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环境 优化过程 促进创新学习

2002-04-25徐振英

人民教育 2002年9期
关键词:创设智能儿童

徐振英

实现由继承性学习向创新学习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这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单凭一点一滴的单项改革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加以促进。

一、创设适合创新学习的大教育环境是前提。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大声疾呼培养学生敢探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精神,并提出要六大解放”,以实行民主的创造性教育。这六大解放是解放儿童的眼睛,教大家看事实;解放儿童的头脑,教大家想得通;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大家动手向前开辟;解放儿童的嘴巴,让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说出真理来;解放空间,把儿童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太自然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解放时间,使大家想想问题,谈谈国事……”其思想,时至今日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使创新学习在中华大地结出丰硕的成果,而不流于口号,还需具备肥沃的土壤,创设必要的条件。

1.现代人才观与科学评价观。

传统的以考试分数為惟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进行创新学习的最大障碍。时至今日,以能否升入大学评价学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社会用人惟学历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认为不存在没有能力的人,只有能力表现形式不同的人。美国的教育家积最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的智能七元说,即人的智能有七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及自我认识智能。由此可见,人的能力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才的标准也应当是多样化的。人人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不可动摇的信念,探讨激励成才的评价标准是促进创新学习的首要条件。我们认为实施创新学习必须建立旨在促进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要重在激励,要促进特长学生发展。

2.正确的教育观与教学观。

教育即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做未来的主人。教育的目的,不应培养学生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以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学会生存》)这应当成为创新学习的教育观。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重心不在教而在学,教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适应变化、改变环境的能力。

3.必须实现由权威型向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转变。

教育工作者应当意识到历史发展到今天,教师的职责己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帮助发现矛盾的人。(《学会生存》)教师职责的转变是实施创新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学校里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应当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心情愉快,让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发展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品质的形成。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促进创新学习的保证。

教学过程是创新学习的主渠道,只有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教学过程,才能使创新学习落到宴处。

1.教学的重心立足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以自学为原则,以探索创新为最高形式。在教学中应当逐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精读与泛读、快读与慢读、跳读与全读、朗读与默读的技巧。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认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想像与阅读思考、评判表述能力。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检索、综合资料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学能力最终将转化为独立探索、研究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只有当教师不把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量的扩大视为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而只是当做发展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的一种手段的情况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创新学习。

2.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发思维。

创新学习始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警问,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善于释疑,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批判思维的形成,鼓励学生向教科书、向老师、向权威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引趣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学习;善于求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思考研究;善于提出与他人的不同见解,在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

猜你喜欢

创设智能儿童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