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句诗的朗读指导

2008-04-09陈钟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3期
关键词:致橡树泉源舒婷

陈钟梁

师:(板书:致橡树 舒婷;微笑面对由六人围坐成弧形的六组学生)同学们,这节课是自读课,我们要自读的课文是舒婷的《致橡树》。自读,主要是大家自己阅读分析理解,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状态下进行,可以吗?

生:(齐声)可以!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读时要仔细些,并且要看一看课文的自读提示。

师:(几分钟后)这个女同学举手了,请你先读,要不要到前面来?

(该生走到台前朗读)

师:这个同学读得非常好!节奏、情感都把握得很不错,读出了诗人对爱情的观念。不过,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你在读“不,这些都还不够”时读得比较柔弱,为什么你这样处理?为什么你不读成“不,这些都还不够!”这样的强烈语调?你这样读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生:(思索,片刻)我觉得这样读感情深挚。

师:你能够结合诗歌内容具体来讲一讲吗?

生:这样读,是对旧的爱情观的否定。

师:既然是否定,按说就应该强烈一点,读成“不,这些都还不够!”为什么反而要弱化语调呢?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句怎样读才会更好,为什么?(学生开始纷纷议论,几分钟后学生开始发言)

生:我们这一组认为这一句是对旧的爱情观的否定,下面的诗句则是提出自己的新的爱情观,所以还是要读得响亮一些、强烈一些才好。

生:我们认为这一句朗读时语调应该弱化,这样读对感情的深化很有作用。

师: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我认为这一句读得弱化好一些。强烈的语调,显得急促,没有回旋的余地,给人一种被悬在空中的感觉,不实在,所以,弱化语调的读法更好。

师:很好!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刚才对问题的思考很深入,回答得很好!这里到底读的语调强化好,还是弱化好,我在读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这里读得弱化,到下面再逐渐强烈起来,这样处理,也是很有道理的。为了后面的扬,前边应该怎样呢?

生:先抑。

师:对,先抑,然后再扬。但作者的感情到底怎样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诗歌前半部分的几句“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中有两种态度——“攀援”“痴情”,从诗句本身来看,作者认为这两种态度是全错呢还是部分错误呢?

生:全错了,所以诗人要彻底否定,诗人才会说“绝不像”。

师:接下来的“也不止像泉源,也不止像险峰”中的“泉源”和“险峰”,也是全错的吗?

生:(议论)不全错的,诗人说“不止像”,就说明有一部分“像”,但还不够。

师:因此,这几句前后构成排比,否定的情感好像逐步在弱化,对不对呀?所以,后面读轻一些也是可以的。对吧?当然,同学们处理成强调的语气也可以,关键是你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猜你喜欢

致橡树泉源舒婷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舒婷《致橡树》的解构
杜泉源
奔涌吧!泉源
春分
致橡树
高中语文中《致橡树》文本细读兼论当代意义
平行研究视角下的《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之比较
一路顺风
诗,我喜欢舒婷
诗人舒婷的育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