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时兴“离婚典礼”

2004-04-09杜梅清

党员文摘 2004年10期
关键词:格罗斯贝宁典礼

杜梅清

一场互相指责的风暴,双方在法庭上为争抢一只菜盆而大打出手——这样的离婚镜头过去在美国并不鲜见,如今却渐渐让人觉得陌生了。眼下在美国,缘分到头的夫妻举行类似婚礼的仪式来结束双方关系的做法越来越时兴。

“遇到像你这样一个充满热情、富有爱心和勇气的人,我真感荣幸。”

“遇到你是上帝赐我的礼物。这种感觉我想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这是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名叫科罗纳的小镇教堂里,一对年约五六十岁的男女互相望着对方的脸时说的话。乍一看,人们或许会以为这是一对大龄新郎新娘在举行婚礼,但这却是一个离婚典礼的场景。菲尔·贝宁格罗斯和芭芭拉在为他们持续了25年的婚姻打上句号。

在举行离婚典礼的礼堂里聚集了50余位亲朋好友。典礼开始时放映一部记录他们往日快乐日子的录像片,录像放完后,便点上蜡烛,两人将自己未能实现的诸如“曾想两人一起到老”、“曾想一起祝賀孙子的诞生”等梦想写在纸上,然后点燃它。接着男女双方立誓言,即使解除了婚姻,大家仍然还是朋友。最后,双方将在婚礼上互赠的戒指再换回来。

菲尔·贝宁格罗斯和芭芭拉将两人的离婚经历写成了一本小册子《好聚好散》。《纽约时报》和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对此相继作了介绍。一时间,这样的离婚方式为美国公众津津乐道。

芭芭拉在提起他们的分手经过时说:“当我决定同他分手时,律师对我说,我一定把你丈夫的全部伪装剥个精光。但我后来想,这样做对我们彼此失去的一切并无任何好处。”而菲尔则忘不了自己的父母当年互相怨恨分道扬镳时的情景,他说:“与其怀着‘这是一场不幸的婚姻的想法,我更希望是带着‘经历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的思想来关闭婚姻大门。”一名在三年内促成40对离婚夫妇举行离婚仪式的律师斯蒂芬尼·奎恩说:“即使你在法庭上胜诉了,也无法获得精神上的慰藉。离婚其实也是人生这部大戏中的一个重要节目,应该好好对待。”

当然,一场成功的离婚典礼,也需要主持人的智慧和经验。俄勒冈州一位名叫戴维的犹太教拉比第一次主持离婚仪式便以失败告终。一对“冤家”在场上互相对骂不休,到最后竟厮打在一起。“所以,先要给他们机会相互倾吐出自己的一肚子怨气,然后才能让他们走进礼堂。”这位拉比很有体会地说。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同那种哭哭啼啼翻脸争吵的离婚方式,于是,敏感的商家从中嗅出了商机。新泽西州一家礼仪公司从去年9月起开始承办离婚典礼,公司在《纽约时报》一登出广告,就立马接到了50项委托业务。

美国一位社会学家预测:十年以后,不仅在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离婚夫妇举行离婚典礼也将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摘自《海上文坛》 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格罗斯贝宁典礼
撒贝宁:敏思善问,问出精彩
印地新生
贝宁的摩托车
奢华的典礼
颁奖典礼剪影
伊朗南部高扎格罗斯浊积放射虫岩亚带的放射虫地层学
菲律宾地震多人死伤
贝宁总统受聘大连海事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