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道中考题看语言积累的规律性

2006-01-30田松茂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1期
关键词:新词中考词语

今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第1题是,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市具有丰厚的文化ji dian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社会经济全面kua yue和腾飞的浪潮中,她以其江海交汇的壮观,花园城市的幽雅和长寿健身的神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不断地pu xie着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笔者参加了这次中考阅卷,看到以上三个词语能全写对的考生达不到百分之五,简直是凤毛麟角。就第一个词语“积淀”而言,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写成“基奠”,极少数写成“机电”。就“跨越”一词而言,一部分学生将“跨”写成“垮”,将“越”写成“跃”,少数拼音不好的学生写成“快悦”。就“谱写”一词而言,按理说一个常见常用的词应该写正确,可仍有少数学生写成“普写”、“谱泻”。将“积淀”写成“基奠”的同学认为是“奠基”一词的倒装(其实这个词不存在倒装)。写成“机电”的同学不把词放在句子的语言环境中去考虑,更表现了对新词的不关注,将“跨越”“谱写”写错的学生,是平时写字不严谨,缺乏严肃性,较多随意性所致。出现以上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学生词语贫乏,缺乏积累,二是不能结合语境填写正确词语。对此,笔者认为,学语文要重视语言积累。

中考语文试题的组成,一般按照“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包括现代文阅 读和文言文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当然,就中考而言,语言积累和运用的知识,除了词语(成语)还有语音、汉字、标点、句子等,而“语言积累与运用” 好比是一棵大树庞大的根系。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阅读”、“写作”的枝叶繁茂和果实香甜;它又好比是一座高楼大厦的根基,只有根基扎得牢固,大厦才能巍然屹立,历经风雨而不动摇。

大家或许对“积叶成章”这一成语不感到陌生吧?相传元末明初,有一个叫陶宗仪的文学家,平时很注意积累材料,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晚年的他, 一边做着教官,一边参加农活,即使在树下休息的时候也不忘写作,想起什么, 见到什么或是听到什么,就立即摘取身边的树叶写下来,回家后将树叶储存在一 种口小腹大的瓦器里。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间竟积下十几坛。后 来,他把坛子一个个打开取出平时积累的树叶,一片片重新加以修改、整理,一 共抄录了330卷,编成了厚厚的一部书——《辍耕录》。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显而易见的:渊博的知识,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

学习语文更应当重视积累材料和语言。那么,语言的积累要从哪些方面做起呢?或者说,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 引导学生探索其中的规律,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词语的辨析。汉语词汇丰富,集中表现在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上。比 如讲词语解释,不仅要讲清该词的正确解释,使学生弄懂吃透,而且要把该词与 几个近义词多作比较,使学生能准确鉴别,这样才能正确运用,比如上述中考中 的“积淀”,除要把它与“积累”、“积存”、“积蓄”、“沉淀”作比较外,还要把“文化底蕴”与“文化积淀”作比较。为此,老师在备课中,必须多备些例句。词语和辨析还要着重讲清语境问题,如犬马之劳、绵薄之力,只适用于谦词。

二是新词的学习。一个新词的流行,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真实图景。反映了汉语的发展轨迹,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当今社会的变迁。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很快,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新的词语也就应运而生,如平台、网络、银行安全、和谐社会、循环经济、生态旅游、橙色预警等等。老师要从各种媒体上关注这些新词热词的出现,及时弄清其含义,并在需要时给学生加以讲解。

三是古汉语的掌握与运用。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后人阅读前人的文章难免会遇到语言障碍,为此,课文的注释好比给我们在古今语言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我们要用好这个拐杖。初中阶段,除要弄清常用的文言虚词外,更要了解常用实词,做好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即文白对照的练习,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了解文言文的优点并学习运用。

四是成语、谚语、歇后语的学习运用。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形象性、生动性,作深刻性的了解,并在读写中加以适当运用。

五是教育学生防止词语的生造、堆砌和追求华丽。这关系到与人交往的口吻和写作的文风问题。应从小注意锻炼语言准确生动,而又朴实无华的良好口才和文才。

从学生方面来说,笔者以为,要全面抓好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四种能力,语文的积累应从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做起。

多听。平时要坚持多听,听老师讲课,听广播,看电视,听别人对话,特别是对一些与时俱进的新词,也要了解、运用。一年前,复旦大学举行的汉语言文字大赛上,夺取第一名的是留学生队,这难道不让国人感到汗颜吗?

多读。坚持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积累词语的重点途径。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较多地阅读文学、科技、网络等多方面的书籍。书读得多一点,广一点,阅读量大了,知识的积存就自然多了。这正如春蚕吐丝一样,桑叶吃足了,就自然能吐出好丝结出好茧。读后应做好读书笔记,或摘抄,或写读后感,这是积累的有效方法。

多说多写。说和写都属于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范畴。说写在语文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平时要坚持多说多写,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把看到的事物或景物写下来,积极参加作文比赛等等。说得多,写得多,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就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都是积累的有效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性。”我们就是要尽量更多地掌握这种规律性。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广阔的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时时处处是学习语文的好课堂,这正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要形成这种能力,没有一定词汇量的积累是不可能的,滴水可以穿石,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江大河,语文学习决非一朝一夕之事,没有“积叶成章”的苦功是难以奏效的。只要通过教和学的双方共同努力,上述中考题中学生答案的错误现象就可减少或避免发生。

(田松茂 江苏省海安南屏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词中考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一枚词语一门静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
当代新词“微X”词族的多维考察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