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鬼子”伴酒啥滋味

2006-02-09吴之如

酒世界 2006年1期
关键词:样板戏同胞鬼子

吴之如

喝酒在中国被提高到了“文化”的层面上时,餐饮就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成了涵盖诸多知识领域、涉及广泛社会内容的超凡脱俗的雅事,成了一种追求意境、显示修养的表演,令许多不谙“文化”的普通人大惑不解甚至瞠目结舌。

这种“文化”的发展,在今天似乎势头更加迅猛强劲。当它向我们展示五彩缤纷的绚丽时,也给我们光怪陆离的印象,以致有时眼前一片恍惚,心头几分疑虑,总也理不出清晰的头绪来。

有媒体报道:某大都市一家新筹建的酒楼别出心裁,总体创意以“样板戏”为主题,内部陈设布置成“样板戏”舞台样式,全体服务人员一概打扮成戏中人物,如《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和《红灯记》中的李铁梅,以及多名“八路军”和“日本兵”。构想的确奇特,点子实在新颖,如此一来,每日进进出出的食客酒徒,坐在桌前就自然成了“群众演员”,举杯端碗也就“入戏”了,必定有趣又有情,热闹多多,刺激多多。

可是若真让我在那儿吃饭,大约难免浑身的不自在。先说“样板戏”,本是“红太阳”时代“文化大革命”的产物,那一回“史无前例的伟大运动”,曾被著名作家冯骥才称之为“20世纪人类两大暴行之一”,在今天的中老年人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回忆起那样的恐怖年代,再丰盛的酒宴、再可口的佳肴,恐怕也难不让人大倒胃口。再说眼瞅着满堂乱窜的“日本兵”,大概熟知中国近现代史的人们也无法怡然自得地品酒吃菜—须知半个多世纪前的“皇军”,是端着刺刀制造了诸如“南京大屠杀”那样惨绝人寰的大血案、杀戮了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同胞后,才得以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的。在“日本鬼子”面前,稍有民族气节的炎黄子孙,如何能开怀畅饮、舒心吞咽呢!年长的人们都还记得《红灯记》中的日寇头目鸠山,摆下“鸿门宴”,假惺惺地为落入狼窝虎穴的抗日英雄李玉和“接风洗尘”,实为劝降诱叛。然而,他看到的却是中国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遭到的是义正词严的怒斥和辛辣刺骨的嘲讽,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侵略魔王,在举起屠刀时偏偏发出了绝望的嘶鸣。为免“触景生情、睹物思史”而搅了人们的酒兴食欲,餐厅老板还宜亲自站在门口,给每一位可能对历史敏感的上门顾客发放“速效神经麻痹丸”和“特效健忘丸”,并督促立即吞服,方可保证餐厅内其乐融融的祥和氛围和灯红酒绿的太平景象,不致因人们被晃荡在眼前的“鬼子兵”形象勾起了民族感情而遭到破坏。

老朽也许多虑了:很可能进这家酒肆的人除了宴饮取乐,根本就没心思去寻历史的来龙去脉、去思国家的安危盛衰,纵然“鬼子兵”就在面前上蹿下跳,也有“管他敌寇闹神州,万千同胞血横流,我自歌舞升平、一醉方休”的风度,照样陶然碰杯,依旧欣然举箸。只是,若果真如此,许多血气方刚的中国人或许又会忧虑得生不如死了!

猜你喜欢

样板戏同胞鬼子
陈代南
刘毕新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方庆云书法作品赏析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以史鉴今:对京剧“样板戏”音乐创作之“失”的若干思考
理想职业
鬼子们的敬礼
亡羊补牢
合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