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第一家”里的百岁女酒星

2006-02-09徐清祥

酒世界 2006年1期
关键词:浦江县儿孙白酒

徐清祥

由于撰写《吴越古村落》一书,我在浦江县郑宅镇屠店村见到一位嗜酒如命的百岁老人。2004年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已有104岁,只见她腰板笔直,比有些中青年人还精神,但还不知道她竟有如此的酒瘾。2005年再次见上她时,不但见到她依然一副笔挺的腰板,而且从她的小儿子郑定渭口中得知,她每天至少要喝半斤白酒!如果有哪一天儿孙们忘了或少了一点,她就会大声呼喊:“酒,酒,酒!”

郑老太太属牛,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全名为郑王恩福。她的居住地郑宅,系郑氏族人的聚居地,在今天的浦江县境内,由许多个村落组成。其中的“江南第一家”,原为郑氏族人的宗祠,由明太祖朱元璋题名并赐匾,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郑宅,郑老太太不仅以高寿著称,亦因嗜酒知名。

在郑宅的各个村庄。由于大多人家以农为主,都有粮食收成,所以基本都是自家酿酒,虽然方法、工艺、工具等比较土气、简单,但保留着传统的原色。黄酒、米酒自己家做,白酒则请人带工具上门做。在郑宅屠店村有一户酿白酒的专业户,名叫郑隆银,他备有全套做白酒的器具,有烧锅、蒸馏器等(见图),从外观大体可知,是清时的制白酒的式样。

郑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及多个曾孙玄孙。她的生活起居主要由小儿子郑定渭负责。和其他农家一样,郑定渭家每年也要自己做酒。一般情况下,每年做黄酒15浸(当地土话,即一次浸米25斤),一次约做400多斤。白酒请人带工具上门做,一次约做300斤左右,然后装瓮备饮。如有多余,也向别人家出售。在郑定渭家,我看到他家备有的酒缸、酒瓮等等20多件。

据郑定渭说,郑老太太的饮酒习惯,和常人似乎有些不同。她一般是每天都要喝酒,但以中餐和晚餐时为主,一次一二两;而除两餐之外;有时想到了,也要喝酒,只不过量较小,就像人们吃零食,仅一两口而已,这样累加起来,每天大约要喝半斤白酒(生病期间例外)。这是指现在,也即约从90岁起至105岁时的酒量;在七八十岁时,一般认为已届高龄,可对郑老太太来说,还只不过是“中年”,那时她的饮酒量还要大些,一般每天要喝六七两白酒。

有一件事更让人惊异。2002年时,郑老太太已届102岁高龄,但身体健朗,常独来独往,行走如常人。有一次,她去邻舍潘保根家串门,在跨五阶踏步至第三阶时,不慎跌了一跤,盆骨粉碎性骨折。经医院治疗后,回家休养约半年,现基本痊愈,仍能独自短距离行走,但需用一只高脚凳作保护。最为奇异的是:在骨折及休养期间,她仍是天天要喝酒,而且比平时要多一点,每天约喝六两白酒。

喝酒,对于郑老太太来说,既是癖性,也是乐事。以近年的情况来说,她喝了酒,喜欢和儿女们说心里话,大致内容有三类。一类是嘱咐,总是说:她故世后,弄个骨灰盒捧一捧就可以了,不要大办丧事,免得浪费钱财;又一类是告诫:希望子孙辈永远“和为贵”,例如有几次她得知儿孙因小事和人家发生争执,就说,气嘛,忍一忍就过去了;再一类是传教生活经验:要求儿孙诚信朴实,有一句话常挂在她的口头“口稳手稳,天下走成”。一句话,饮酒后她不忘对子孙后代的关爱。

郑老太太为什么喜欢喝酒?据郑氏家人说,近几世纪以来,郑家代代做酒。郑定渭的父亲郑樟林在世时,是个做酒的好手。也许是年轻时环境影响之故吧,所以百岁老太郑王恩福现今仍嗜酒。

猜你喜欢

浦江县儿孙白酒
白酒局变
中秋国庆喜相逢
今日重阳:富养儿孙,穷养自己?
何为“勾兑酒”
白酒进美国酒吧
浦江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中国白酒,华山论剑
浦江县美术教师新作选
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