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新星考古

2006-08-16王言衡

百科知识 2006年13期
关键词:超新星残骸考古学

王言衡 杨 兵

不久前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在距今大约280万年前,在宇宙中一颗超新星发生爆炸并将其恒星残骸抛向地球,这一事件很可能直接影响了我们人类整体进化的发展进程,科学家认为,当时的爆炸离子对地球大气层产生了长时间的轰击过程,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发生显著变化,这迫使早期的人类祖先不得不为适应气候的变化、寻找更充裕的食物来源四处迁徙,进而逐步改变了人类的进化过程。

同位素“铁-60”和“超新星考古学”

280万年前发生的事,今天的科学家又如何而知呢?得出这一发现的德国慕尼黑科技大学研究人员解释称,得出这一论断并非凭空异想,其证据就在于地球上大量存在的一种特殊放射性同位素——铁-60。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地球上应该很难会有这种放射性物质,只有在恒星的发展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研究人员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在地球土壤的一个特定地质层中含有大量超新星的残余物质,其地质年代在大约280万年前。

科学家称在爆炸后产生的恒星残骸中,产生了许多新的物质元素,这其中就包括地球上极为罕见的放射性同位素铁-60。

星际尘埃和星云气体吸附了这些新的物质元素,进入宇宙的各个角落,其中一部分顺势进入到了已有人类生存的太阳系。科学家们早在5年前就已经发现了铁-60在地球上存在的证据,而此次则更准确地在特定地质年代的土层中再次发现铁-60元素。这一最新研究发现将开创一门全新的考古研究分支——超新星考古学。

恒星爆炸、气候变迁与人类进化

据天文学家估计,在银河系内每隔10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有1到3颗超新星在它们最后的大爆炸中消失。而在我们太阳系的周边地区要发生超新星爆炸的平均时间,则大约在10万~100万年之间。研究人员推测认为,当年在与地球距离约30到300光年远的地方,这颗超新星发生了爆炸。虽然这颗恒星的质量有多大目前还无法确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的爆炸和地球离得足够远,否则人类就很难发展进化到今天的地步。

尽管天文学家目前还不能够准确描述这颗超新星爆炸时的具体情形,但是来自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经过模拟计算认为,当时这颗超新星发生爆炸后,引起了宇宙射线大幅度增加。巧合的是,在地质学的记录中正好可以得到这一时期全球温度下降的记载,这正好在一定程度上给上述论断提出了可参考的证据。人类进化学家由此认为,在这一特定时期内地球上气候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促使早期人类祖先必须积极作出适应,该时期的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与之相应的便是人口大规模迁徙,纷纷从干旱的非洲地区陆续迁移到更适合居住的湿润区生存发展。今天人类遍布全球各地,在其漫漫进化发展的进程中,很大程度上完全是适应地球自然环境变迁的结果。

追踪太阳系的形成

超新星考古学不仅可以反映人类进化、变迁的历史,还能揭开太阳系形成的秘密。

太阳系的形成,科学家至今都不知道其中的原委,但是对超新星的一块陨石进行考古研究后,他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初步答案。科学家研究1983年在陕西宁强发现的一块古老的陨石时,测到了一种在太阳系中不可能存在的灭绝核素——氯-36的衰变产物。科学家认为这极可能是在超新星中形成的——随着超新星的爆发喷射,而闯入了正在形成的太阳系。

氯-36的衰变周期可以作为“计时器”来测量太阳系早期物质的变化情况,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太阳系早期的历史。科学家运用氯-36这个“计时器”测量得出:在太阳系冷却到很低的温度后,与生命起源有关的有机物才开始出现。

目前,科学家建立的超新星考古学虽然还处在雏形阶段,却已经揭开了很多秘密,随着更多超新星残骸的发现和考古手段的更新,这门新兴的学科必将会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责任编辑]蒲晖

猜你喜欢

超新星残骸考古学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超新星大爆炸之康坎
超新星大爆炸之·罗淑欣
超新星大爆炸之罗淑欣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火箭的哪些残骸会掉回地面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The shocking disappearance of flights
我的第一颗超新星
考古学是知识创新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