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阅读训练(三)

2008-08-05钟霞梅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7期
关键词:宾客欧阳译文

钟霞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元丰类稿》)

1.文中欧阳公是________,韩子退之是______。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见其名义 见:表现

B.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滋: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怨恨

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殁:死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为记,见其名义②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①凡公与州宾客者游②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

C.①则其心洒然醒②徐察之

D.①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难遇也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急而后私仇也

4.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③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⑥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写欧阳公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公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公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曾巩散文平正周详而长于议论的特点。

C.作者指出欧阳公“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退之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公筑亭题名的用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6.用/给文中段落断句。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3题。

超然台记 苏 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饣甫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shú高粱]酒,瀹[yuè煮]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东坡全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背湖山之观 背:背靠着

B.始至之日,岁比不登比:连续

C.美恶之辨战乎中中:心中

D.而吊其不终吊:伤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②皆以美于徐公

B.①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余既乐其风俗之淳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②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

B.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

C.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D.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正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

B.第二自然段说明人们从“求福辞祸”的愿望出发,反而得到“求祸辞福”的结果,一是因为人的欲望无限,但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东西有限;二是求福辞祸、取美去恶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斗争过程;三是在这种选择中,人心“游于物之内”,必然受物的支配和蒙骗,所以往住得到相反的结果。

C.第三自然段先叙由杭到密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怎样超然自处,优然自乐;再写修葺旧台和登台眺望的感慨;最后具体写超然台上游息宴饮的快乐。

D.全文前半记叙、议论,后半才写景、抒情,逐渐说到超然台,然而全篇洋溢“超然”之情,文章构思很独特。这篇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清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给文章最后一段断句。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附参考答案:

1.欧阳修、韩愈

2.B(滋:滋生、蔓延。)

3.C(C 均表修饰关系;A以: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原因;B、焉:兼词,于此/代词,什么;D之:助词,主谓之间/助词,的。)

4.B(①“其心洒然而醒”是“乐”的实质;②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可知这不是“公之乐”; ③④由“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可知均是“公之乐”; ⑤写同游者的“喜”与“幸”; ⑥是写“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的人。)

5.C(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错。)

6.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7.(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

(2)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3)我们的国君在上能悠闲而无为而治,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自给自足,没有怨恨。

(4)而我又可以凭借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8.A(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选取的义项的判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单音节词语。A“背”在文中是“背离、离开”的意思;其余三项均符合语境义。)

9.D(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第一句中“以”是连词,翻译成“因为”;第二句中“以”为动词,翻译成“认为”,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B项第一句中“之”是助词;第二句中“之”为代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C项第一句中“其”,是代词,翻译成“它们的”;第二句中“其”为作语气副词,翻译成“多么”,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D项两句中“焉”都是句末语气助词,用法完全相同。)

10.B(此题着重考查古今词语的含义的辨析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B项中的“反复”是动词,可译为“反复不定”,现在的词性是副词。)

11.D(此题是针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前三项正确,D项中“全文前半记叙、议论”的说法有误,全文前半只有议论而无记叙。)

12.(1)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外物却是有限的。

(2)从台上向南望去,是马耳山、常山,它们忽出忽没,时隐时现,若近若远,也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

13.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中)

猜你喜欢

宾客欧阳译文
我家的健忘老妈
宾客付钱新娘陪舞
名利如“宾客”
名利如“宾客”
弟子规
筋斗云
热闹婚礼季,如何在宾客中脱颖而出?
弟子规
弟子规
欧阳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