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帝泡温泉的社会学意义

2007-05-14

杂文选刊 2007年20期
关键词:李隆基泡温泉统治者

说起西安华清池,人们往往就会想到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泉温水滑洗凝脂。”然后便会想到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其实,唐人来华清池洗温泉的历史并非始于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而要上溯至唐太宗贞观年间。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在骊山温泉营建“汤泉宫”(即后来的华清池),工程历时四年竣工。于是,李世民率文武百官临幸汤泉宫,在他专用的“星辰汤”里大洗温泉浴。洗浴之余,李世民还亲笔写下了一篇著名的文字——《温泉铭》。

对于《温泉铭》,后人多从书法的角度来探讨,认为从中可以看出李世民遒劲飘逸、奔放圆熟的书法风貌。不过,如果仔细看一看原文,我们就不难发现此文的社会学意义。对于自己到骊山来泡温泉的做法,李世民的内心深处是不安的,他自己觉得这事干得不怎么光明磊落,也怕别人说他在搞“腐败”,以权谋私,所以就在《温泉铭》中极力辩解:“朕以忧劳积虑,风疾屡婴,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意思是说,我工作劳神费心,非常辛苦,又患风湿病多年,所以才用泡温泉的办法来治病(注意,是为了治病而不是为了享受),而且这个办法还真管用,我每次在这里洗浴,病情都会减轻。

李世民的这个心态是很有意思的。按说,一位帝王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建个疗养院,时不时地来泡泡温泉,这事根本用不着“解释”——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想泡温泉就泡温泉呗,还需要理由吗?还需要“解释”吗?不必要嘛。

可是,李世民还是做出了“解释”,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李世民的内心深处还是有所敬畏的。他并不因为自己位高权重就为所欲为,也不敢过于放纵自己追求享乐的欲望。即便是在享受温泉浴的时候,他都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

身为大唐帝国的最高领导,李世民还能心怀敬畏,这就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他还能就泡温泉这样一件小事做出“解释”。见微知著,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是一位很自律的统治者。

表面上看,一位皇帝还要对自己泡温泉的行为做“解释”,显得很不够“派”,甚至还有点儿“窝囊”。可是我要说,正因为心怀敬畏、严于律己,李世民才能做到勤政爱民,在施政中贯彻“民本”思想,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他专用的泉池“星辰汤”废弃不用,池中的泉水被引到别处,供文武百官沐浴之用,以表达“皇恩浩荡,雨露均沾”之意。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又在华清池兴建了“莲花汤”和“海棠汤”两眼著名的泉池,前者为自己所用,后者则用来“赐浴”杨贵妃。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泡温泉已不是为了治病,而纯粹是为了享受。而且,这对老夫少妻的心中早已没了祖先泡温泉时那种诚惶诚恐的感觉。“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他们沉浸在“迟来的爱”中,视所有的享乐为理所当然。岂不知,就在唐玄宗贪图享乐、不理朝政之时,强盛的大唐开始衰落。“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安史之乱不仅打断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池的美好时光,而且使得整个大唐帝国由盛转衰。

同是大唐皇帝,同是在华清池泡温泉,可是彼此的境界却是判若霄壤。诚惶诚恐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而乐不思蜀的唐玄宗李隆基则在泡温泉之际引来了安史之乱。治与乱之间,谁能说没有经验教训?

总结大唐皇帝泡温泉的这段历史,我们似可得出如下结论:统治者受约束的程度与普通百姓的“幸福指数”之间常常存在一种反比例关系。如果统治者心怀敬畏,有所顾忌,在享受“超标准待遇”时还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那么老百姓的日子反倒会过得不错。相反,如果统治者根本不在乎所谓的“公共舆论”和“历史评价”,为所欲为,奢华无度却又认为理所当然,那么普通百姓就一定没有好日子过。这算不算也是历史辩证法之一种?

猜你喜欢

李隆基泡温泉统治者
李亨啖饼惜福
论电影《妖猫传》的传统文化意蕴
美人爱欲与封建枷锁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西方哲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泡温泉
杨贵妃生死奇遇
泡温泉
穿衣泡温泉
略论唐代统治者的畋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