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特困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教育

2001-09-18孟庆恩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1年5期
关键词:特困生自卑困难

孟庆恩

所谓特困生,是指家庭经济贫穷,无力支付或支付教育费用特别困难的学生。高等教育实行收费上学后,特困生成了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群体,国家、学校和社会为解决特困生经济困难问题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我们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关注特困生经济困难、解决特困生经济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特困生的心理解困问题,关心特困生的培养和教育。

一、大学特困生群体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差异

很显然,特困生群体和其他大学生最大的差异在于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特困生有一种一般学生所没有的经济压力。这种经济压力势必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影响特困生心理,给特困生带来更多的心理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分析。

调查以1997级和2000级学生为样本,调查情况见表1。1997级我们调查1497人,2000级调查3016人,调查使用人格测量问卷(简称UPI)。1997级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检出标准是UPI总分≥25分,或第25题做肯定选择,或附加题中有2题做肯定选择。2000级检出标准不变时,检出人数是187人,考虑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发现UPI总分在20-25分之间的学生心理压力也很大,故将检出标准扩大至UPI总分≥20分重新进行了统计,这样检出的人数增加至286人。

从表1可以看出,在UPI检出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中的特困生比例较全体学生中的特困生比例要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为了进一步确定特困生的心理差异,我们利用独立样本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特困生和非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

为了使我们对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我们将2000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和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详细调查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无论是主要选项还是主要因子分析,特困学生和一般学生群体的差异十分明显。

二、特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特困生易产生文饰、焦虑、自卑等问题。表现为抑郁、悲观和人际交往不良。现讨论如下:

(一)文饰心理

所谓文饰心理就是掩饰自己的贫困处境的一种心理状态。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对自己的贫困处境和因贫困带来的寒酸外表感到羞愧。表现在行动上就极力掩饰自己的贫穷,私下节衣缩食,表面上穿着华丽,交往中大手大脚,显示其“富有”、“大度”。有时装出凡事摸不关心、瞧不起别人的高傲态度。为了支撑这种“装”出来的局面,甚至自欺欺人,私人借贷,有的甚至于铤面走险。文饰心理十分有害,表面上保护了“自尊”,使人达到一种暂时的心理平衡,但实际上内心却在忍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和压力。

(二)焦虑心理

焦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状态焦虑,指暂时和有意识地感知忧虑及紧张;另一种是品质焦虑,指具有焦虑的倾向,在处于紧张状态时,会呈现高度状态焦虑反应。状态焦虑常常是正常的和适当的,如考试前的适当焦虑,会调动个体的全部身心力量去应付考试,取得成功。而作为长期的焦虑反应的品质焦虑则是不适宜的。这种高度的长期的紧张刺激与反应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使个体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受到干扰,有时会发生错误,产生不合理和不适应的行为。特困生由于经济困难的持久压力,会产生一种长期焦虑倾向,这对大学生高度智力的学习活动来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改变认知,就可能产生病态行为。

长期处于焦虑状况的特困生,表现在学习上十分刻苦、努力,但成绩不很理想,时刻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在生活中,习惯了精打细算,谨小慎微。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常对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事情拿得起放不下。在交往中十分小心,人际交往常常处于不良状态。

(三)自卑心理

有这种思想情绪的人常常对自己多有不满足,觉得一切都烦人,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心,周围充满暗淡、沉闷的气氛。经济困难使特困生产生自卑,认为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差,连自己的日常生活费用都十分拮据,囊中羞涩,难以在与同学交往中“潇洒自如,而寒酸的外表也常常使他们自惭形秽,担心别人看不起。如果由于曾经有过一些因贫困而遭受他人耻笑、遭受过挫折的经历更可能导致自视处处不如人,终日忧郁寡欢、悲观厌世、压抑自怨、离群索居,失去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与信心,出现强烈的自卑感,凡事不敢出头,呈现一种压抑状态。

贫困生出现上述三种心理,固然有家庭、社会的诸多原因,但归根到底,特困生的心理素质是影响特困生心理的内因。每个特困生开始生活时都处于一种完全无助的卑逊的地位,而后来的追求构成了他的自我生活方式。特困生面对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渴望理解与心理闭锁、冲动与压抑的矛盾,形成内心的激烈冲突。有些特困生在这种冲突中消沉,自我评价偏低,产生不适当的竞争和对现实的曲解,就可能形成错误认知,适应不良,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有些特困生在这种冲突中追求一种超越。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研究,超越可以产生卓越,形成优异的心理素质,这就是一些特困生有着突出表现,成为优秀人才的心理原因。

三、特困生心理疏导教育的对策建议

应该承认,一些特困生面对压力形成超越,做出优异成绩;一些特困生面对困难消极退却,半途而废。对大多数特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只要我们做好疏导教育,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人才。对如何教育,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经济解围是心理疏导的前提

形成特困生心理问题严重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困难而产生的经济压力,因此解决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经济压力问题。应该说,经过这些年来全社会的努力,已经有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这些途径用好,通过加强教育,做好服务,使学生在不伤自尊的前提下真正接受帮助。这些途径是:(1)稳定高校特困生的国家补助。(2)发挥高校教育收费的调节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减免特困生学费,或在每年收取学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资助特困生的学费和生活费。(3)鼓励社会资助帮助特困生。(4)组织学生进行勤工助学。要发挥社会、学校和特困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去开拓这一工作。(5)利用银行国家助学贷款。

(二)改变认知是心理疏导的关键

认知是一种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特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认知的不合理、不正确有关。不合理认知的改变是心理疏导成功的关键。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贫困的产生不是他们本人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贫穷也不一定是家庭的责任,某些地区的经济整体落后和某些意外事故,不是家庭所能控制的,埋怨社会、埋怨家庭,个人因贫困而感到丢人、羞愧,是一种不合理的认知,无助于贫困的解决。要教育他们有自知之明,要通过社会对比,确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合理位置,在家庭贫困的经济条件下,自己克服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困难,进入大学学习,这本身就是自己毅力的良好表现,是自己生涯中的一个成功。要使他们明白:经济条件和物质财富在人的社会生涯中确有作用,但绝不是说物质财富和良好的经济条件只有积极作用,更不说明特困生的家庭贫困不可改变,特困生没有必要刻意掩盖自己的贫困;就人际交往而言,既有物质上的互助互利,当然也有精神上的互助互利,“君子之交淡如水”,学术和精神上的交流,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样可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超越自卑,建立自信,发奋成才是心理教育的目的

贫困是一种困难,也是一种动力,贫困在给特困生带来焦虑和自卑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给特困生带来了一种机遇。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由于自卑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超越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正视困难,超越困难,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在求学路上发奋成才,这是特困生进入大学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对其进行教育的根本目的。为此,我们一要鼓励特困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在遭受困难和挫折时,不自卑自弃,增强承受能力,克服消极心理,调整改善自己的行为,重新奋起;二要教育特困生学会体验成功,通过回顾自己在各方面的成功经历,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特长,增强自信,挑战困难,赢得胜利;三要支持特困生大胆参与社会活动,一个离群索居,不参加社会活动的学生,不但对解决经济上的贫困无益,往往还会造成心理上的贫困,加剧心理困扰。通过社会活动,可以扩大人际交往,使特困生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获得同学的信任和激励,从而大大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信心,增强心理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学习成绩,把自己塑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才。

作者系江南大学杜科系副主任、副教授

(无锡214036)

责任编辑:海文

猜你喜欢

特困生自卑困难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自卑的三个真相,你知道吗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伦理关怀在高校特困生工作中的作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探析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路径
自卑,本质上是自虐
自卑的地方
遇到困难,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