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除中国毒患的关键

2004-10-22李波阳

瞭望东方周刊 2004年38期
关键词:金三角毒品犯罪

李波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地区毒品犯罪对全国禁毒工作的影响研究》报告最近由甘肃政法学院和甘肃省公安厅、重庆市公安局、昆明市公安局、贵阳市公安局共同完成。

这份报告,经历数年调查和研究,是目前中国关于西部毒患的第一个详尽报告。

报告的完成,对于根治西部毒害,对于中国实现全面禁毒、安顿西部、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全面小康,以及促进国际禁毒事业、维护世界和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面临异常严峻的禁毒形势2002年,中国涉毒县(市、区)有2148个,占全国2863个县(市、区)的75%比2001年增加了97个。

2003年,全国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105万人。青少年、社会闲散人员和流动人口已成为中国吸毒的高危人群。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72.2%。

如果全国人口按13亿计算,则2003年中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占全国人口的0.81%oI如果按吸毒人员显隐比例1:4至1:7推算,估计中国目前的吸毒者数量可能在420万至735万之间,占全国人口的3.2‰至5.7‰。

2003年,中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9.4万起,比去年下降22%;抓获毒品犯罪分子6.37万名,比去年下降29%,缴获海洛因9535公斤,比去年上升2.5%,鸦片905.4公斤,同比下降25.8%,冰毒5830公斤,同比上升82.76%,摇头丸40.9万粒,同比下降86.3%,易制毒化学晶72.8吨,同比下降75.7%,阻止企图非法出口的易制毒化学晶3490.8吨,比上年增长52,56%,铲除非法种植罂粟703万余株,大麻355万余株。

中国严峻的禁毒形势主要是受到西部地区毒品违法犯罪问题的严重影响。要根治中国毒患,解决西部毒品问题,便成为了关键。

西部基本毒情

本项目的西部地区是指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包含的大西部,即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民族自治区和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6个省以及重庆直辖市共12个省、市、自治区。

西部地区人口3.48亿,约占全国人口的28.6%,土地面积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4%。

一度被国家禁毒委员会确定为毒品危害严重的6个省区中西部地区占了5个(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甘肃省),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确定为毒品问题重点整治的13个地区中,西部地区占了8个(云南省的巍山县、贵州省的六盘水市、四川省的凉山州、甘肃省的临夏州东乡县和广河县、陕西省的潼关县和西安市的新城区、宁夏回族自泊区的同心县)。

西部毒情有以下几个特点:

●吸毒人员多,涉毒案件多。据统计,2002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全国累计收戒吸毒人员252597名,而西部诸省区累计收戒吸毒人员(未统计西藏自治区)132187名,超过全国吸毒人数的52%:全国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12900起,而西部诸省区破获毒品刑事案件48443起,占全国破获案件的43%;全国缴获毒品海洛因8685.46公斤,而西部地区缴获的毒品海洛因为7258,69公斤,占全国缴获总量的84%。

●走私出境麻黄素和其他易制毒化学晶活动猖獗。麻黄素是制造冰毒的主要原料,可从天然植物麻黄草中提炼而成。中国西部地区的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等处在北纬30度至50度之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麻黄草的主要产地。受国际毒情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从中国西部地区向“金三角”地区、“金新月”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的犯罪活动都非常严重,而且还出现了国外企业以合法贸易手段骗购中国易制毒化学品的案件。

●一些地区沦为毒品过境和消费的集散地、中转站。一方面,西部地区处在“金三角”和“金新月”地区的毒品向东部地区乃至海外地区走私贩运的前沿阵地,“过境型”贩毒活动有增无减;另一方面,这种毒源地、消费地“两头在外”,“借道中国”的贩毒活动不仅导致中国毒品犯罪数量的增加,而且导致已被中国禁绝的吸毒现象死灰复燃,致使中国的毒品犯罪类型由原来单一的“过境型”变为“生产”、“过境”、“消费”并存。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主要地区。内蒙古、新疆、云南、四川、甘肃等省区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情况都非常严重。

西部毒品犯罪泛滥的七大原因

●历史原因

中国毒品犯罪危害严重的西南、西北地区恰恰是历史上烟毒危害最烈的地区。从目前毒品违法犯罪严重泛滥的地区来看,大都是旧社会毒品盛行的地区。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种植、吸食毒品相沿成习,毒品违法犯罪现象始终没有根除,甚至有部分人认为种植、贩卖毒品是上辈传下来维持生计‘的本领而不是犯罪。

●国际原因

20世纪80年代,国际毒潮再度泛滥,“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销往中国港、澳地区及欧、美的海上通道和空中走廊受阻,而此时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国际贩毒集团和贩毒分子趁机向中国西部渗透,开辟所谓的“中国通道”,将毒品销往香港、澳门、欧洲、美洲等地,使得西部地区成为毒品犯罪的重灾区。

●经济原因

贩毒、制毒、种植毒品原植物、走私贩运易制毒化学品均有暴利可图,是刺激毒品犯罪滋长蔓延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一方而,西北地区的深层次问题——贫穷,是导致西北地区毒品犯罪上升的原因之一。西北地区经济落后,而毒品问题严重地区又多为西;比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长期被贫困困扰,一些人把贩毒作为脱贫致富的出路,形成了“贫困——贩毒——吸毒——再贫困——再贩毒”的怪圈。

●地理原因

世界毒品生产主要集中在“金三角”、“金新月”、“银三角”三个地区,而与西北地区地理距离较近的就有两个,即“金三角”和“金新月”,这两个地区生产的海洛因,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海洛因非法贸易市场。中国的云南、广西紧邻“金三角”地区,新疆紧邻“金新月”地区,西藏与尼泊尔和印度在地理距离上联系密切,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致使“金三角”、“金新月”地区的毒品绝大多数从中国西南、西北陆地边境进入而后转销境外。

●法律原因

经过上世纪50年代的禁毒运动,中国毒品犯罪基本上被消灭,国家原有的禁毒机构也相应撤销。从此,对毒品犯罪的监控就一直处于既无专项资金,又无专门机构的状态。

直到1990年11月,中国才成立了由18个部委参加组成的国家禁毒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禁毒工作,12月28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颁布了有关毒品犯罪的专门立法。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毒品犯罪有了较为完善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重点整治”工作,但仍然存在打击不力、刑事处罚不严的情况。

另一方面,没有从根本上摧毁从事贩毒活动的经济基础。在司法实践中,在判处犯罪分子死刑时,虽然并处没收财产,但一般不写明没收财产的数额;在判处犯罪分子徒刑时,虽并处罚金,但未写明罚金数额。这些情况造成犯罪分子的财产如存款、房子、车辆等未得到彻底罚没,致使一些人产生了“杀了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甚至几代人”的念头。

●文化原因

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确定为毒品问题重点整治的西部省区,大多经济、文化落后,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部分群众对盗窃、抢劫等犯罪深恶痛绝,但对贩毒行为不以为然;还有一些人认为只有贩毒,才是惟一的生财之道;许多贩毒者还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经费原因

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公安部确定为毒品问题重点整治的地区财力都十分困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禁毒装备及设施不足和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禁毒工作的需要: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疲于应付日益繁重的禁毒任务,缉毒队伍来得到有计划的培训和轮训,技战术水平相对滞后,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禁毒工作的效率。

解决西部毒品问题的对策设计

●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

中国西部邻国和地区毒源地的大量存在,决定了中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毒品犯罪的复杂性,若只单一地采取国内禁毒措施,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使国内的禁毒工作成就明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加强国际禁毒合作,将境外“除源断流”工作和国内“堵源截流”工作结合起来,在“四禁并举”、“标本兼治”、“严格执法”的禁毒方针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毒品犯罪问题。

●构建西部地区禁吸戒毒网络

从“包头模式”到“外循环转内循环”的农场式康复化新思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建设西部地区特色戒毒场所,彻底减少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数量,并且力争做到社会面上无失控吸毒人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萎缩毒品消费市场的目的,加强预防教育,提高全民防毒拒毒意识,并重点针对那些易染毒的高危人群,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相应的管理、帮教等措施,杜绝新吸毒人员的滋生;规范禁吸戒毒体制,加大戒吸力度,全面进行综合治理,遏制毒品犯罪,清除毒品的卖方市场。

●加强西部各省区的禁毒协作,加大惩治力度

要突出禁毒情报协作,加强公开查缉力度,提高公开查缉的效率,加大缉禁毒工作的人力投入和科技投入,扩大情报线索来源,提高对毒品犯罪的发现能力,建立人力、缉毒犬、仪器设备、情报信息等有机结合的查缉体系。

●落实“禁种、禁制”工作

既要严格查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对违法种植重点地区要组织力量进行彻底的铲毒活动,又要对制毒犯罪活动进行坚决打击。将宣传教育、替代种植、惩罚打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西部各省区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使用状况的调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掌握控制易制毒化学品、麻黄素以及精神药品和麻醉品的产、供、销环节,从中发现案件线索,做到“露头就打、一查到底”,绝不允许制毒活动在各省区内出现。

猜你喜欢

金三角毒品犯罪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金三角图案
火烧毒品
Televisions
替代种植改变“金三角”乡村(手记)
中国能源“金三角”的财政状况探讨
“金三角”联盟成立
环境犯罪的崛起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