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人爱欲与封建枷锁

2018-12-10魏诗筱

戏剧之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李隆基自我

魏诗筱

【摘 要】《长生殿》是清代洪昇的代表作,讲述了李杨生离死别的悲剧爱情故事。其中,洪昇对李隆基这一悲剧形象的塑造,推翻了人们以往对帝王的看法。剧中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是他的人性本能欲望与社会封建性伦理道德要求相冲突的表现。因此,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论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李隆基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李隆基;李杨爱情;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愿望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006-03

李杨爱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少有的帝妃式爱情,是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改编流变出的、封建制度下帝妃式的爱情故事典范。洪昇充分借鉴前人的创作成果并“借旧曲,翻新意”,将唯美悲戚的爱情注入到严肃的历史事实之中,令乏味冷酷的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使《长生殿》一举成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得以多重演绎、流传至今。剧中李隆基对杨玉环由欲到情的爱恋、李在两人爱情中多次出现第三者的变心以及在安史之乱中为保封建帝位下令赐死杨的负心,使这份爱表现出一种矛盾冲突。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长生殿》中李隆基的人格结构及潜意识愿望进行阐释。揭示李隆基爱情心理中激烈的内在矛盾——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性冲突,这也是该人物悲剧性的根源。同时通过对李隆基潜意识愿望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李隆基爱情悲剧的认识。

一、美人爱欲——“本我”的原始表现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是一种遗传下来的原始本能,即性本能。“本我代表未经驯服的激情”,它在“快乐原则”的支配下竭力满足本能需求的冲动。“我们整个的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求取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①最初,李隆基對杨玉环的爱受原始本能冲动的驱使,是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欲望性满足,主要表现为对玉环“丰姿秀丽”的肉欲贪恋与“倾国之貌”的美色之恋的肤浅情感。在与杨玉环的爱情行为中,他所寻求的是一个男性对性欲的满足。《定情》《春睡》《幸恩》《窥浴》中对帝妃私生活的描写充满了艳色靡乱。“爱他,红玉一团,压着鸳衾侧卧”“轻盈臂腕消香腻,绰约腰身漾碧漪”“这鬓影衣光,掩映出丰姿千状”等,描述了杨玉环美丽姣好的容颜与丰腴的体态,这种百媚千娇的女性特征深深吸引着李隆基。“只见你款解云衣,早现出珠辉玉立”“锦云中一对鸾凰”表现出李对杨肉欲的渴望与爱恋、对鱼水之欢的贪恋。“鸳帏”“秀幕”“芙蓉帐”,是李隆基寻求性欲望满足的象征。此时,李隆基的爱情是一种基于本能欲望的美人爱欲。

李杨的爱情生活大部分是纵情声色、追寻享乐满足的。这种行为受本我追寻快乐原则的驱使。抛去帝王身份看李隆基,他其实是一个有很高文艺造诣的艺术家,崇尚艺术、追求自由也有向往普通男女之爱的理想。《密誓》一出中,李杨许下生生世世的爱情盟约。《制谱》《舞盘》的场景中,两人通过音律舞蹈实现艺术的共鸣、心灵的沟通。“恍如飞燕游龙,真独擅千秋矣”精通音律的李隆基遇到能歌善舞的杨玉环便欲罢不能。在杨玉环面前他可以放下社会角色的约束,可以不顾一切地与杨玉环夜谱羽衣曲、日做霓裳舞,充分展现对乐曲的喜好与兴趣。李对杨的爱不只基于美色与肉欲,更是对那个集美好才情和高贵情操于一身的女子的真心喜爱。

二、负心变心——“自我”的矛盾挣扎

自我按“现实原则”行事,“自我虽然没有本我那种强大的原始活力,但它却能以理性的力量控制本我,使其不能为所欲为,同时又调节本我与外界的关系,既使本我适应外界的要求,以合乎文化、道德的行为方式让原始本能得到释放,又使外界能够提供合适的途径满足本我的各种欲望。”②自我在个体欲望和道德约束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李隆基沉迷于对玉环的爱欲,“三千宠爱在一身”使得后宫三千佳丽失了恩宠,以金钗钿盒与玉环定下偕老之盟,彰显对自由爱情的追求。然而置于封建王朝制度中看,这样一对一的爱情模式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在对杨玉环的情欲迷恋与伦理压迫的双重作用下,李隆基在现实中常常表现出一些反常的行为。三国夫人的介入、对待杨的负心与变心,就是李隆基向现实的回归,以自我形式存在的表现。《楔游》至《复召》五出中,李隆基游幸曲江,召虢国夫人入宫侍候时,杨玉环赶至,他托词有恙,需要静养。玉环拆穿皇上,醋性大发,言语间触怒了李隆基,李隆基一怒之下将玉环遣送回府。事后,李隆基后悔不已,见到玉环的青丝后,顾念往昔种种情事,不顾帝王“君无戏言”、“一言九鼎”的威严,又迅速命人将玉环连夜接回宫中。皇帝三宫六院是伦理纲常,处罚驳了皇帝威严的妃子是维护封建正统。然而在这期间,李隆基常表现出愧疚与不安,甚至焦虑与紧张。无独有偶,《絮閤》中李隆基对梅妃旧情复燃,招致宫中宠幸,欺瞒杨玉环不得后,身为帝王却对她百般认错、千般道歉,将梅妃遣回以寻求原谅。在李隆基的两次情变中,都以李杨重归于好收尾。

李隆基的种种行为完全有失皇帝身份,也践踏了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本能或因暂时的受阻,或因永久的社会制度的障碍,而很难获得常态的满足,则倒错的状态便可引起。”③李隆基为满足自我存在的需要,不断寻求本我与超我的平衡。封建性要求下的移情别恋与本能的挽救感情,导致李的自我一直在矛盾中挣扎与徘徊,甚至出现社会角色的倒错。三国夫人与杨玉环的矛盾是李隆基人格结构中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越来越强烈的表现。

三、封建枷锁——“超我”的道德压抑

超我按“道德原则”行事,它始终压抑着本我的原始本能冲动,并持续与本我发生冲突。“超我代表一切道德约束,拥护追求完美的冲动,总之,它几乎等于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类生活中的‘高尚事物。”④李隆基是一个帝王,他位于封建等级的宝塔尖上,是封建制度的最高权力象征。

一方面,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是整个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权力化身。“存天理,灭人欲”“克己复礼”等封建伦理的道德规范,要求皇帝不能只专情于一个妃子,不能肆意追求人的自由与感性。这意味着这种完全逾越了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帝妃爱情模式注定走向毁灭。

另一方面,超我追求完美的冲动,迫使身为帝王的李隆基不能为“占了情场”而“驰了朝纲”。帝王的行为关系到整个江山社稷,在各种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中,以皇帝的身份贪恋爱欲的享受必然会造成社会的不安与动乱。他穷奢极欲不顾子民疾苦;“一骑红尘妃子笑”,为贡送新鲜荔枝而伤及沿途百姓性命、肆意踏毁庄家。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作为国家统治者的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是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表现。他自身的矛盾性间接导致了整个唐朝社会的矛盾,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伏笔。

李隆基的王权身份和他所处的封建时代背景,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禁锢着他的潜意识。《惊变》和《埋玉》两出戏是李隆基人格结构中本我与超我抗争的高潮。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最先想到的却是顾念贵妃“可曾安寝”“累他玉面花容”,深情款款溢于言表。马嵬坡惊变,面对爱人的甘愿赴死,李隆基大呼“宁可国破家亡,绝不肯抛弃你也。”最终李隆基来自超我道德性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人格结构中道德层面的超我战胜了对美人爱欲的本我。在国家生死存亡、六军逼宫的紧要关头,李隆基选择了大唐的江山帝位,薄情负盟,赐死昔日爱人杨玉环。

本我、自我与超我的矛盾斗争,充分体现了李隆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这三种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本我是求生存的必要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主体按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而自我对上按超我的要求去做,对下吸取本我的动力,调整其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对内协调心理平衡。”⑤在洪昇的李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隆基身上本我与超我两种人格不断的冲突与碰撞,也看到自我为寻求平衡而出现的种种矛盾迹象。杨玉环的美貌使李隆基的本我显现,不可遏制的对她产生情欲。帝王的身份与封建伦理道德的压迫,使李对楊的感情多次出现动摇。最后在国家动荡、马嵬兵变这样极端的社会条件下,在李隆基内心的人性与封建性的斗争中,李选择了后者,以封建性的胜利、杨玉环的死使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得以协调,自己得以回归帝王身份。

四、月宫重圆——潜意识愿望的满足

超我胜利,以杀掉爱人为结果;扼杀本我,包含美、爱、自由的人性内容被剥夺,这给李隆基的心灵带来了难以言说的悲苦。那是一种亲手杀死爱人的负罪之苦、一种思念爱人的相思之苦、一种丧失自我的悲哀之苦。在杨玉环捐生的一个月后,李隆基将帝位传给太子李亨,彻底摆脱了帝王身份的限制,不再受社会角色的束缚。摆脱物欲、权欲等外部条件的干扰,人性中的本我爱欲得以重新追寻。

李隆基对杨玉环生离死别、天人永隔的思念与爱恋,以梦的形式得到消解。弗洛伊德认为“它们(梦)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欲望的满足。”⑥ 梦是人的无意识愿望的显露。“每个人的梦由于两种精神力量的作用而各有其不同的形式。其中一种力量构成欲望,用梦表现出来;另一种力量则对梦中欲望行使稽查作用,迫使欲望不得不以化妆的形式表现出来。”⑦人的本我愿望因为受到超我的道德与理性的稽查,无法在现实中实现,而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便通过梦得到满足。在戏剧的结尾,描述了李杨二人在月宫重圆的故事情节。在嫦娥、织女、羽士的共同帮助下,李隆基来到仙界,终于与杨玉环在月宫团聚,破镜重圆。

月宫重圆的梦境,是李隆基潜意识愿望的变形。梦中仙界不再受凡间伦理纲常的制约与封建制度的压迫。在凡间“恩与爱总成空”,而在仙界李杨却可以重补离别之恨、成就“一段佳话”。在现实中,李对杨的爱受到“忠臣孝子”的重重阻碍,在仙界却有各路神仙帮助两人相聚。在现实中,杨的死一直困扰着李,忏悔之心与负罪意识时时刻刻伴随着他,无处消解,这是李痛苦的根源。在仙界,李隆基见到杨玉环后,终于可以执手诉说忏悔之情,得到原谅。梦境中,李隆基忠贞至情、诚心悔过、真心负罪的潜意识愿望得以显露。表现了他当初处死杨玉环的挣扎与无奈,爱而不可得的绝望悲凉加深了一代帝王爱情悲剧的深层意蕴。

李隆基是这场人性与封建性对抗的失败者,他最后选择了封建性。人格结构中代表外界力量的超我不断地禁锢与制约着本我中的美人爱欲,为了换取自我对现实价值的认同,本我不得不屈从于超我。然而随着杨玉环的甘心赴死、封建性的消解,最后李隆基通过潜意识的梦境实现了与爱人的盟誓,在梦境这个潜意识空间,情欲的至情挚爱再一次得到升华。玉环重生是潜意识愿望的渴望,破镜重圆是对现实残酷的反抗与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幻想。从想爱不能爱到爱而不可得,李隆基的爱情悲剧是该人物人格结构矛盾冲突之悲与潜意识愿望得不到满足之悲,双重悲剧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复杂的性格悲剧,既是三重人格的对立冲突,又是爱情潜意识与封建性的纠葛。这种冲突和纠葛牵扯到李杨两个人物的关系和命运,影响了整个故事的走向,并最终成就了这段感人至深、流芳百世的帝王爱情悲剧。

注释:

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87.

②杨朴.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③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47.

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52.

⑤杜高明等编.咨询心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40.

⑥弗洛伊德.释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22.

⑦弗洛伊德.释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40-141.

参考文献:

[1]洪昇.长生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2]吉正芬,张爽媛.《长生殿》的爱情行动素模式与悲剧性分析[J].四川戏剧,2016(06).

[3]叶树发.论《长生殿》中李隆基形象的人性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04).

[4]王永建.洪升和《长生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李隆基自我
李亨啖饼惜福
论电影《妖猫传》的传统文化意蕴
认同的崩溃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唐玄宗如何开启王朝盛世
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