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旱育秧苗期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007-01-10叶海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24期
关键词:防治病虫害

叶海峰

摘要 介绍岳西县水稻旱育秧苗期几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便指导生产。

关键词 水稻旱育秧;病虫害;发生;防治;安徽岳西

岳西县地处皖西南山区,水稻是我县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2万公顷,以一季中稻为主。水稻旱育秧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我县以来,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达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由于旱育秧田的环境条件较传统的水育秧发生了根本变化,随之而来的秧田病虫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县以立枯病、恶苗病、苗叶瘟为主的病害和以蝼蛄、土蚕为主的地下害虫发生危害较为常见。为了有效防治水稻旱育秧苗期病虫害,笔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对其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便指导生产。

1病虫识别与发生

1.1立枯病

秧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以二至三叶期前后发病较多,常表现为“黄枯型”(遇较长时间持续低温)和“青枯型”(冷后暴晴)死苗。黄枯死苗最初表现为早晨叶尖不吐水,中午卷叶,叶片逐渐枯黄,根系变褐,白根少,茎基变褐软腐,拔时易断。青枯死苗常急性发生,表现为叶片内卷成筒状,叶色青灰,茎基部呈污绿色,很快整株萎蔫枯死。立枯病在田间常成簇、成片发生,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本病是一种由土壤传播的侵染性病害。引发立枯病的病原菌种类很多,主要有腐霉菌、立枯丝核菌和镰刀菌,这些病原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若土壤消毒不彻底,秧苗素质差,遇到异常天气(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便会大量发病。二至三叶期死苗率较高,而小于二叶期或大于三叶期,死苗相对较少,这是因为二至三叶期胚乳将近耗尽,处于异养和自养交替阶段,是生长低谷期,抗逆性减弱,病菌容易侵入,导致死苗发生。

1.2恶苗病

我县水育秧改为旱育秧以后,该病迅速上升为水稻秧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2003年和2004年发生较重,严重田块病株率达50%以上,染病秧苗一般在2.5叶后,表现出徒长症状,病苗迅速长高,比正常苗高1/3以上,茎和叶片细长,苗色淡黄,发根数少,严重的出现死苗。

种子带菌是水稻恶苗病的主要发病原因,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种子上越冬,带菌种子是恶苗病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有研究表明,水稻恶苗病病菌的侵染能力并不强,生产上恶苗病病菌主要在催芽期间侵染芽谷,稻种发芽时,病菌从幼嫩的芽鞘和胚根侵入稻苗,由于催芽阶段温湿度适宜,病菌在密集的稻种间相互传播,使病苗率大幅上升,以后在秧苗生长期间一般不能侵染健康苗。病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能产生赤霉素或赤霉酸刺激作物生长,引起秧苗徒长,并能抑制叶绿素形成。该病菌好气怕水,在30~35℃之间发病多,高于40℃或低于25℃很少发病。由于旱育秧田土壤透气性好,温度较高,土壤环境对该病菌发生有利,所以旱育秧发病重于水育秧。凡种子带菌率高或种谷未经消毒处理,催芽时间长,都能诱发此病。

1.3苗叶瘟

苗叶瘟是稻瘟病为害水稻秧苗期叶片造成的,多数在秧苗三叶期后发生,染病秧苗发病初期叶片上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成梭形病斑,病斑两端常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常有灰绿色的霉。病斑多时,可连接形成不规则的大斑,严重发生的秧田远望像火烧似的。

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种子和稻草上越冬,天气转暖,温湿度适宜时,病菌(分生孢子)主要经气流传至秧苗,萌发侵入,形成病斑,后扩展蔓延,造成成块秧苗发病。病菌存在着致病性不同的许多生理小种,而且致病性变异很大。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病,感病品种以及偏施氮肥,发病较重。

1.4苗床地下虫害

苗床地地下害虫是旱育秧为害较大的虫害,常见的有蝼蛄、土蚕(地老虎)、蚯蚓等。害虫主要咬断秧苗土表茎基部,形成无根苗;或钻遂道,造成根系松动,使秧苗失水黄化,逐渐枯死。在田间可查见害虫或遂道。由于旱育秧秧龄短,生长快,其他虫害明显少于水育秧。

2综合防治措施

旱育秧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应贯穿于旱育秧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要严格按照旱育秧操作规程,培育抗病壮苗,并结合科学用药,而且防重于治。

2.1苗床地选择、培肥、调酸(不利于立枯病发生)

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旱地,最好是常年的菜园地做苗床。于播种前10~15d,施入腐熟备用的有机肥5~10kg/m2,加过磷酸钙150~200g/m2调酸,或采用集调酸、消毒、化控为一体的壮秧剂,均匀翻耕混入10~15cm土层内,床土要整细。

2.2床土消毒防病,施药杀虫

于播种前3~5d,结合施肥,用70%敌克松2g/m2对成600倍液或移栽灵1.0~2.0mL/m2对水2~3kg/m2泼浇床面,进行土壤消毒,预防立枯病;用呋喃丹3~5g/m2拌湿润细土,均匀撒施床面,防治地下害虫。

2.3药剂浸种,杀灭种子带菌

使用药剂浸种是预防恶苗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而且也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在水稻生长期间用药,基本没有什么效果)。目前,以强氯精和咪鲜胺及其他药剂的复配剂效果较好。浸种后要清水洗净后再催芽。

2.4加强苗期管理,增强抗逆性

秧苗立针现青后,即开始适时、适度揭膜炼苗,控温控湿。膜内温度不能超过25℃,苗床应控湿(只要秧苗不卷叶就不必浇水),以促进根系生长。在秧苗2.5叶时,视苗情,追施断奶肥,用尿素10~15g/m2对水3~5kg/m2喷施,施后补清水洗苗,防止肥害。另外,秧田里恶苗病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2.5及时药剂防治

发生了立枯病、苗叶瘟的秧田,在发病初期要及时喷药防治,严重的5~7d后再喷1次,杜绝病苗进入大田。对于立枯病,可选用敌克松或移栽灵或旱秧绿2号喷雾;对于苗叶瘟,可选用三环唑或富士一号或新克瘟散喷雾,可同时加入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等叶面肥,以增强抗病性。地下害虫为害秧苗的,可选用辛硫磷或土蚕一支净做苗床喷淋。

猜你喜欢

防治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