你青春的激情,扬起你理想的风帆。母亲,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个体,以她的不幸和苦难,以她的聪慧和刚强,以她的无言和至爱,为史铁生,也为我们演绎出一曲人生悲壮而辉煌的生命强音!

(一)朴实而深沉的人生大爱

生命如歌,生活如水,平平淡淡才是真,于无声处有大爱。读《我与地坛》,对母亲的感知和理解又一次印证了此语的深刻内涵。史铁生以凝练、沉重的笔触冷峻而平缓地向我们描述了艰难困苦中的母子情深;看似平实朴素的文字,司空见惯的材料,却渗透了作家的心血,凝结着这位毫不张扬却意志坚韧的母亲深情。读着读着,我分明感受到了有一颗心在跳动,有一股热血在沸腾,有一份激情在燃烧。那些“仍站在原地”的深情凝望,那些将心比心的深切理解,那些焦灼不安的徘徊顾虑,一个姿势,一副表情,一份感受,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史铁生,依靠自己平常的细心观察,带着强烈的感情,感受到什么就表达什么,他被什么情景感动了就如实地抒写这份感动。我愿意把这些文字看成是一尊母亲的雕像,简单而沉默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焦灼而炽热的心。母亲站在小院里,却沉浸在看不见我的世界中,专注而深情,思念而焦虑。她想送我却又不能送我,她只能用这种方式,用站立不动的姿势,用一如既往的凝眸,用深藏不露的牵挂送我,送我到我想去也只能去的地坛,可我,纵然想走,又哪能走得出母亲的目光呢?纵然想飞,又哪能飞得出母亲的星空?史铁生告诉我们,母亲的目光就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照亮你前进的航标。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这些文句像绕口令,又像是捉迷藏,可是叫人高兴不得,激动不起来,我体验到了一种酸心的悲凉和焦灼的挚爱。我更读到了一份无奈,一份尴尬,做儿子的“我”既自伤自悼、困惑茫然又自责自省,愧对母亲,做母亲的既焦急忧虑、心神不宁又强作镇定、克制自己。爱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表达对儿子的爱也是自自然然的,可是,母亲却以一种艰难窘迫的形式来表达这份满怀忧虑的爱。一个找一个,一个看一个,一个躲一个,多么沉重而痛楚的牵挂啊!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苦难时期的母亲,情有多深,心有多苦!这重复多年的无声行动中,所压抑的是痛心的焦虑,而显露的则是母亲对儿子的理解。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我读着、读着不由得潸然泪下。这些看似平常,实则沉重的话语太伤心,太动情了,它直逼我们的心灵,触动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知道:有一种爱超越生死,刻骨铭心;有一种爱血浓于水,动人肺腑。人们常说,一个人的痛苦分给两个人来承担,那么,这种痛苦会减少一半。我要说,对于母子二人来说,儿子的痛苦分担给母亲,母亲就会加倍的痛苦,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她情愿儿子能活下去自己去死也行,儿子是她的惟一,儿子是她的至爱,儿子的重要已远远超过了她的生命。这样的母亲,忧心忡忡,心力交瘁,注定是活得最苦最累的,也正是这种艰辛苦累铸就了母亲的伟大和崇高,闪烁出动人的光辉。

(二)智慧而深刻的人生启迪

读《我与地坛》,我隐隐约约地意识到史铁生实际上在为我们描绘他的人生历程。如果说地坛这个古老荒园是一所历经沧桑但仍焕发出生机活力的大学的话,那么,“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幼稚懵懂的学生,而母亲则是我人生中的启蒙老师。母亲给予了我爱和勇气,给予了我坚强和幸福。我们也可以从散文中的一些片段和场景描写中体察到母亲思想的智慧和深刻。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想些什么……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俗话说,天上太阳大,地上母亲大。而做儿子的“我”实际上就是母亲心目中的太阳,现在这轮太阳愁云惨淡,黯然失色了,这对母亲该是何等强烈的打击啊,拯救残疾的儿子和儿子伤残的心灵,就成了母亲重要的使命。她充分理解儿子的处境和心态,并懂得运用一种智慧的方式去呵护儿子。不做不该做的事,不问不该问的话,小心翼翼,默默无言地呵护儿子那颗敏感而破碎的心。人总是这样,一旦自己身陷困厄,惨遭不幸,有人关心和照顾自己,而且这种关心和照顾愈是热情、周到便愈让人感到自身的不是和不安,只有施爱者关照对方但又不让对方觉察,尊重对方又不让对方感到自卑时,这份关爱对于受难者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母亲洞察儿子的内心世界,真可谓费尽心机,着实不易啊。

“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个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反正我不能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母亲的用心良苦。她既想让儿子出去又担心会发生什么,既关心儿子的现在又忧虑儿子的未来,夜以继日,循环往复,母亲在空落和不眠中熬过了一天又一天。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这种苦难并没有击垮她的意志,毁灭她的思想,反而使母亲更加坚强而理性。她懂得需要给儿子独处的时间,需要给儿子一个过程,需要给儿子一个独立的未来。用一颗心去呵护另一颗心,给儿子一片思想的天空,生活的翅膀才坚硬;给儿子一座成长的荒园,生活的脚步才坚实;给儿子一条曲折的道路,生活的意志才坚强。让思想超越伤残,让灵魂接近高贵,儿子才是一个真正快乐、幸福的人。相反,越俎代庖,事无巨细,关怀备至,只能是剥夺了儿子成长的权利和成熟的机会,那才是母亲可以预见的真正悲剧呢!母亲不是哲学家,但她通晓朴实的人生哲理,并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些哲理来影响儿子的人生道路,这正是母亲深刻过人、智慧超群的地方。

对于儿子的未来,母亲也有自己的设想:“她又确信一个人不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儿子不幸福,母亲也不幸福,两个不幸福的人相依为命,惺惺相惜,用心用力地寻找幸福,什么才是母亲心目中的幸福之路呢?从文中描述不难看出,是母亲用自己战胜命运的坚实行动,关心儿子而毫不张扬的爱和对儿子出自内心的理解与尊重来暗示儿子,人生一世,要经受得住命运的千锤百炼,要战胜困厄苦痛,摆脱伤残的羁绊,走出心灵的阴影,这样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母爱无言,深情无声,爱在行动,爱在理解,是母亲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抚平了史铁生遭受的巨大创伤,不仅使他走出了死亡的阴影,而且还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华夏中学)

猜你喜欢

史铁生儿子人生
打儿子
人生中的某一天
历时七年精心编纂《史铁生全集》出版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路过史铁生的情感世界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
独一无二的你
听史铁生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