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肛瘘手术有新法

2004-05-16范学顺

中老年保健 2004年5期
关键词:瘘管肛管肛瘘

范学顺

得过肛瘘的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起初认为那只不过是痔疮,只要吃点消炎药或涂些药膏即会痊愈了。没想到年复一年,只要身体稍微劳累或排便异常,肛瘘就会再度发作,非常痛苦,到头来还是需要医生手术解决问题。

正因为这种侥幸心理,有些病人延误了治疗时间,使病情逐渐加重甚或经年未愈,最后可能出现恶变情况。因此,我们要奉劝得了肛瘘的朋友,有病应尽早手术,只有手术才是惟一的治愈办法。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从头讲起。

肛瘘又称为肛门直肠瘘,是指直肠、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瘘管,也就是说自肛管直肠内有一管道通向肛门周围皮肤。我国是认识该病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成书于战国以前的《山海经》中已明确提出了瘘的病名,并记载了治疗瘘疾的方法。我国明代医学家最早提出用“挂线术”治疗肛瘘并沿用至今。西医对肛瘘的认识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但那时无论国内、国外基于对肛瘘的解剖认识还不详细,因而手术或挂线方法都很原始。近百年来人们对肛瘘病因、病理的认识才有了突破性进展,因而治疗方法也有了很大改进。

一般来说肛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的后遗症。肛周脓肿被医生切开引流或自行溃破后,脓腔逐渐萎缩变细而形成的管道,就是肛瘘。暴露在肛门外的瘘口叫外口,在肛管、直肠内的口则称为内口。内口实际上是最初感染的祸根,它常常位于直肠、肛管交界处。正是由于内外口的相互贯通,所以常有分泌物或稀便自肛内溢出,这样一来,瘘管自然就不能自愈了。用药也只不过是一时的保守方法,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在症状表现上,肛瘘除了有分泌物外,病人还经常出现肛门瘙痒、潮湿,一旦感染,局部疼痛加重并伴有体温升高,病程长者在瘘管外口可出现肉芽增生并有明显的索条状物通向肛管内。

临床上我们常将肛瘘分为简单肛瘘和复杂肛瘘两种,每种肛瘘又分为低位瘘和高位瘘。简单肛瘘只有一个内口和外口,复杂肛瘘则有多个管道和外口。在专业领域里划分高、低位肛瘘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瘘管的走行确定的。简单地说瘘管超过肛门直肠交界处(又称为齿状线)为高位瘘,反之则称为低位瘘,但位置的高低需经临床医生经过仔细检查才能得出诊断,病人自己不能确定。简单低位瘘位置浅、瘘道直,手术容易;复杂低位瘘因内口位置不高,所以手术也不复杂。但高位的无论是简单瘘还是复杂瘘则手术相对较难,因为瘘管走行的位置高,如果处理不好瘘管和内口,手术就会失败,给病人造成更大痛苦。

目前,国内治疗简单低位瘘的手术方法大同小异,即将瘘管内、外口全部切开,使创面完全开放,然后经过换药使创面达到愈合。治疗低位复杂瘘、高位瘘(包括简单和复杂)因医生手术水平的差异,而治疗效果有所不同。有的治疗低位复杂瘘的方法是将所有外口及管道全部切开。这样一来,创口虽然愈合了,但手术后的痛苦和瘢痕却是巨大的。而治疗各种高位瘘若采用传统的挂线术方法,虽然安全可靠,但挂线术同样存在着与传统手术方法类似的问题。此外,挂线术还有易复发和引起肛门沟状缺损的问题。

因此,在治疗低位复杂瘘和高位瘘时,我院肛肠科作了大胆改进,采用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的方法治疗低位复杂瘘;采用主灶切开加胶管引流术(即非挂线疗法)的方法治疗各种高位瘘,使患者不但减轻了术后痛苦,也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上千例患者的观察和随访,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很大的医疗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瘘管肛管肛瘘
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肛瘘诊断与治疗
“耳仓”是福还是祸
肛瘘八问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
耳前“小眼儿”,也需重视
中药坐浴治疗170例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