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海新“战神”

2001-08-06徐钢要汪光鑫

军事文摘 2001年7期
关键词:外军战神大队

徐钢要 汪光鑫

东海舰队某导弹护卫艇大队以高科技之“水”,载战斗力之“舟”,使新装备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5年来,先后圆满完成十余项重大演习任务,成为威震东海的海上“战神”。

新装备上走“麦城”

1993年10月,新装备在这个大队落户。各单位抽调来的训练尖子、技术骨干面对装备也是败走“麦城”。

在一次训练中,一台新装备突然发生故障。本科生、研究生级成的这个大队一流的人才群体,在这个故障面前也是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派人辗转千里送到有关单位修复,结果只是一个线头接触不良而已,令高材生们自愧不已。

某艇作战长卢金华是公认的计算机“专家”,1996年就通过了地方计算机程序员资格考试,但面对导弹指挥仪的钢性转换故障时,竟一筹莫展。

导弹发射兵刘小亚学习高科技不谓不刻苦,但对手中职掌的装备却只是一知半解,一次搞保养时用水擦拭装备,使发射架上的钢弹转换接线盒受潮短路,险些酿成事故……

这一系列的“败笔”令该大队领导震惊,并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了官兵在以往学习新装备中存在的误区,叫响了四句口号:让高科技离大家“近”起来;使学习的内容“实”起来;把官兵们的兴趣“提”起来,学了以后“用”起来。

搭好“梯子”好登高

学习高科技,有人曾形象地喻为“搭梯子”,顺着“梯子”爬高才能开阔眼界。不彻底扭转以往高科技学习中高不着地的虚飘做法,该大队提出了顺着“梯子”好登高的思路,从提高各艇在运动中修复装备的能力入手,全面摔打官兵操作装备的技术素质,使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

大队利用研究生、本科生多的优势,依据“大专业小组合”、“小专业大集中”的原则,办好文化补习班和专业基础理论集训班,主要是教授高中直至大学的数学、物理知识和共同的专业理论,这官兵操作新装备夯实功底。新疆匹配的各型雷达是分散的小专业,虽功用各异,但原理相通,都需要《高等物理》、《电子基础》垫底子。大队就通过“大集中”的方法,将基础知识一五一十地传给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兵们渐渐感到了职掌装备蕴含着的科技潜力浓厚无比,如同饮海水止渴,越学越渴。那位使电源短路的战士刘小亚说:“以前操作装备只知道如何玩转它,现在有了基础,想的门道就多了,心也高了。看到一个元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不正常时会有什么后果,有几个方面的原因,该怎么办?”

专业功底的深厚促进了官兵对装备的深知透解。在此基础上,大队坚持为自己施压,揽下一些以前要靠厂方才能修复的活儿,组织各艇“高科技兴趣小组”围绕职掌装备在运动中常见故障设立紧急抢修预案,并通过重大训练、演习任务反复检验预案的可行性、科学性。

高科技学习带来的是官兵技术素质和部队快速反应能力“高起来”。在东海举行的一次演习中,担任导弹实射任务的765艇导攻雷达突发故障。这故障若搁在以往,艇只只好退出演习,坐等厂家修复。现在,作战长姚仕敏和雷达兵陈志刚一看故障“一摸准”,三分钟内装备恢复正常,取得了首弹直接命中目标的好成绩。

立足本艇研究外军

这是大队在高科技学习中提出的一道辩证法,核心是:立足本艇研究外军。

在引导各职手去学习新装备的同时,大队大搞外军研究,通过定期看录像、编辑外军研究资料等形式,把“天窗”打开,让官兵们看到外军或未来战场上的同行们掌握的各式各样的新武器和运用的奇招怪术。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们虽新但别人更先进,下面的工作就是引导各职手围绕“扬长避短攻其弱点”这个思路,最大限度地开掘职掌装备的潜能。

艇上匹配的某型导攻雷达在国内是高科技产品,但打开“天窗”与人比,我们相对显得落后。围绕扬长避短的原则,大队引导各职手反复围绕“隐蔽接敌”、“间隙开机,在极短时间准确判明敌我”的路子开发潜力。勤能补绌,各职手通过背记各种船只、物体回波等方式磨练眼力,极大地弥补了装备不足。在上级组织的两次以弱克强为主题的对抗演习中,大队各艇超常发挥,多次达到了“隐藏自己,先敌发现”的目的,受到了导演部的好评。

这些做法,真正为那些“科技迷”们在“天窗”、“舷窗”间找准结合点,为提高新装备战斗力提供了机会。作战长卢金华在反复研究未来可能对手的装备状况和作战模式后,总感到敌我在同时发现对方时,敌方的“出拳”速度比我快。为争取主动权,他提出在攻击程序上搞改革,将导攻口令下在部门程序之前。这一提议得到了大队重视。经反复研究推算,这一改革比以前提前攻击时间X分钟。

“课题”沿着“航迹”练

以前,组织单艇或编队远航训练,大多是在辖区内实施单纯的航行。官兵称这种远航为“熟土难离”、“闲坏了作战的,累坏了操舵的。”在去年组织的两次远航训练中,大队按照“未来打仗在哪里打怎么打,兵就在哪里练”的要求,将编队再次拉到公海,实现训练海区、训练内容、训练时间“三突破”。顺着遥远的航程,大队“高科技学习小组”和“战法、训法研究小组”开动脑筋,将未来高科技条件下战争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想深想透,沿着航迹一路设置训练课题。航行中,单艇刚完成纵向燃油补给,突然又遇新情况,马上与兄弟艇组成编队,按导弹攻击部署展开。编队过狭水道、岛礁区时,作战部门原想借机喘口气,谁料左右前后多个岛礁上有“敌”组成的火力网,要求分配火力予以还击。官兵们说:远航是真正意义上的“奔袭作战”。

以前,夜航和夜间火炮射击训练都是分开进行。大队在高科技学习和战法研究中感到,未来海战中,单艇或编队夜间在生疏海域遇敌的可能性极大。为此,他们将两科目捆成一个课题,大胆地启动装备全自动、全功能、全系统进行射击,真正把官兵逼入了未来战场的角色。

轻骑快拳远狠准

新装备是未来战场上的“拳”头,要使拳头有力,打得远、打得准,就必须把新装备的训练目标定在未来战争的制高点上,着眼高科技在未来战场上的应用。大队在这认识上,又把高科技学习上升了一个层次:实现高科技知识学习由理论到实践,由知识到技能,由课堂到战场的转变。

“学为练,练为战。”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为了练成战斗力,大队实行分层次学习,大队领导重点熟悉作战对手的高技术手段、战地环境,以及本大队所属主要武器装备的特点及使用掌握现代指挥手段和合成指挥;艇队干部重点熟悉作战对手的装备性能及战术上的运用;各部门长、各战位的专业兵主要掌握本部门、本专业的武备和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要求。

大队长刘秋峰等人,根据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特点和导弹护卫艇训练中的难点重点,加强高科技知识学习和运用,在战法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撰写了《导弹护卫艇隐蔽攻击探讨》等十几篇研究文章,在这个基础上,大队把这些成果拿到近似实战的对抗训练中去检验,使战法研究成是日臻完善。他们还结合研究外军和未来作战对手,采取搜集资料、观看录像,请专家讲课、交流信息、研究撰写专题论文等形式,推动群众性的战法和训法研究,汇编梳理出50多个训练中及未来战场上的难题,逐一加以研讨,然后根据导弹护卫艇所担负的任务特点和现有装备的性能,拿出具体的对策,并在海上训练、大型演习中逐一操演,认真检验,真正把高科技学习的课堂搬到了未来海上战场。

这个大队自新装 备归建以来,运用高科技驾驭新装备屡建奇功。他们的航迹遍布四大海区,航程达30多万海里,实射导弹X枚,全部直接命中目标,先后参加了诸兵种联合作战实兵实弹演练等十几项重大演习,全部圆满完成参演任务,显示了强大的海上打击威力,并连续6次参加了高强度的跨区近海远航训练,突破了以往近岸训练的传统模式,从“黄水”走向了“蓝水”。△

猜你喜欢

外军战神大队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战神大兜虫
驱猴大队
外军档案工作标准研究综述
东瀛战神
外军油料供应保障现状分析
关于提高军队院校教员任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大队委员也有烦恼
青春,我们的梦想
这个土地政策不容更改吗?