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观察》:新思想启蒙的平台

2008-02-11靳树乾

杂文选刊 2008年11期
关键词:时评言说珠江

靳树乾

《珠江观察》栏目创刊于2008年7月《珠江晚报》改版之际。其前身为《珠江时评》(已有四五年的历史)。当时主要刊发一般时评作者的文章,内容多是针对国内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评论,同时兼顾珠海当地一些琐碎的问题(约占三分之一版面)。由于作者多是一稿多投,加之本地时评又只能是不痛不痒,使得评论版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缺乏鲜明个性。

今年7月,《珠江晚报》改版,《珠江时评》一分为二,一为纯地方性的时评版,另一个则立足当地,放眼全国—— 《珠江观察》由此脱胎而出。打开《珠江晚报》,从周一到周五,两个言论版赫然在目。作为报纸的灵魂,它们始终占据着二、三版的醒目位置。而《珠江观察》则以不登广告为宗旨,永远保持整版篇幅。

《珠江观察》主要栏目包括“热点话题”、“警世通言”、“直抒胸臆”、“观点争鸣”、“一家之言”、“世相评说”、“拍案惊奇”、“一语中的”、“异论锋生”、“公民发言”、“法治视角”、“你说我说”、“高谈阔论”等等。这些栏目,有的“形而上”一些,专门探讨思想观念,诸如民主法制、公平正义、政治制度等;有的则“形而下”一点,具体而微,一事一议。但无论如何,其内容都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 时效性是前提,然后才是深刻性、生动性。这是《珠江观察》版选稿用稿的基本要求。没有深刻性,再生动的言说,都无异于娱乐;同样,没有生动性,再深刻的东西,也无法引人入胜,还不如看一篇学术论文呢。活跃于当今评论界的这些作者,无疑都是这几方面结合得很好的佼佼者,因而他们的作品颇受读者欢迎。

现代媒体往往有着解闷、解渴、解惑、解恨、解气等功能。而好的言论,则能使这几方面兼而有之。大量腐败现象的存在,社会不平的产生,常常令人们心生郁闷。于是,通过鞭挞时弊,人们或许能获得痛快淋漓的快感,所谓解恨、解气,便由此而得;转型期的社会,在制度变革之际,有太多似是而非的东西,通过作者们深入浅出的条分缕析,使人们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所谓解惑、解渴,便由是而生。至于那些嬉笑怒骂、轻松幽默的调侃文字,也足以让人在会心一笑中获得解闷的快乐。

许多为《杂文选刊》的老读者们熟悉的作者,如:曹林、童大焕、潘多拉、张若渔、盛大林、杨耕身等,他们每周就国内的热点问题,为本版提供一至两篇思想深刻、言辞犀利的独家稿件,这使《珠江观察》从一开始就成为一个相对高端的言论平台。由于用稿标准强调角度新颖、思想深刻、文风泼辣,加之框框少、禁区少,因而,《珠江观察》迅速崛起并引人瞩目。

中国是一个公民意识并不发达的社会,我们离公民社会尚有相当大的差距。自由、民主、人权,公平、公正、法治等等普世价值观,在中国人心目中还远远没有生根发芽,相反,官本位、权大于法等封建专制旧思想残余仍根深蒂固地存在。以自己的努力,从点点滴滴做起,来肩负起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的使命,这需要媒体人长期为之付出辛劳和智慧。如果能在提高我们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能亲见受众素质的逐渐提升,使我们和读者一起成长,乃是我们的理想。

较之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启蒙,现在的启蒙或许更为任重道远。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了,在经历了“文革”那个疯狂的年代之后,在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和文化观念逐步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报纸的言论空间无疑得到了长足的拓展,揭批时弊的思想武器也不再单一,人们的言说也无须向鲁迅当年那样隐晦曲折,因而,无论是内容抑或形式,都丰富多彩得多了。

我一直认为,杂文是更具文采的时评,是时评的更高境界,而时评却难说都是杂文。在言说相对自由的今天,时评、杂文的蔚为大观,既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启蒙运动发展的必然。

(作者系《珠江晚報·珠江观察》编辑)

插图 / 郭德鑫

猜你喜欢

时评言说珠江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数读”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
“漫”游珠江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漫”游珠江
秋天
灼见利害,善辨人言
沉默的力量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