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化的记忆定格在历史的空间

2007-12-01

中国民族 2007年11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文明文化

罗 焰

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唱主角的是数千年来一直活跃在民间的歌手、乐师、画师、戏人、绣娘、说书人、各类高明的工匠以及各种民俗的主持者与祭师。他们自觉而严格地恪守着传统文化的种种规范与程式,往往一个姿态、一种腔调、一些手法直通着远古,让我们直接、真切和活生生地感知到古老而未泯的灵魂。这是一群智慧出众者,才华在身,技艺高超,中华大地上灿烂的文明集萃般地表现在他们身上,并靠他们代代相传。

然而,当代社会,民间文化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商业文明的涤荡,大量飘失与流散,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传承人锐减甚至断裂。2005年3月,中宣部和中国文联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工程,对全国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传承人进行普查发现、申报推荐、专家鉴定、调查核实和网上公示,最后共4大类166人榜上有名。这166位民间文化大师和他们的家族,被铭记在中国民间文化的历史上,他们传承的文化——中华民族文明的记忆,在这项工程中得到了永恒。传承人得到了国家一级评定标准认定的同时,他们所传承的文化也被认定。这是一个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举措,将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深远的意义。作为表现该项目成就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丛书”,其社会、文化、文献、学术价值都非同一般。

本丛书计划出版167种,主编冯骥才,为我国著名的民间文化大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全套书设计为名录1种、传承人传略166种,并已于2007年6月推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东巴舞蹈传人——习阿牛、阿明东奇》、《东北鹰猎——赵氏家族》和《浚县泥咕咕——王学锋世家》4种示范本。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简略准确地对166名传承人生活的文化背景、地域特征、民俗习惯及其传承史、口述史、技艺过程、艺术特点和代表作进行记录。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级档案。

《东巴舞蹈传人——习阿牛、阿明东奇》在东巴文化的背景下,介绍了习阿牛家族和他们传承的文化事象。该书以现代人的笔触观察日树湾纳西族百姓的生活,审视传统文化的现状,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變异,使读者折服于地方文化逻辑和传承人对艺术阐述的精辟,使人们认识到东巴舞蹈不仅仅是一种技艺和艺术形式,更是所在族群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读这些姿态、动作、舞句、舞段的符号,要从其深厚的文化根脉中寻找答案,发人深思,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是当下鲜有的作品。

《东北鹰猎——赵氏家族》以东北鹰王赵明哲家族家传十三代鹰猎历史为线索,以吉林省长春市一个叫鹰屯的村庄为背景,结合部分文献资料,完整、忠实地记录了东北大地上独特、神奇的鹰文化。本书所记述的鹰文化和中国大多数民间文化一样,正在迅速消亡。有一天,人类再也想象不到鹰猎村落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鹰屯是什么样子?对于这些珍贵的人类文化形态,只有尽快记录下来、贮存起来,才能传给子孙后代。

《浚县泥咕咕——王学锋世家》通过对河南省浚县民间泥玩具泥咕咕的由来、浚县文化历史背景以及浚县泥咕咕世家的介绍,表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深厚文化艺术底蕴。在此基础上,作者以文化人类学的眼光,挖掘了浚县泥咕咕世家——王学锋祖孙四代的传承脉络,并对他们作品的社会性、艺术性、传统性以及收藏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使读者对这份民间文化遗产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了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示范本的出版和面市,立即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的关注,这是令人欣慰和感动的。中国民间文化在世界非物质文化的视角下,在寂寞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走进了大众,登上了艺术的殿堂。我们不敢奢望这些记录人类农耕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工业和商业文明社会中被完全保留和传承下来,因为我们的文化在转型,这是全球性的问题,无论多么古老迷人的文化也不能幸免,文化工作者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去阻挡它。但是,我们有责任在转型中把中华五千年文明贮存起来,记录下来,定格在历史的空间,为我们今天的生产、生活提供智慧的资源、发展的资源。这就是本套丛书的意义所在,也是该丛书的文献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文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阳江江城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谁远谁近?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