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信:在盔甲背后

2008-05-14林贤治

杂文选刊 2008年6期
关键词:左联周作人书信

林贤治

作为一种文体,书信有它的特殊性;正如日记一样,带有一种隐私性质,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作者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就拿鲁迅的书信来说,其中有部分内容,在别的文体中便很难见到,例如对人际关系的态度,对于左联的态度,等等。因此,这些书信不但富于文学价值,而且具有文献价值;透过它们,可以进一步窥探历史幕后的文化运动的秘密。

鲁迅有一部公开的书信集,就是《两地书》。这是他同学生和爱人许广平的通信,出版时,并没有作什么改动,事实上,情书中的公共空间明显地大于私人空间。如果仅就私人空间观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变化,也是很有意思的。开始时,他出于师道,因应学生的提问给出诚实而又“世故”的答案,却拒绝以“导师”自居;当爱情关系确定之后。又不免瞻前顾后,不愿相爱的人为自己做牺牲;及至爱人表示牺牲的决心而给他“一条光”时,终于欣喜地表示“我可以爱”。又说是“置首一人之足下。甘心十倍于戴王冠”;沪上同居不久即北上省母,小别期间的那种眷顾体贴之情,真可谓极尽人间的温柔,展现了一个战士丰饶的精神生活和美好的人性内容。

对于兄弟。他是关怀备至的。周作人同他决裂之后。他仍然注意收集有关周作人的信息,尤其在日本侵华之后。他不满于周作人在政治上的退守,但是当左翼青年群起批判周作人的自寿诗时,却有辩护之意,先后在信中指出:自寿诗“诚有讽世之意”。“还藏一些对于现状的不平的”,并且反对趋同当局“卸责于清流或舆论”的做法。至于交友之道,他自己概括起来是“取其大而舍其小”,即注重大节。他是十分珍重友情的,在信中颇以一生能有几个朋友自慰;即便有朋友分道扬镳,也仍能以朋友的事业为念,如对林语堂,他在致曹聚仁信中说:“语堂是我的老朋友,我应以朋友待之,当《人间世》还未出世,《论语》已很无聊时,曾经竭了我的诚意,写一封信,劝他放弃这玩意儿,我并不主张他去革命,拼死,只劝他译些英国文学名作,以他的英文程度,不但于今有用,在将来恐怕也有用的。他回我的信是说,这些事等他老了再说。这时我才悟到我的意见,在语堂看来是暮气,但我至今还自信是良言。要他于中国有益,要他在中国存留。并非要他消灭。”如此念旧之情,感人实深。

由于鲁迅时时虑及中国的前途,所以,也便有了他同青年的广泛交往。他的书信大部分是写给青年的;而毕生的命运,可以说都与青年密切相关。他在信中说过,青年对他是可利用时则竭力利用,可打击时则竭力打击,悲愤之极时,还有过“退避”之意,然而,只要青年需要。仍然乐于被利用。三十年代初,他参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当时有议论说他是做人踏脚的“梯子”,他对此表示认同。他说:“中国之可作梯子者,其实除我之外,也无几了。所以我十年以来,帮未名社,帮狂飚社,帮朝花社,而无不或失败,或受欺,但愿有英俊出于中国之心,终于未死。”随后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同出于这种甘作牺牲的动机。

鲁迅与左联的关系,由来是一段夹缠不清的历史,有人加以歪曲的利用,有人则利用它再行歪曲。其实,略一翻查此间的书信,或进或退,为敌为友,界线是分明的。从1934年下半年起。他的书信开始不断出现“悲愤”一类字眼,见得出心情明显转坏。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局政治文化高压手段的加强,另一个原因是左联内部出现集权主义与宗派主义的倾向。他信里说是“横站着作战”,处境的艰困可想而知。对于党团书记周扬等,他称之为“元帅”、“工头”、“奴隶总管”,是极度憎恶的,然而,为了不使亲者痛而仇者快,只好采取隐忍的态度。1935年4月,他在给左联之外的两位青年作家写信时,再次以受伤的野兽自喻。袒露了“令人寒心而且灰心”的难堪局面。他一再退让,临到最后起而反抗,可谓“逼上梁山”。值得指出的是,他的“营垒中的反抗”,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具有“原型”性质,富于启示的意义。但是,这一意义长期遭到涂改和掩饰,至今仍然没有充分地显示出来。

即便如此,鲁迅无论生前死后仍然被攻击为褊狭、忮刻、险恶,有“党见”,有“领袖欲”,“要做偶像”等等。鲁迅根本不想做什么“盟主”,不要任何“纸糊的假冠”,对于自己,惟是争取独立自由的生存而已。他的关于辞谢诺贝尔奖金候选人提名的书信是大家所熟知的。他说他“不配”,“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对于一位朋友要他做传的建议,他明确答复说。他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他作传的,又说倘使像他这样平凡的人也可做传,中国将一下子有四万万部传记,可以塞破图书馆。如果说,鲁迅书信有一种特别的力量,首先是人格魅力。如此伟大、健全的人格,通过书信的表现,明显要比别样的文体来得直接而鲜明。

此外,就是语言魅力。鲁迅的书信语言很有特点:简约,凝重,柔韧,在白话文自由舒展、明白晓畅的基础上,着意保留古代散文的节奏音韵之美。这种味道十足的风格化语言在别的作家那里是没有的,比较鲁迅的其他文字,也都非常独特。

(选自《新浪·博客》)

猜你喜欢

左联周作人书信
失窃的书信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丁玲与《北斗》
不说穿
中国共产党以怎样一种领导方式推动了左联的成立
“左联”在中共意识形态建构中的作用
姚辛:穷尽一生为“左联”
周作人的后半生
鲁迅与周作人
“言而当”与“默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