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籍电子注册探索“控辍保学”新机制

2003-04-23任国平

人民教育 2003年10期
关键词:转学学籍区县

任国平

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是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河北省教育管理部门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为突破口,实施电子注册制度,努力探索一条“控辍保学”的新路子。

过去,学籍管理人员有点忙乱。

石家庄市桥东区现有区属小学28所,厂办小学11所,区属中学8所,厂办中学8所,中小学在校生共有3万多人,每年的学籍登记、管理,工作量很大。这里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南三条商品批发市场就在桥东区,因此流动人口比较多,仅小学就有流动人口子女6700余人。桥东区教育局教育科臧大健科长以前在中学就从事学籍管理工作,后来到区教育局也搞这个工作,对学籍管理工作熟悉。他说,以前的工作一个感觉是很忙乱,学生多,而且人员流动性大——生意好,就有可能长期在这里,一旦生意不好,就有可能转到别处,这样,他们的子女也会跟着“转移”,至于是转学还是辍学,学校也不太清楚,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想了不少办法,但收效甚微。另外,学校每年要上报两次学生变动情况,各校都要抄写或录入一大堆名单,并要一一核实,把统计表上报到区教育局后,再进行统计、分类、核实等繁琐工作。由于机构精简,人手不多,最紧张的时候真有点儿应付不了,这也是很多学校,尤其是从事学籍管理工作教师的普遍感受。

当前,劳动用工制度日益开放灵活,学生随父母工作单位、居住地点的变动而转入转出的现象也比过去多了,同时,诱发、导致学生辍学的各种社会因素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对学生转学、辍学情况的统计查询等工作更加及时、准确,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采取相应对策。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韩清林说,我们在基层调研时发现这个问题很棘手——知道存在辍学现象,然而准确的数据却很难把握,一所学校一所学校查又很不现实,只能摸一个大概情况。近几年,我们把解决学生辍学问题作为巩固“普九”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基于此,我们认为首先应重视学生的学籍管理问题——如何把握每一个县甚至是每一所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而把握全省范围内学生的变动情况?2001年初,河北省教育厅决定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电子注册制度。

信息技术为新的学籍管理方式提供可能。

建立中小学学籍电子管理系统,河北省已有一些县市提前做了一些工作,如保定市从1997年就付诸实施。2000年,教育部王湛副部长、郭振有副总督学到河北检查“普九"验收工作,饶有兴趣地浏览了学生学籍电子系统。韩清林回忆说,我记得我们把时间前推8年,找某乡中心小学一个班的50名学生,想看看他们8年后都上哪儿了。结果,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情况,50名学生中只有3名没有“追踪'出来,在场的所有同志连声称奇。当时我们就萌发建立全省学生学籍电子管理系统的想法。

河北省蓝深企业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学生学籍电子管理系统设计者刘伟介绍,这个系统由学校、区县、市、省四级管理体系构成,数据首先从各学校上传到区县教育局,再由区县到市、由市到省,逐级上报。目前,该系统在学校、区县、市三级基本普及,省级数据库正在建设中。

刘伟说,学校、区县、市、省级数据库需要“量身定制”一学校用容量为1万名学生以下的数据库,区县数据库的容量在10万级,市级数据库一般在百万级,省级数据库一般在千万级,不同层次选用不同级别的数据库。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在设计软件时,各个级别的功效不同,学校侧重于应用,而教育行政部门则侧重于管理。越往上,数据管理功能越强,越往下,数据库的应用功能越强。区县和市级数据库发挥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省教育厅的数据库则可以进行宏观的、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辅助形成决策。

新华区是石家庄市率先推广使用学籍电子管理系统的试点区,区教育局普教科谭志斌科长说:“这个系统把一些繁杂、重复的工作变得很简便,而学籍也实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引导、规范学校管理工作,学校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另外,随着行政人员的精简,一个人可能要干更多的事情,累得要命,而在数据库建立起来后,旧的繁杂、重复的工作,现在几秒钟就解决了。”

学生的升学、转学、辍学情况,管理部门“心中有数”。

从河北全省范围来看,有1000多万中小学生,学生如果原地不动,那么学籍管理的重要性还不很突出。但是,学生的升学、转学、辍学“时有发生”,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流动频率也随之加大,教育部门非常有必要掌握具体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比如,因父母下岗而导致子女辍学,政府部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或者由于新区开发,学校容量不够,政府部门又应该采取哪些措……

这首先要求基层学校和部门认真细致地做好基础工作。学生“转入”的时候,首先要看目标学校能不能接收,如果可以接收该学生,校方须列出一个名单上报区教育局,在一定时间内,教育局做出答复,学校再接收该生,并及时进行电子登记。学生“转出”的時候,先由家长向班主任老师提出转学申请,班主任老师会把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及学生的去向做好登记。家长凭这个登记表到区教育局开“转学证”,学校看到“转学证”和接受该生的学校的“联系单”后,对该学生在校电子学籍进行注销。栗胜路小学张恒寿校长说,以往学生“转出”的时候,有的学生招呼都不打一声,学校也不知道他转到哪里。现在,学校对学生转学情况很明了,同时,学校还规定,学生如果24小时无故不到校,班主任老师要和家长联系,明确原因;学生如果一周时间内仍无故不到校,学校就视该生“辍学”,与家长取得联系后,明确原因,在校方的一些“控辍"工作无效之后,将具体情况在电子系统进行登记。

这样,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转入”、“转出”“辍学”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我们了解到,河北省中小学学生每人只有一个档案号,这个号是在学生一年级入学的时候给定的,而学籍号则随着学生的“转入”、“转出”有所变动,不管怎么变化,只要输入学生的原始档案号,该学生的所有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等等,都一目了然,这也避免了以往学籍管理中一些随意改动的情况发生。

学生转学或辍学的情况,先后经由学校、区县、市,最后汇总到省教育厅,当对省内某类学生(如转学生、辍学生、单亲生、残疾生等)特别关注时,进行连锁查询,很快就会得到结果。按规定,省、市、区县教育部门要定期查阅电子系统,针对具体问题,及时采取“控辍”措施。

全面建构电子管理系统。目前,河北省共有3400多所初中建立起了学籍电子管理系统,占全省初中学校总数的70%,各地小学学籍电子管理系统正在以中心小学或学区为单位逐步展开;全省173个区县中有102个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起了县级中小学学籍电子管理系统,11个设区市市级教育行政管理版软件已经编制完成,并已由部分教育局使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版软件目前正在开发当中,预计2003年底,全省将建设成从学校、区县、市到省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电子管理系统。

但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学校由于受资金等条件限制,电脑硬件配置比较落后,影响了电子系统的高效运转——我们在某校浏览这一系统时,费半天劲,所查资料也无法显示。另外,对学校系统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也必须跟上。

其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比如城市企业职工下岗、农村家庭经济困难、“读书无用论”的回潮、短期利益的驱动,等等。河北省中小学学籍电子管理系统的逐步建立,使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把握所辖学校学生的具体信息和学生变动情况,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决策,采取有效措施“控辍保学”,同时也促进了基础教育管理走向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

猜你喜欢

转学学籍区县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籍管理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初探
超八成区县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我也转学了
全市各区县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启动
转学的烦恼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原来如此
教育部要求小学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为其注册学籍
开发学业增值评价报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