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08-04-23王甫勤

大学教育科学 2008年1期
关键词:寝室聊天群体

王甫勤

[摘 要]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普遍、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寝室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寝室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美国东密西根大学管理学教授特布斯(Stewart L. Tubbs)提出的小群体互动理论认为,影响小群体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群体成员的相关背景因素以及该群体的内在结构因素等。大学生寝室群体是典型的初级小群体。研究发现,寝室人际关系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学科、年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大学生对于寝室的价值定位、和室友聊天的时间以及参与寝室公共活动的多少等。这项研究发现与小群体理论的结论十分吻合。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小群体互动;有序logistic回归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1-0084-06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寝室生活是大学生活中的基本单位之一,也是最有特色的生活单位。寝室不仅是休息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的重要场所,绝大多数学生都将在寝室度过大部分时间在本次调查中:有平均每天在寝室呆8小时及以下的同学占11.2%,呆8~10小时的占34.4%,10~15小时的占42.5%,15小时及以上的占11.9%.。因此,寝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普遍、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寝室人际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每一位寝室成员的心理健康。总体上,我国大学生寝室人际气氛良好,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较高(毛小玲等,2005;许传新,2005)。但是部分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例如,杨荣2004年对池州师专432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对寝室人际关系“很不满意”、“不满意”、“有些不满意”的累积比例约为31.9%,“有些满意”、“满意”、“很满意”的累积比例约为55.3%,“无所谓”的比例是12.7%(杨荣,2005)。包钅钅自从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有关大学生研究的文章越来越多。笔者运用“大学生”、“人际关系”、“寝室或宿舍”作为篇名从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01

根据表1可以发现,1999年到2006年发表的文章总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是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文章却非常

少,仅占文章总数的0.319%(核心期刊比例为0.312%),而关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的文章则是屈指可数。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十分必要。

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与小群体互动理论1.大学生寝室群体的特点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综述

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寝室群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寝室群体是一个典型的小群体,其成员人数一般在2~4人之间,成员之间面对面互动的机会和频率较大。第二,同质性和异质性同时存在。同质性表现在寝室成员在性别、年龄、文化素质、专业或年级方面基本相同或相近,由于长期在一起生活,还会培养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异质性主要表现在每个成员的文化背景、性格、生活习惯等方面。第三,群体的稳定性和开放性。稳定性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寝室成员将在一起共同生活、直至度过整个大学生活。另外,寝室群体在学校层面也一直是作为一个单位(cell)存在的,很多学校的学生工作处或者学生生活园区通常都会以寝室作为单位来组织学生活动,如“文明寝室”评比、 “寝室篮球赛”等等。开放性是指寝室群并不是一个封闭性(closure)群体,它占据班级或年级寝室网络中的一个位置,经常跟其它寝室交往互动,如建立“联谊寝室”等。

寝室群体的上述特点决定寝室人际关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国内部分学者有的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有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别指出下列因素对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有显著影响(或无显著影响)。

(1)性别。毛小玲等人的调查研究认为男生在人际冲突性和排他性两个因子上的总平均分高于女生,而女生则在人际和谐性和亲属性上高于男生,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杨荣的调查研究没有发现男女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包钅钅钅2.小群体互动理论及其模型

美国东密西根大学管理学教授特布斯(Stewart L. Tubbs)运用系统论方法对小群体进行专门研究,并提出小群体互动所谓小群体互动,指这样一个过程,群体的三个或三个以上成员交换言语的或非言语的信息,试图达到相互影响的目的(Tubbs,1988).的一般系统模型。如图1。模型包括三个部分,即相关背景因素(包括对应框内的六个方面)、内在影响(包括对应框内的十二个方面)和结果(包括对应框内的六个方面)。特布斯将这个模型当作一个开放式系统,小群体互动就是这三个部分因素的相互影响。背景因素先于群体存在,最先对群体互动产生影响。内在影响因素的不同也会对群体互动产生影响。结果对相关背景因素和内在影响因素产生反作用(Tubbs,1988)。根据该理论模型,仅就人际关系(结果之一)而言,人格、性别、年龄、健康、态度和价值等背景因素以及具体互动形式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差异性影响,如有效沟通、言语行为会促进小群体人际关系的改善,冲突则可能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根据特布斯的小群体互动理论,本研究认为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在于成员之间的互动情况,如沟通的时间、参与共同活动的多少以及是否发生冲突等。如果寝室成员之间沟通时间越久、互动的形式越多、寝室成员之间越是相互了解,对于不同的生活习惯越是能够接纳,或者将习惯、性格等方面不一致的方面拿出来坦诚地讨论、解决,而不需要憋在心里,就能够把寝室矛盾消灭在初始状态,不至于累积。而且,寝室成员之间进行的活动越多,越容易培养共同爱好,也可以增强友谊。因此,良好的互动能够改善寝室人际关系。相反,如果发生过矛盾,又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很可能会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寝室成员的相关背景因素也会影响寝室人际关系。

根据前述研究结果、小群体互动理论以及上述理论假设,本研究试图建立下列研究假设并加以验证:

(1)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来源地、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有显著差异。

(2)对寝室的态度或价值定位不同的学生,其寝室人际关系有显著差异。

(3)跟室友沟通时间越长的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越好。

(4)参与寝室公共活动越多对寝室人际关系越满意。

(5)跟室友发生人际冲突的学生比未发生冲突的学生,其寝室人际关系满意度要差。

因为大学寝室群体成员的年龄基本相仿,身体健康则都是入学体检合格的,因此这两方面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至于寝室成员的人格、生活习惯以及心理状况,由于测量相对复杂,所以在本研究中没有涉及。

三、研究设计与资料收集

1.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时间从2006年10月25日到10月30日。调查对象为上海市某重点高校所有在学生生活园区入住的本科生(四个年级都包括)。抽样方法:该校总共有60栋本科生宿舍楼,每栋楼都有5~7层不等。抽样的初级单位是每一个楼层。根据每一楼层的门牌号码按顺序排列从中随机抽取2个寝室,再从每个寝室随机抽取一个学生。

2.问卷设计

(1)因变量。寝室人际关系状况。采用十分制满意度测量法,即给出1个10分制的等级量表,最不满意为1分,非常满意为10分,让被访者选择。根据调查结果将其重新编码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五个等级调查结果显示均值为8.26,中位值和重值都是8,标准差约为1.53.因此将6分及6分以下重新编码为“很不满意”(1)、“不满意”(2)、“一般”(3)、“满意”(4)、“非常满意”(5).来代表寝室人际关系的状况。

(2)自变量。性别采用男女二分法测量,女生编码为0,男生为1;是否独生子女也采用二分法测量,是为1,否为0;来源地分为本地(上海)、外地大中城市、小城市或小城镇、农村四个类别,编码分别为1、2、3、4。家庭经济条件用家庭平均月收入来测量,分为1000元以下,1000元~3000元,3000元~5000元及5000元以上四个类别,编码分别为1、2、3、4;学科分为文科、理科和医科四个类别,编码分别为1、2、3;年级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编码分别为1、2、3、4;对寝室的定位分为“家一样的地方”、“情感交流、寻求支持和帮助的地方”、“娱乐的地方”、“学习的地方”、“睡觉的地方”五个类别,编码分别为1、2、3、4、5;平均每天与室友聊天时间,分为1小时以上,30分钟~1小时,15分钟~30分钟及15分钟不到四个类别,编码分别为1、2、3、4;参与寝室公共活动多少,先列举大学寝室生活的常见活动(如一起吃饭、聊天、玩电脑、k歌,去图书馆、上自习、逛街、洗澡、体育锻炼、上下课、大扫除,其它等),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转换为数值变量;人际冲突,测量自从入住生活园区以来是否和室友发生矛盾纠纷,是为1,否为0。

四、统计分析,模型与结果

1.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79分,回收有效问卷737分,回收率为94.6%。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2。

表2 样本基本情况(N=737)

类别样本数比重(%)性别男31642.9女42157.1独生子女是13017.6否60782.4年级一年级13518.3二年级19025.8三年级22430.4四年级18825.5学科专业文科40555.0理科29640.2医科364.8

2.统计模型

因为本研究因变量为人际关系满意度是有序多变量,所以本研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因变量的取值有5个等级,故可建立4个累加logit模型(或曰PLUM模型)和4个累加logit预测概率模型,分别如下:

(1)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来源地、家庭经济状况、学科和年级对寝室人际关系满意度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5,因此这些因素与大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2)大学生对自己寝室的价值定位对于其人际关系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将寝室定位为“家一样的地方”和“情感交流、寻求支持和帮助的地方”的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将寝室定位为“睡觉的地方”的学生(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00),而将寝室定位为“娱乐的地方”和“学习的地方”的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与将寝室定位为“睡觉的地方”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对寝室价值定位的不同对其人际关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3)跟室友沟通时间越长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越高。沟通时间为1小时以上、0分钟到60分钟、15分钟到30分钟的学生的满意度分别是是沟通时间不足15分钟学生的4.69倍(e1.546倍)、2.34倍(e0.851倍)和2.14倍(e0.761倍),且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5。

(5)发生寝室内部人际冲突对人际关系有负面影响,发生过人际冲突的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仅为未发生人际冲突的学生的1/3强(e-0.973=0.378),显著性水平小于0.000。

从模型整体拟合情况来看,拟合优度显著性小于0.000,平行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0.153>0.05,符合平行性假定,因此整个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累加预测概率总模型,可以分别写出4个累加概率预测模型模型各汉字分别是模型变量的缩写.活动:参加寝室公共活动的数目;冲突:寝室内部是否发生人际冲突;家:“家一样的地方”,情感:“情感交流、寻求支持和帮助的地方”;娱乐:“娱乐的地方”(虽然不具有显著性,但作为寝室定位的虚拟变量需要跟他们虚拟变量一起纳入模型);学习:“学习的地方”;聊天1:每天聊天时间超过1小时;聊天2:时间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聊天3:15分钟到30分钟之间.,如下所示:Е歇i1(Y≤1)=exp{-1.511-(0.185活动-0.973冲突+1.183家+1.035情感+0.024娱乐+0.261学习+1.546聊天1+0.851聊天2+0.761聊天3)}1+exp{-1.511-(0.185活动-0.973冲突+1.183家+1.035情感+0.024娱乐+0.261学习+1.546聊天1+0.851聊天2+0.761聊天3)}

五、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运用小群体互动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了737份问卷,从问卷分析的结果来看,数据很好地支持了研究假设,即大学生对寝室内部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主要受其对寝室的价值定位、和室友沟通的时间以及参与寝室共同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并澄清了以往调查研究中的一些争议,如以往的很多调查研究都认为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来源地、家庭条件以及学科专业等因素都会对寝室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有的调查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本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并不对寝室人际关系产生显著影响。在群体互动良好的情况下,无论是男生女生,独生子女与否、家庭条件的好坏等等因素都可能在互动过程中淡化。如果抱有这些偏见来看待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话,不但不能促进寝室人际关系的发展,反而会觉得束手无策,因为这些因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本是无法改变的。

本研究虽然从小群体互动理论衍生出相关经验假设,事实也证明了小群体互动理论在分析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适用性,但是本研究还没有完全将小群体互动理论运用到寝室人际关系的分析上来。根据小群体互动理论,对小群体互动结果产生结果的因素很多,譬如群体的结构、成员之间的地位和从属关系以及内部规范等等,而不仅仅是沟通和互动形式等因素。另外,本研究还忽略了对寝室成员的人格或性格等个人因素的测量,从而无法验证这些因素是否也会对寝室内部的人际关系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Tubbs, S.L. A systems approach to small group interaction, the third edi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8. 10-14.

[2]毛小玲,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7):473-475.

[3]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4):6-9.

[4]王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新探[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3):64-67.

[5]杨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以池州师范专科学校为分析案[J].2005,(6):142-145.

[6]包钅

(责任编辑 刘 平)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Factors Effecting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

WANG Fu-qi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Abstract:Many scholars think tha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effecting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 such as gender, only child or non-only child, family condition, disciplines, and personal living habit and so on. Some researchers verified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y making an investigation. The present researches adopt theory of small group interaction to analyze the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make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for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y these factors, the data comes from an investigation did in a certain key university in Shanghai last year. The results i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hos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group members' value for dormitory, communication of each other, and how many dormitory public activities they participated.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mall group interaction;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寝室聊天群体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敞开门聊天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喜事
聊天不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